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名家風采 > 正文

國醫大師:顏正華

image.png

顏正華,男,漢族,1920年2月出生,1940年7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都國醫名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統醫藥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簡介

顏正華,江蘇丹陽市人。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臨床中藥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學科帶頭人。曾任國務院學位評定委員會醫學藥學組成員、國家教委科技委員會醫藥組成員、中國藥典委員會委員、全國藥品評審委員會委員、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暨藥學專題委員會委員、全國高等醫藥院校中醫藥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中國藥學會理事暨北京分會常務理事等。

成就

他從事中醫藥工作70餘年,執教近60年,德高望重,學驗俱豐,參與創建新中國高等教育中藥學學科,為我國首批中醫藥學教授與研究生導師。先後主講了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臨床課等,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中醫藥專業人才,其中包括數以千計的專科與本科生、19名碩士生、12名博士生,以及校內外數十名骨幹教師。

顏正華主持了3項部局級科研課題,對緩衰、退熱等中藥進行了專題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其中退熱藥“黃梔花口服液”已被用於臨床。擅治內科雜病,治驗甚眾,深受患者愛戴。曾發表論文20余篇,著作23部。代表作《臨床實用中藥學》獲得學者好評, 《高等中醫院校教學參考叢書·中藥學》是中高級中醫藥人員難得的參考書。1990年國務院頒發給特殊貢獻證書,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被國家人事部、衛生部、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全國第一批“繼承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指導老師”;2003年,被授予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理事;2006年,獲中華中醫藥學會首屆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2007年,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研修項目優秀指導老師”稱號,“全國老中醫藥專家經驗繼承工作優秀指導老師”稱號;2008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獲北京市“首都國醫名師”稱號,全國首屆“國醫大師”稱號,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成就獎。

熟讀經典 師從名醫

顏正華14歲步入岐黃,拜兩位名醫,背四大經典,是孟河學派第四代傳人。20歲懸壺應診,27歲中縣中醫狀元。

“老師,補血方中除了補血藥一般還用什麼?”學生問。顏正華隨口而出:“血不自生,須得生陽氣之藥,血自旺矣”,此句出自李東垣《脾胃論》,可見顏正華對醫經典籍造詣之深。

1920年生於江蘇省丹陽縣的顏正華,14歲拜同邑著名儒醫戴雨三學習中醫,他是從背誦經典條文開始,步入岐黃的。戴先生要求徒弟必須熟讀四大經典。其間,顏正華背誦了《內經》的大部分內容、《傷寒論》全部內容及《金匱要略》中有處方的條文等,因此打下了堅實的中醫學理論基礎。都説“童子功終身受益”,顏正華少年時代誦讀記憶過的四大經典,很多條文爛熟於心中,伴隨他一生從醫之路,耄耋之年仍能流利背誦。

顏正華17歲師從江蘇省名醫楊博良,楊氏為清末“孟河學派”著名國醫馬培之的再傳弟子,名震江、浙、皖數省,門庭若市,求診者日逾百人。顏正華師從楊博良3年,白天隨師侍診,晚上就住在楊老師家,整理病例、背誦醫經、練書法、習古文。顏正華以其穎悟和勤奮,深受楊氏賞識,因此得“孟河學派”真傳,成為孟河學派第四代傳人。

顏正華20歲師滿歸裏,懸壺應診,譽滿丹陽。1947參加丹陽縣中醫統考,名列榜首。

創業兩校 創建學科

顏正華開創了兩所中醫院校的中藥學科建設;主編了新中國第一部《中藥學》講義,主持編寫了我國中醫藥高校第一版《中藥學》教材,主編了第一部《高等中醫院校教學參考叢書·中藥學》

成為中醫狀元的民間郎中,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大學教授,更沒想到會成為我國新中國高等教育中藥學學科的創始人和奠基人之一。

1956年他在南京中醫進修學校畢業後留校任教,擔任中藥教研組組長。當時,我國剛開始建立中醫學院,還沒有中藥學教材。顏正華晝夜奮戰,數月內主編了適合中醫本科學習的第一版《中藥學講義》,為南京中醫學院(南京中醫藥大學的前身)的建立及開設中醫學課程創造了條件。

1957年北京中醫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前身)剛剛成立,顏正華奉衛生部之命,調入北京中醫學院任教,當時全校只有4位老師。顏正華一來就開始講中藥學課程,並負責組建中藥學教研組,是教研組第一任組長。1958年,顏正華負責組建中藥係,該中藥係兩年後發展成為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是我國最早創建的中藥高等教育院係之一。顏正華任中藥教研室主任;1985年成立了中藥研究所,顏正華任中藥研究所名譽所長。

顏正華在中藥教學中,以藥物功效主治為核心,用性味歸經等藥性理論加以闡明,並結合臨床講授藥物的配伍、用量、用法及禁忌等。他帶領教師摘錄文獻卡片、編寫中藥學講義、籌建了學校最早的中藥標本室;還帶領學生上山採藥、製作標本。他的教學理念及方法,奠定了北京中醫學院中藥學科的教學基礎。

顏正華非常注重中藥學科教師隊伍的梯隊建設,對身邊工作的每個中青年教師都精心培養,在備課、試講、編修講義、撰文著書、臨床治療及實驗研究等方面指導他們,使年輕教師迅速成長,中藥教學整體水準居全國領先行列。2007年,這支教學隊伍獲得教育部國家級中藥教學團隊和北京市中藥學優秀教學團隊。

濟世育人 繁茂杏林

執教53年,他帶教徒弟及碩、博學生39人,培養的數以千計的中醫藥學子已成為杏林棟樑之才。他傳岐黃薪火,堪為國醫師表。

顏正華執教53年,為培養中醫藥人才嘔心瀝血。顏正華從1962年晉為副教授、1978年晉為教授、1979年為碩士生導師、1986年為博士生導師,先後為中醫藥專科、本科、西學中班、中藥研究生班等數十個班次的幾千名學生講課及帶臨床實習;同時,顏正華先後帶教了5名徒弟(高雲艷、常章富、張冰、鄧娟、高承琪),培養了碩士研究生19人、博士研究生13人。

顏正華執教嚴明有方,不僅傳授書本知識,還結合科研工作培養中藥事業繼承人。

在藥性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顏正華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中醫藥專家,如徒弟張冰是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博士生鄭虎佔是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徒弟高雲艷、鄧娟等學術造詣頗深,研究生王育傑、周平安、劉玉德、王志斌等均成為各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領軍人物。

在中藥延緩衰老研究方面,顏正華認為,人的衰老與機體的陰虛血瘀有關,遂主張補益肝腎之陰與活血化瘀並行的延緩衰老學術思想,他指導博士生鄭虎佔、黃暉從事該課題研究,現黃暉是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副研究員。

在中藥防治疑難病證研究方面,他指導博士生王志斌、苗明三、孟傑等及徒弟張冰、鄧娟、高承琪等進行脾胃病、呼吸病、高血壓等疑難病的中醫藥防治研究。

這些學生秉承顏正華教授的學術思想,都成為了優秀的中醫藥專業人才,在中醫藥學的傳承中發揮著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

顏正華1990年被國家人事部、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繼承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的指導老師”;2007年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優秀指導老師”稱號。

勤於臨證 醫藥兼通

他精通藥性,勤於臨證。用藥主張四兩拔千斤,不投猛劑,不用大劑,平中見奇,處方可見孟河醫風。

顏正華在中藥教學的同時,從未丟掉中醫臨床。他説:“要成為中藥名師,首先要成為中醫名醫,兩者相得益彰。”如今他89歲高齡,仍然為患者看病,並且每次出診均要記錄每個患者病情、診斷、用藥,堅持寫醫案。每個患者,顏老都記挂在心上。

“醫之本,精於術。”顏正華遣方組藥,崇尚平和,通常達變,多有奇功。

內蒙古一位40多歲的患者,因經常吸煙喝酒吃羊肉,咽喉形成1釐米×1釐米的潰瘍面,嚴重影響進食,輾轉多家大醫院,始終不見好轉,經朋友介紹找到顏正華。吃了兩個星期的中藥,就可以吃飯了,不久潰瘍面神奇般不見了。

還有一位患有子宮出血症的中年婦女,在北京某大醫院住院治療3個多月,血一直余瀝不盡,後來只服用顏正華開的幾服中藥即控制了出血。

像這樣屢起沉疴的病例,在顏正華的醫案中比比皆是。

“用藥當知藥,知藥才能善用。”顏正華總結開方用藥經驗:巧用多效藥,善用平和藥,慎用毒烈藥,分用同名藥,不拘成方,因證遣藥。

治療複雜病症,顏正華常根據治療需要,將數個成方融為一體。如治感冒發熱、咳嗽痰多、頭痛、鼻塞流涕、咽痛喉癢、胸悶不暢,顏正華將銀翹散、杏蘇散、止嗽散三方合為一體,加減應用,名為治感冒發熱咳嗽方,療效奇佳。

看病、教學、科研,顏正華樣樣精通。自1986年起,他著手研究治療小兒熱證的新中藥製劑“黃梔花口服液”,該藥1997年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批准的新藥證書,投放市場後,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