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拉宮座落在海拔3700米的紅山上,依山壘砌,群樓重疊,殿宇嵯峨,氣勢雄偉,是舉世聞名的名勝古跡,是中華民族古建築的精華之作,是世界上海拔最高,也是西藏最龐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築群。布達拉宮主體建築分為白宮和紅宮兩部分,主樓高,外觀13層,內為9層,由寢宮、佛殿、靈塔殿、僧舍等組成,主要景點有帕巴拉康、白宮德央廈、措欽司西平措努、伍孜加毗、其美德丹基、堆廓拉康、布達拉宮珍寶館等。拉薩布達拉宮歷史建築群是舉世聞名的名勝古跡,是中華民族古建築的精華之作。
布達拉宮始建於西元七世紀三十年代,距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為吐蕃第三十三代讚普松讚幹布所建造。布達拉宮的基本面貌,主要是西元17世紀清朝屬國和碩特汗國(和碩特王朝)時期固始汗和五世達賴喇嘛時期重建的白宮及其圓寂後修建的紅宮。
布達拉宮,坐落于中國西藏自治區的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瑪布日山上,海拔3700米。拉薩全年天氣以晴朗為主,降水較少,年降水量約為500毫米,有“日光城”美稱,典型高原季風的半乾旱氣候,全年受下沉氣流影響,夏季溫度不高,此時拉薩溫度在25度-30度左右,最高氣溫也不過30度,但冬季冷且乾燥,氣溫最低可達零下16.5℃。
布達拉宮宮宇疊砌,迂迴曲折,同山體有機地融合,這是布達拉宮給人直接的感受。布達拉宮的宮殿設計和建造根據高原地區陽光照射的規律,宮內還收藏了西藏特有的、在棉布綢緞上彩繪的唐卡,以及歷代文物。
布達拉宮內部繪有大量的壁畫,構成一座巨大的繪畫藝術長廊,先後參加壁畫繪製的近有二百人,先後用去十餘年時間。壁畫的題材有西藏佛教發展的歷史,五世達喇嘛生平,文成公主進藏的過程,西藏古代建築形象和大量佛像,金剛是一部珍貴的歷史畫篆。
布達拉宮珍寶館展出宮藏文物200件左右,其中包括封誥、印鑒、禮品、文獻典籍、貝葉經、佛像、唐卡、法器等,主要包括明、清兩朝的典章文物,罕見的藏文經典,深藏的稀世文物。
布達拉宮的塑像也是一大特色景觀,布達拉宮內有上萬座塑像,分佈于各個宮殿,除了各大佛教塑像之外,以松讚幹布像、文成公主雕像出名。
在半山腰上,有一處約1600平方米的平臺,這是歷代達賴和高級官員觀賞歌舞的場所,名為“德央廈”。由此扶梯而上經達松格廓廊道,便到了白宮最大的宮殿東大殿。有史料記載,自1653年清朝順治皇帝以金冊金印敕封五世達賴起,達賴轉世都須得到中央政府正式冊封,並由駐藏大臣為其主持坐床,親政等儀式。此處就是歷代達賴興行坐床,親政大典等重大宗教,政治活動的場所。
靈塔是安放歷代達賴喇嘛遺體的地方,從五世到十三世,除了被革除教職的六世外,其餘八位都建造了奢華的靈塔。這些靈塔大小有別,但形式相同,均由塔頂、塔瓶和塔座組成。
布達拉宮依山壘砌,群樓重疊,殿宇嵯峨,氣勢雄偉,有橫空出世,氣貫蒼穹之勢,堅實墩厚的花崗石墻體,松茸平展的白瑪草墻領,金碧輝煌的金頂,具有強烈裝飾效果的巨大鎏金寶瓶、幢和經幡,交相映輝,紅、白、黃三種色彩的鮮明對比,分部合築、層層套接的建築型體,都體現了藏族古建築迷人的特色。布達拉宮是藏式建築的傑出代表,也是中華民族古建築的精華之作。
宮殿的設計和建造根據高原地區陽光照射的規律,墻基寬而堅固,墻基下面有四通八達的地道和通風口。屋內有柱、鬥拱、雀替、梁、椽木等,組成撐架。鋪地和蓋屋頂用的是叫“阿爾嘎”的硬土,各大廳和寢室的頂部都有天窗,便於採光,調節空氣。宮內的柱樑上有各種雕刻,墻壁上的彩色壁畫面積有2,500多平方米。宮內還收藏了西藏特有的、在棉布綢緞上彩繪的唐卡,以及歷代文物。布達拉宮在1961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進行了全面的修建。
來源:布達拉宮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