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跟著5A級景區去旅遊 > 正文

走進武夷山(福建)

武夷山位於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郊,武夷山脈北段東南麓總面積999.75平方公里,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遊區和避暑勝地。武夷山通常指位於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南15千米的小武夷山,稱福建第一名山,屬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武夷山是三教名山。自秦漢以來,武夷山就為羽流禪家棲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宮觀、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還曾是儒家學者倡道講學之地。

image.png

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是地球同緯度地區保護最好、物種最豐富的生態系統,擁有2527種植物物種,近5000種野生動物。

武夷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産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夷山崖墓群)、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

2017年7月9日,江西鉛山武夷山成功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地。

image.png

武夷山主要分佈了前震旦係和震旦係變質岩係中生代火山岩花崗岩碎屑岩。在中生代晚期,武夷山發生了強烈的火山噴發活動,繼之為大規模的花崗岩侵入,已發現本區有豐富的火山機構,為典型的亞洲東部環太平洋帶的構造特徵。白堊紀晚期的紅色砂礫岩是形成丹霞地貌的主體。

image.png

中生代的地殼運動奠定了武夷山地貌的基本骨架。告性對武夷山地貌發育也很明顯,西部海拔1500m以上的山峰,基本上由堅硬的凝灰熔岩和流紋岩等構成,東部紅色砂頁巖地區則往往發育有較寬的谷地和盆地。所以武夷山豐富的地貌類型是地質構造、流水侵蝕、風化剝蝕、重力崩塌等綜合作用的結果。

image.png

武夷山保存了世界同緯度帶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發育有明顯的植被垂直帶譜:隨海拔遞增,依次分佈著常綠闊葉林帶(350-1400m,山地紅壤)、針葉闊葉過渡帶(500-1700m,山地黃紅壤)、溫性針葉林帶(1100-1970m,山地黃壤)、中山草甸(1700-2158m山地黃紅壤)、中山苔蘚矮曲林(1700-1970m,山地黃壤)、中山草甸(1700-2158m,山地草甸土)五個植被帶,分佈著南方鐵杉、小葉黃楊、武夷玉山竹等珍稀植物群落,幾乎囊括了中國亞熱帶所有的亞熱帶原生性常綠闊葉林和岩生性植被群落。

image.png

2007年武夷山已知植物3728種。種子植物類數量在中亞熱帶地區位居前列,有中國特有屬27屬31種,許多如銀杏等為單種屬孑遺植物3728種。種子植物種類數量在中亞熱帶地區位居前列,有中國特有屬27屬31種,許多如銀杏等為單種屬孑遺植物;截止至2007有28種珍稀瀕危種列入《中國植物紅皮書》,如鵝掌楸、銀鐘樹、南方鐵杉、觀光木、紫莖等。武夷山蘭科植物尤其豐富,已知有32屬78種,寬距蘭,多花寬距蘭為中國新記錄種,盂蘭為福建省公佈新記錄。而蕨類就有14個,如武夷山鐵角蕨、武夷蹄蓋蕨、武夷耳蕨、武夷假瘤足、武夷粉背蕨、武夷凸軸蕨等以武夷作為種加詞的就達6種之多。武夷山的古樹名木具有古、大、珍、多的特點,如武夷宮880年樹齡的古桂、坑上980年樹齡的南方紅豆杉等,具有極高的科研和保存價值。

image.png

武夷山豐富的種質資源早已成為中外科學家和研究機構所關注,19世紀,英、法、美、奧地利等國學者就進入武夷山採集標本。武夷山現已發現或採集的野生動植樹物模式標本近1000種,其中:植物模式産地57種;野生動物新種中的昆蟲模式標本779種,脊椎動物模式標本産地種達56種。至今,仍有大量模式標本保存在倫敦、紐約、柏林、夏威夷等地的著名博物館內。

image.png

從歷史和科學的角度看,武夷山具有突出、普遍價值,不僅能為已消逝的古文明和文化傳統提供獨特的見證,而且與理學思想文明有著直接的、實質性的聯繫,符合世界文化遺産3、5標準。大自然賜予了武夷山獨特和優越的自然環境,吸引了歷代高人雅士、文臣武將在山中或遊覽、或隱居、或著述、或授徒,前赴後繼,你來我往。自然山水陶冶了人們的性情,啟迪了人們的智慧,人類的活動傳播,發展了武夷山,為自然山水增輝添彩。

來源:武夷山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