提起週口店,大多數人都會聯想到蜚聲海內外的古人類發源地。殊不知,正是由老一輩地質學家的辛勤工作,才慢慢揭開週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的神秘面紗。
從太古宙到新生代漫長的地史演化過程中,週口店地區形成並保留了較為完整的地質事件記錄,地質構造現象齊全,地貌景觀對比清晰,是我國基礎地質的研究寶庫。
週口店與地質人有著不解之緣,北京地質學院(現中國地質大學)成立伊始,就提出了“注重實踐教學”的辦學理念,將野外實習列入必修課。1954年夏天,野外教學實習基地建成並投入使用。70年來,從這裡走出了包括47位院士、4位國家卓越工程師在內的十余萬名地質人才,造就了“地學領域千人一院士”的佳話,被譽為“地質工作者的搖籃”。
群山為師 求索真知
每年夏天,週口店實習基地就會變得熱鬧非凡,一批批青年學子匯聚於此,用雙腳丈量大地,以實踐求索真知。
太平山為向斜構造,整個地區受到淺變質作用,岩層豐富,是週口店野外實習的經典路線。在此基礎上,學校又先後開闢出八角寨-拴馬莊中新元古界地層等13條野外實踐教學路線。
在每一條地質路線上,同學們通過觀察野外地質現象,敲出合格的岩石標本,測量産狀、記錄野簿,利用信手剖面、實測剖面了解垂直剖面上的變化,通過區域填圖了解水準面上的空間展布,最終形成正確、合理的地質認知。經過全面系統的野外實踐訓練,同學們得以掌握野外地質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學會如何系統觀察、正確描述、綜合分析複雜多樣的地質現象,逐漸建立“將今論古、以古證今”的地質思維,通過微觀和宏觀的空間尺度、不同地質年代的時間尺度推演地球的演化歷史。
傳承精神 塑造品質
地質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必須以嚴謹求實的態度來對待,這就是科學精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師趙新福説:“野外地質現象非常複雜,我們老師在備課的時候,常常討論從不同的角度來解釋地質現象,從而引導學生在野外大膽設想,打破條條框框,樹立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
炎炎夏日、陡峭山路、瓢潑冷雨、蚊蟲叮咬、疲憊不堪……艱苦的野外環境造就了同學們吃苦耐勞、勇攀高峰的品質,他們在不斷克服困難中切身體會老一輩地質工作者為國找礦的滿腔熱情,傳承對地質事業的熱愛,發揚“艱苦樸素求真務實”的校訓精神。正是這種精神的傳承,一代代青年學子才會滿懷無限的希望,為祖國尋找出富饒的礦藏。
跋山涉水的野外實習,還賦予了學子攀登更高山峰的非凡勇氣。從週口店實習基地走出的登山家王勇峰、李致新,曾攜手完成了中國人首次登上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壯舉。2016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登山隊完成“7﹢2”登山科考,書寫了我國高校體育運動史上的傳奇。
70年來,週口店實習基地孕育了“山河為師、啟智育德、力行悟道、地質報國”的搖籃精神,滋養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地質人。
先生之風 山高水長
在週口店,最令青年學子難以忘懷的還有那些朝夕相處的老師們。從建站開始,學校就堅持把最優秀的教師選派到野外實踐教學一線,“大先生”“好老師”成為野外實習實踐活動的“標配”。
20世紀50年代,以池際尚院士為代表的老一輩地質學家率先垂范,到週口店實習基地親自授課,並指導野外地質實習。自此,形成了優秀教師“帶實習”的優良傳統。70年來,先後有40多位院士在這裡指導學生實習,先生之風,山高水長。躬身示範的老師前行引導,同學們緊隨從遊,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中迅速成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最美教師殷鴻福對此深有體會:“老師帶我們去實習的時候,就是一身野外裝,平時跟學生打成一片,一邊走一邊還要大聲地講解,一路指山畫水。到了實習點上,我們汗流浹背,氣喘吁吁,精神也不太集中,老師還要跑上跑下,一組一組去答疑,去解惑。當時我就覺得老師可敬可佩,這就是言傳身教,潛移默化中對我們影響非常大。”
進入新時代,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建立了以學科帶頭人和教學名師為核心,以優秀骨幹教師為主體的教學團隊,進一步強化了野外實踐教學工作的核心力量。
即使連續帶了9年實習,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週口店實踐教學團隊隊長王國慶教授依然提前兩周帶領團隊集體備課。“在學生到來之前,我們要把所有實習路線走一遍,排除安全隱患,組織教師對野外實習點展開充分討論,更新教學內容,培養青年教師,促進他們快速成長。”
每年340余名老師駐站,與1000多名學生同行、同吃、同住、同學、同研,同甘共苦,共同探索地球科學的奧秘。
鑄魂育人 地質報國
70年來,週口店實習基地先後獲得國家精品課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國家地質學理科基地野外實習基地、國家野外實踐教育共用平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五張國家級名片。
在週口店經驗的基礎上,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又陸續建起了北戴河、秭歸、巴東等3個實習站,牽頭成立了地學類專業實踐教學聯盟;與北京大學、香港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40所高校形成實踐育人共同體,聯合開展野外實習;與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高校合作開發了13條國際經典地質育人路線;在全國建成數百個實習實踐基地,以“教育”“探索”“交流”“賦能”為目標,統籌推進建設20多個“地質e站”。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始終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把以週口店為代表的野外實習實踐,作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鮮活平臺,推動實踐活動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通過實習實踐,教育引導一代代學生深入認識我們的國家,增進與廣大人民的緊密聯繫和深厚情感。
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李建威看來,野外地質實習是一個“力行”“悟道”“啟智”“育德”的過程。學校積極推進“地質報國——時代新人鑄魂工程”,通過野外地質實習和地質現象的解剖讓學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地球的演化以及地球科學的真諦,引領青年學子在行走山河中擦亮愛國奉獻底色。
來源:自然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