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名家風采 > 正文

國醫大師:路志正

image.png

路志正,男,漢族,1920年12月出生,河北藁城人,中國中醫科學院主任醫師,1939年2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都國醫名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統醫藥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擅長中醫內科、針灸,對婦科、兒科等亦很有深造詣。

教育經歷

路志正幼繼家學,從伯父路益修學中醫,繼拜山西鹽城名醫孟正已先生為師,繼而在河北中醫專科學校學習,1939年畢業。1951年-1952年7月在北京中醫進修學校學習。

工作經歷

1939年畢業後懸壺鄉里。

1952年8月,留國家衛生部醫政局醫政處中醫科工作。

1954年11月,進入國家衛生部中醫司技術指導科工作。

1973年,進入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從事臨床工作,

1981年,參加廣安門醫院內科研究室的創辦工作,任研究室副主任,從事痹證的科研和醫療工作。

1985年至今,調廣安門醫院內三科,從事胸痹的臨床研究。

研究方向

路志正以調理脾胃治療胸痹心痛及慢性疑難病症作為長期研究方向。對眩暈、膽結石、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萎縮性胃炎、甲亢和甲狀腺瘤、白塞氏綜合徵、乾燥綜合徵、胸痹、不寐、多寐,以及婦科經帶胎産、不孕等疑難病症,均有自己的獨到見解。

學術思想

路志正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氣機升降的樞紐,人以胃氣為本,故治病注重調理脾胃。他還深入研究了現代常見的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痛風等疾病的發病機理,認為飲食失調損傷脾胃是其發病的關鍵因素。脾胃損傷常見氣虛、血少、濕蘊、痰阻、瘀血、氣機紊亂等病症,辨證要著眼于發病的根源,調理脾胃是其治本之道,即“調中央以通達四旁”。他調理脾胃重在升降相宜,而顧其潤燥,升脾陽,降胃氣。

路志正認為濕邪不獨南方多見,北方亦多濕邪。濕邪的來源,有天地人之分。天地之濕傷人,誠為外濕,而飲食所傷,多為內濕。濕邪傷人極易困遏脾陽,而見濕困脾土。他治濕注意宣通三焦氣機,濕邪的轉化以及甘淡滲濕,清熱利濕等,即所謂的“通化滲三法”。

從事中醫臨床教學科研工作60餘年來,路志正擅長中醫內科、針灸,對婦科、兒科、外科等亦很有造詣。此外,他對眩暈、膽結石、風濕病、萎縮性胃炎、甲亢和甲狀腺病、白塞氏病、乾燥綜合徵、胸痹、不寐、嗜睡、糖尿病以及不孕症等,均有自己的見解。

獲獎情況

主編《實用中醫風濕病學》,榮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基礎研究三等獎。

2003年7月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評為“全國防治非典優秀科技工作者”;

2005年12月被中央保健委員會授予“中央保健工作先進個人”;

2006年12月被中華中醫藥學會授予“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

2007年9月被人事部、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授予第三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榮譽證書;

2007年10月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研修項目優秀指導教師”;

2007年10月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優秀指導老師。

2008年3月被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分別榮獲“王定一杯中醫藥國際貢獻獎”;

2008年被評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統醫藥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2009年1月被北京市衛生局、人事局和市中醫藥管理局聯合授予“首都國醫名師”。

2009年5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首屆“國醫大師”;

2011年1月中華中醫藥學會授予“國醫楷模”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