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稅改看四川 > 正文

新都稅務:以稅惠農 鄉村振興煥新顏

鄉村振興,産業先行。為進一步優化稅收營商環境,服務地方産業發展,國家稅務總局成都市新都區稅務局積極發揮稅收職能作用,紮實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持續推動辦稅服務提質升級、稅惠政策落地見效,讓稅惠春風吹進“田間地頭”,為鄉村振興賦能添力。

 

以稅助農,産業發展鋪就致富路

走進新都區天星村,一望無際的水稻田就映入眼簾,“嘎嘎”的鴨叫聲此起彼伏,鬱鬱蔥蔥的稻田下,成群的鴨子或徜徉水中,或在田邊曬太陽,儼然一幅生機盎然的田園水墨圖。

image.png

新都軍屯天星村

 

近年來,天星村通過鄉村風貌塑形、業態融合提質以及文明鄉風培育,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明星村”。省級園區農業技術服務中心、文化展廳、靜室居會客廳、無人智慧農場、集中育秧中心、休閒農業綜合體……一系列現代化農業設施和休閒農業場景不斷添新,農業生産效率持續提升,遊客體驗變得更加豐富,村民收入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炎炎烈日下,天星村村民鄧立東正在趕鴨子,今年他種了100多畝地水稻。6月中旬放下去第一茬,9月中旬就可收鴨,一年可收三四茬。鴨群四處活動,能吃掉田間的雜草、蟲子,鴨子長得快,對水稻生長也有好處。鄧立東介紹:“這樣的生態種養模式一年下來可收穫近50萬元,可節約農藥、化肥、人工等支出20余萬元。不僅彌補了傳統種植業的單一性,還增加了經濟效益,讓農戶在一塊田裏掙上‘幾份錢’。”

産業要興旺,稅務來添力。“水稻+”的生産模式不僅是對經濟效益的追求,更是對“綠水青山”的保護,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共贏。為支援産業發展,新都區稅務局整合服務資源、優化服務模式,向當地農民、農場、農企傳達規範經營的理念,講授稅收政策的優惠,“面對面”聽取涉稅問題,“點對點”精準宣傳輔導,實現涉稅訴求能問能辦、快響快辦。

“國家大力扶持涉農企業,尤其是稅收政策方面的支援,讓我們在發展過程中倍有信心!”鄧立東感嘆道“我們都是‘新農民’,想要在農業發展方面做嘗試、做創新。稅務部門的輔導讓我們更好定位、規劃發展路徑,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專心做好生産經營。”

 

以稅興農,新繁棕編開拓新路徑

在新都,新繁棕編也是鄉村振興一張亮麗的名片。在秀麗的鄉村和農家小院,隨處可見當地婦女用潔白細膩的棕絲編織著一件件神奇的手工製品。幾片棕葉,經過一雙巧手抽絲、折疊、打結,可以變成憨態可掬的熊貓、威武神氣的公雞、虬曲盤旋的神龍,這就是棕編的神奇之處。2019年11月,新繁棕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由此開啟了新繁棕編新的發展時期。

“在我小時候,棕編這項傳統技藝在新繁,是家家戶戶都會的手工。”新繁棕編傳承人劉俊英受外婆的影響,從小熱愛傳統手工藝術。2012年起,她在新繁大墓山村成立巧帆棕編專業合作社並擔任理事長,專心從事新繁棕編的保護與傳承。

“我們依託合作社,向周邊村民傳授棕編技術,輻射帶動婦女群眾居家靈活就業,再統一收購她們的棕編産品。”劉俊英説。截至目前,合作社已經累計開展手工培訓千余場,培訓婦女近萬人次,幫助近200名婦女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同時,合作社依託新繁棕編技藝研發的研學旅行産品,已累計吸引到3萬餘名中小學生前來體驗棕編製作、了解棕編歷史,進一步提升了新繁棕編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為助力傳統手工藝更好地傳承和發展,新都區稅務局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落實落細稅費優惠政策,推動政策紅利第一時間轉化為“非遺”文化發展的動力。

image.png

稅務幹部向參加展銷的棕編産品銷售人員宣傳稅收政策

 

“棕編技藝的傳承和發展,離不開鄉村振興的大背景,更離不開國家稅費優惠政策的支援。”談及創業發展之路,劉俊英深有感觸“合作社成立以來,我們面臨産銷、運營、宣傳等多方面難題,投入成本也比較高。稅務部門對我們的訴求掌握得非常精準,通過電子稅務局、電話、微信向我們推送適用政策,並主動到府幫助我們充分享受各項稅收優惠政策,極大地鼓舞了我們的信心。”據介紹,2023年至今,企業享受各項稅費政策減免6萬餘元,成本的降低帶來了更大的讓利空間,從而帶給村民更豐厚的收入,讓棕編産品更受大眾青睞,讓棕編技師更有熱情創作。

鄉村振興有需求,稅務部門有回應。下一步,新都區稅務局將聚焦當地特色農業産業需求,為涉及行業的納稅人繳費人到府送政策、送服務,確保政策紅利直達快享、應享盡享,以實際行動助力傳統鄉村經濟煥發新生機。(文、圖/龍玉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