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名家風采 > 正文

國醫大師:裘沛然

image.png 


裘沛然,男,漢族,1913年1月出生,上海中醫藥大學主任醫師、教授,1934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上海市名中醫。

裘沛然原名叫維龍,原籍浙江省慈溪縣。1922年至1927年就讀于小學和國學專修館。1928年至1930年,在家自學經史百家之書,旁涉新文學和自然科學書籍,1930年至1934年入丁甘仁先生所創辦的上海中醫專門學校學習,並在名醫丁濟萬診所臨床實習,又常請益於謝觀、夏應堂、程門雪、秦伯未、章次公諸先生之門,深得海上諸名家的青睞。

中國國醫大師、上海中醫藥大學和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終身教授。裘沛然長期從事中醫教育和中醫理論、臨床研究,在中醫基礎理論、各家學説、經絡、傷寒溫病、養生諸領域頗多見解,對內科疑難病的治療亦頗具心得,為培養中醫人才作出了貢獻。中國特大型綜合性辭典《大辭海》的副主編。

人物經歷

裘沛然曾就讀于國學專修館,當時在國學館任教的為江南著名學者施叔范先生。他童年時在施公處就學雖僅二年,然已初步奠定了古漢文的基本知識。其後他在家自學經史百家之書,旁涉新文學和自然科學書籍,特別對化學饒有興趣,學習頗為勤苦。其叔父裘汝根通曉針灸學,為廣西名醫羅哲初之高足。裘氏在深讀的同時,擠出一定時間從叔父學針灸,故對中醫古籍及針灸臨床亦粗曉其理。時值軍閥混戰,國是日非之際,他雖有匡時經世之志,而當時的時代思潮,革新者主張把中國古文化掃地以盡,另一面則力圖維護封建禮制,均與他的理想不合,乃銳志於醫學。

學習時期

1930-1934年入丁甘仁先生所創辦的上海中醫學院學習。並在名醫丁濟萬診所臨床實習,又常請益於謝觀、夏應堂、程門雪、秦伯未、章次公諸先生之門,深得上海諸名家的青睞。

1934-1958年懸壺于慈溪、寧波、上海,以行醫自給,臨診之餘,勤研中醫學和歷史、文學、哲學等,家中藏書數萬卷,寢饋其中20餘年。

1958年進入上海中醫學院擔任教學工作,歷任針灸、經絡、內經、中醫基礎理論,各家學説諸教研室主任。其時,學院開創伊始,無現成的教材,他就率領針灸教研室教師,並帶頭編寫各種教材以應教學急需。並在短短的四年中主持編寫出了六種針灸書籍,推動了全國針灸學術的發展。他對教學重視啟髮式講課,形象教學和現場教學。他還創造性地制訂了“三基”(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訓練項目,對中醫教學品質提高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受到了衛生部的表彰。他講理論常常聯繫實際,還多次帶領學生下廠,下鄉。

工作時期

裘沛然先生善治疑難雜病,倡導“傷寒溫病一體論”,提出“經絡是機體聯繫的學説”及“疑難病症治療八法”,對中醫學的發展提出“中醫特色,時代氣息”八字方針,並對“中醫可持續發展”戰略提出獨到見解。裘沛然先生精通醫道,兼通文史哲,筆耕不輟,獲得了幾十項獎勵和成果。

裘氏1980年擔任國家科委中醫組成員,81年任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裘氏在1984年任上海中醫學院專家委員會主任,併為院學術委員會、職稱評定委員會的負責人之一。曾任上海中醫藥大學暨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專家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教授,全國第一屆500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的導師,1991年被國務院批准享受突出貢獻科技人員的特殊津貼,1995年被評為首屆“上海市名中醫”。他為學院的教學改革,學術研究,專業設置及對“中醫法”的討論等,召集院內外的著名專家共同研究,並提出了很多可貴的意見。

診治難症 獨出機杼

裘沛然臨床經驗豐富,對疑難雜症的治療尤多心得。他總結的疑難病證治療八法,可謂融哲理、醫理為一爐,在醫學界引起熱烈反響。

他認為,疑難雜症纏綿難愈,有五方面原因。一是人體正氣表現十分虛弱,失卻制止病邪的能力;二是病邪峻厲,人體正氣不能抗拒;三是病情複雜,或表裏同病,或寒熱錯雜,或大虛大實和虛實夾雜;四是病邪深痼,相互膠結,深入隧絡,不易祛除;五是患者失去信心,精神崩潰。

因而他提出,辨證仔細,分析全面,才能制定正確治療方法。一是養正徐圖法,調養扶助正氣,使正氣得充而驅邪有力。二是反激逆從法,如在熱盛火炎的病證而用大劑寒涼的方中加入少量溫通之品,或在寒盛陽微的病證應用溫熱重劑中加入苦寒藥,峻補方中略加消導,攻瀉方中又加入補正之藥等。三是大方復治法,廣集寒熱溫涼氣血攻補之藥于一方。四是內外通貫法,根據臟腑經絡為一整體、營衛氣血周流內外,將中醫外科學許多名方應用於內科疾患。五是培補脾腎法,著重調補脾腎。六是斬關奪隘法,在邪氣盛實,正氣未衰的情況下,果斷投以峻厲祛邪方藥。七是隨機用巧法,醫者運用巧思,投藥緊扣病機以取捷效。八是醫患相得法,醫患精神糅合為一,使病人精神安定,激發抗病正氣。此外,他還善用古方治今病,用方知常達變,講究處方貴精,立法宜奇,用藥在巧,關鍵在博。

傳承學術 傳播文化

裘沛然1958年進入上海中醫學院,歷任針灸、經絡、內經、中醫基礎理論和各家學説諸教研室主任。其時,學院開創伊始,無現成教材,他就帶頭編寫各種教材以應教學急需。在短短的四年中主持編寫出了《針灸學概要》、《經絡學説》、《針灸學講義》、《刺灸法》、《腧穴學》、《針灸治療學》等6部針灸學著作。裘沛然數次受命衛生部參加和主持全國高等中醫院校統編教材編審工作,出色完成了10門教材的審改任務。他勤於著述,主編撰寫出版中醫論著42部。

進德以促修業,他自己也身體力行。過去帶教實習期間,他總是不論早晚,不避風雨,到府救治危重患者,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如今年逾九旬,仍在講臺上傳授醫學知識,在醫院內親自診療,在深夜挑燈修改學生論文。在2003年“非典”時期,他不避個人安危,為“疑似非典”的高熱患者診治。即使有時身體不適,病臥在床,仍堅持為患者把脈處方,令病家感動不已。

裘沛然還經常組織調查研究,對教學、科研及臨床醫療的改革提出積極建議,並多方加快呼籲中醫藥立法工作。同時,他還舉辦各種形式的學術講座,為培養優秀中醫藥人才,傾注大量心血。他提出的“中醫特色、時代氣息”八字中醫發展方向,在中醫界得到了廣泛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