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源中國

上海海洋大學開展鹽地鹼蓬項目修復濱海濕地探索, “紅海灘”上播種新希望

2024-09-10 10:46:03

上海南匯東灘曾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濱海鹽沼濕地,但近年來,隨著極端天氣的肆虐、外來物種的侵擾、海岸工程的侵襲以及人為活動的不斷擴張,濕地面積急劇萎縮。日,在南匯東灘海邊,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與生態環境學院的“鹼”鹽行動暑期社會實踐團隊頂著炎炎烈日,再次踏上了前往上海南匯東灘鹽鹼地的探索之旅。同學們聚焦于鹽地鹼蓬這一獨特植物,深入研究其在鹽沼濕地生態恢復中的重要作用,為濱海濕地的未來播種新的希望。

2023年5月至今,團隊建立了總面積共8畝鹽地鹼種群恢復與景觀生態示範區,研究濱海濕地鹽地鹼蓬種群生態景觀效果,定期監測記錄鹽地鹼蓬生長狀況,播種了164斤種子,移栽了達26.7萬株幼苗,經處理後的種子萌發率可達90%~95%,幼苗移栽成活率達70%~80%,初步建立了南匯東灘“紅海岸”生態屏障。

 

“激素”之鑰,解鎖種子萌發之謎

精心模擬自然環境,反覆調整實驗參數,並從每一次失敗中汲取教訓,不斷優化實驗設計,三年時光,從最初的摸索到如今的深入探索,“鹼”鹽行動團隊的這群學子與鹽地鹼蓬結下了不解之緣。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與生態環境學院趙子滔率先破冰,尋找最適宜種子發芽與幼苗生長的環境。李敏則將這份希望播撒在南匯東灘,實地檢測其生存能力;今年暑期,團隊蔡璐伊、馬紹祖深入探索鹽地鹼蓬的土壤修復能力。

為了更加了解鹽地鹼蓬的生長狀態與生活習性,幾年來,他們翻閱了大量國內外文獻,一步步搭建起對這一植物的認識框架,一點點改進實驗中的不足。為了更好地觀察環境對其的影響,他們也頻繁外出採樣,幾乎踏遍了上海市內每一寸鹽地鹼蓬生存過的土地,與當地人密切交流,從他們的生活經驗中獲取寶貴的第一手資料,為研究增添了獨特的視角和深度。

在鹽地鹼蓬項目的探索中,團隊成員遇到諸多挑戰,其中尤為讓李敏與蔡璐伊銘記於心的,是項目初期那段與師兄並肩作戰、致力於破解鹽地鹼蓬種子萌發難題的艱難時光。起初,他們滿懷激情地投入到這一關鍵環節,深知這是項目成功的基石。然而,面對鹽鹼地極端的環境條件,如何精準地調控溫度與濕度,為種子創造出一個適宜的萌發環境,卻成了擺在面前的一道難題。

他們不厭其煩地進行了無數次嘗試,日夜守在實驗室裏,細心觀察、耐心記錄,但種子的萌發率卻始終未能如預期般顯著提升。正當他們感到困惑與沮喪之際,一個靈感猶如閃電般劃破了心中的陰霾——激素。他們深知,在自然界中,激素是調節植物生長髮育的重要因子,或許能為鹽地鹼蓬的萌發帶來轉機。於是,他們開始了緊張的文獻調研工作,翻閱國內外相關研究資料,經過不懈的努力,他們終於篩選出了幾種可能對鹽地鹼蓬種子萌發有積極影響的激素,並設計了一系列精細的實驗方案,嘗試將這些激素以不同的濃度和組合方式應用於種子處理中。

終於,在一次次失敗與嘗試的迴圈往復中,他們迎來了轉機。某個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穿透實驗室的窗戶,照在那些看似平凡的種子上時,李敏與蔡璐伊驚喜地發現,其中一部分種子竟然悄悄地探出了嫩綠的小芽!那一刻,所有的疲憊與挫折都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難以言喻的喜悅與成就感。

 

風雨同行,科研路上的溫情守護

在本次的實踐團隊中有一位新成員——海洋科學與生態環境學院的研一學生王靜雯,作為從生物工程跨考來的新生,滿懷一腔對生態修復的熱情主動加入了鹽地鹼蓬項目組。當她第一次跟隨著師兄師姐們前往樣地時,雖然有過心理準備,但從未將植物作為過研究對象的她在初入樣地時顯得有些束手無策,不知道哪些是適合採樣的對象與採樣時該注意的細節,害怕自己無意間的動作會破壞植物的生長,影響採回的樣品品質。

好在師兄師姐們在一旁耐心地科普鹽地鹼蓬的習性與採樣的注意點,幫助她一點點熟悉這些嬌小但生命力極強的植物。夏季總是炎熱的,哪怕他們特地挑了陰天前往樣地,但不用多時在樣地中的每個人都已滿頭大汗,衣服也被汗水浸濕,但沒有人有怨言,大家都只專注于觀察鹽地鹼蓬的生長狀態,採集需要帶回實驗室的植株樣品與土壤樣品,記錄所需指標。突然變化的天氣讓大家加快了手上的動作,在凹凸不平的海邊石路上盡可能地加快腳步,在雨滴落到地面上之前將所有採集到的樣品與儀器收回採樣車上,成功避免了成為海邊的“落湯雞”。

 

矢志不渝,應對生態修復挑戰

從本科期間就參與到鹽地鹼蓬項目中的馬紹祖,作為鹽地鹼蓬項目“元老級”人物,熱心地分享了他們曾經的奮鬥過程。在將鹽地鹼蓬實際應用到南匯東灘後,他們曾穿梭于樣地的每一個角落,仔細觀察鹽地鹼蓬的生長狀況;在海水漲潮時到樣地採集水樣,哪怕烈日當空也無法阻止他們的腳步;頻繁前往樣地採集土壤樣品,監測土壤濕度、鹽分、pH值等關鍵生態指標。

除此之外,他們還在實踐地設立多個對照組,包括自然恢復區、無鹽地鹼蓬種植區及不同種植密度的鹽地鹼蓬區,通過對比分析,科學評估鹽地鹼蓬在生態修復中的具體效果和貢獻。他説:“雖然在探索過程中我們曾遇到過很多難題,採樣過程也十分艱辛,但正是這份挑戰,激發了我們不屈不撓的鬥志。現在看著這片生機勃勃的鹽地,回想起它曾經荒蕪的樣子,那些艱辛也不失為一種別樣的甘甜。”

鹽地鹼蓬項目不僅是對濱海濕地生態修復的一次有益嘗試,更是對青年學子生態意識與科研能力的一次全面鍛鍊。他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片鹽鹼地將成為生態修復的典範,為地球家園貢獻一份綠色力量。而他們也將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成長、不斷進步,為實現更加美好的生態環境貢獻自己的青春與智慧。

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