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廣莘,男,漢族,1927年1月出生,中國中醫科學院主任醫師,1948年10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屆國醫大師稱號獲得者。
1945年在上海拜師學醫1952年入北京醫學院醫療係學習。
1957年入中央人民醫院中醫科(現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從事醫、教、研。
1980年被中國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聘為客座研究員。
1983年調入中國中醫研究院任中心實驗室副主任。
1985年組建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並任副所長。
1992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993年任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
1998年任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2007年成為中國中醫科學院著名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傳承博士後合作導師。
2008年發表代表性學術論文:《養生、保健、治病必求於本:創生性實踐的健康醫學》。
2009年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成就獎。
2009年被評為”國醫大師”。
【人物經歷】
1927年1月出生於江蘇省松江縣顓橋鎮(現屬上海市閔行區)。1945年初學習中醫,先後從師上海陸淵雷,丹徒章次公,武進徐衡之。1948年畢業行醫,1950年組建顓橋聯合診所。1952年應考中央衛生部中醫藥研究人員。錄取後入北京大學醫學院,學習西醫五年。
1957年分配中央人民醫院(現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從事中醫科研、臨床、教學工作。1958年1月為北醫首開中醫病房,1958年秋為北醫首開《中醫學概論》課程。
1980年受聘中醫研究院客座研究員。1983年奉調中國中醫研究院中心實驗室任副主任,1985年組建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任業務副所長,提出中醫研究和研究中醫的互補並進,旁開一寸更上一層的科研選題思路,主持“肝血風瘀”和“脾津痰濕”七五攻關課題,先後獲部級成果一二三等獎。
1986年任《中國大百科全書·傳統醫學》卷編委會副主任。1987年奉派赴坦尚尼亞防治艾滋病研究首批專家組。1993年應邀訪美,就“自我痊癒能力”(Healing force)作主題講演和學術交流。
1991年退居二線,1992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任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1996年受聘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專家諮詢委員會,1998年任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現任中國中醫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基礎理論研究所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
2008年11月,陸廣莘先生在首屆“中華原創醫學復興論壇”上演講了其代表性論文《養生、保健、治病必求於本:創生性實踐的健康醫學》。他歸結中醫藥學的學術思想為:“循生生之道,助生生之氣,用生生之具,謀生生之效。”
【師出名門 繼承創新】
3位名師的教導、西醫名校的系統學習、綜合性大醫院堅持中醫特色的實踐,使陸廣莘中西匯通,學驗俱豐。他遵循中醫學原旨,執著探尋中醫精髓,真知灼見別具一格,是當代發皇古義、融會新知而卓然自立的代表人物。
自18歲在上海開始學習中醫後,陸廣莘先後師從陸淵雷、章次公、徐衡之,老師的言傳身教使他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影響了他的治學態度和學術觀點,激勵他對中醫真諦孜孜以求,奮鬥不已。
對陸廣莘學術思想影響深刻的還有一個重要人物,這就是元末明初的醫學家王履。陸廣莘早年對王履進行了深入研究,很欣賞王履樸素求實的作風、科學的懷疑態度和歷史的批判方法。王履的學術觀點、論辯性強的文字,對陸廣莘影響至深,這在其論文和言談中處處可見。
3位名師的教誨,以及受王履等醫家治學態度、觀點和文風的影響,他不斷勤求博采,繼承創新。陸廣莘思想解放,科學批判,獨立思考,逐漸形成了高深獨到的見解、超凡脫俗的觀點以及執著的探究精神,這也使他在中醫名家中獨樹一幟,個性鮮明。
【觀點獨到 超凡脫俗】
陸廣莘學貫古今,徜徉中外,才思敏捷,人謂之“明”;他兼收並蓄,思辨功深,學驗俱豐,人言其“達”;他聲名遠揚,勤勉和藹,言傳身教,人敬之“尊”;他高屋建瓴,見解獨到,卓然自立,人讚之“才”。
陸廣莘是我國第一批“中學西”人員,受過正規的中西醫教育,曾在中醫、西醫權威機構臨床、科研和教學。他心智超群,且博極醫源,遍求中外,不斷參悟中醫學的精髓,在中西醫模式比較、當代中醫的使命和發展方向等方面形成了邏輯嚴密、高屋建瓴的學術思想。在當今中醫界中,因為敢於提出尖銳問題、善於邏輯思辨和觀點獨具創見,而被譽為“中醫界的哲學家”。
“中醫學之道是養生治病必求於本為主旨的生生之道,是辨證論治的發現和發展人的生生之氣,是聚毒藥以供醫事轉化利用為生生之具,是通變合和謀求實現天人合德生生之效的健康生態的實踐智慧學。”凝聚陸廣莘學術思想精華的《陸廣莘論醫集-中醫學之道》一書,扉頁上有這樣一句醒目的話。
由於陸廣莘強調醫生應充分調動人體內一切因素驅除病邪而恢復健康,所以他呼籲客觀、正確看待藥物作用。他指出,醫生是“聚毒藥以供醫事”,不要絕對地看待某種藥物的功效,利用藥物治療疾病時要趨利避害。他早在1973年就發出的清醒而獨到的警示“藥之害在醫不在藥”,在由於濫用藥物、過分依賴藥物等不斷發生藥害事件的今日,不能不令人讚佩。
【中西匯通 醫術不凡】
他在國內一流西醫院堅守中醫26年並嶄露頭角,源於他堅定的中醫信念;大量疑難危重病症用中西醫治療取得的顯著療效,靠的是他對中西醫優勢的巧妙組合運用。
身處國內一流西醫院的西醫強勢環境中,一個中醫很容易被西化,但陸廣莘反而更堅守中醫,並且從醫院中脫穎而出。他才智過人,勤勉不懈,博聞強記,1957年至1983年,在北大人民醫院的26個春來夏往中,他用中西醫診治各種疾病,不但取得了科研、臨床、教學的豐碩成果,還在醫療實踐中不斷對中西醫診療思想進行比較和總結,逐漸形成了其能深刻詮釋中醫原旨、實踐基礎深厚的診療思想。
在中西醫診治日本腦炎、急腹症、小兒肺炎、肝炎、肝硬變、糖尿病、高血壓、腎炎、喘息性支氣管炎、苯中毒等大量疑難危重病中,陸廣莘先後得到鐘惠瀾、吳階平等名家的指點,受益良多,也積累了豐富的診治經驗。他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研製的闌尾合劑和肺炎合劑等協定處方,供西醫外科和兒科直接使用,取得了比單用西藥顯著的療效。一些西醫大夫開始認識中醫,遇到難題時求助中醫,提高了中醫在綜合性醫院的地位。他與高水準的西醫同事交流合作,針對一些疑難疾病如急腹症、血液病等開展科研。在北大人民醫院後來取得的具有國內外先進水準的中西醫科研項目中,也有他付出的心血。
陸廣莘長于臨床,勇於實踐,但他在全面細緻的臨床觀察中,善於總結經驗,不斷進行臨證實踐的反思,筆耕不輟,經常寫出了理論水準高、見解深刻的論文,以至於有人誤以為他只是個中醫理論家。1959年他在總結中醫治療日本腦炎的論文中,提出日本腦炎不是“溫邪首先犯肺”,而是“暑邪直入心包”。討論了葉天士、程文囿、張畹香等人提出的“邪入心包”之證,及時應用紫雪丹、至寶丹、安宮牛黃丸等“以截其路”的治療思想,謂他們開了近代“截斷療法”之先河,較早挖掘了後來名聞遐邇、在許多疾病尤其是傳染病中有重要價值的“截斷療法”。
責任編輯: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