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是公園城市的“首提地”“示範區”。上個月剛召開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強調要聚焦建設美麗中國,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如何貫徹落實全會改革部署?8月27日,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改革創新專家研討會舉行,與會嘉賓圍繞相關議題,深入探討,梳理經驗,共話改革路徑。
綿延縱深的綠道、星羅棋佈的公園、清澈見底的河湖,是它的綠色外衣。雪山下的公園城市、煙火裏的幸福成都,是它的響亮名片。從空間建造到場景營造,從生態到業態,從生産方式到生活方式,嶄新的城市生態地圖正在徐徐展開。不僅以生態塑形,還要以理念鑄魂。作為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近年來,成都奮力探索超大城市轉型發展新路徑,聚力高品質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相結合,調整優化城市空間佈局,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與會專家對此深有感觸,紛紛就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推進成都全面深化改革建言獻策。
“高品質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發展新質生産力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重要著力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專題審議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體制機制’。”會議開場,四川省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李后強明確指出,當前,成都正處於超大城市能級躍升、發展轉型、動能轉換、治理變革的關鍵時期,要以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而要實現這一點,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把握改革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産關係。以“發展型改革”為主導,以“治理型改革”為保障,把成都建設成為“頭部企業”的目標地,“首發經濟”的優選地,“耐心資本”的根據地。
李后強建議,成都要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大産業發展的支援力度、深化要素市場化體制改革,還需進一步完善高水準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在此過程中把握好“穩與進”“質與量”“立與破”三對關係,用好“破立並舉、先立後破”的方法論,把握改革的“時效度”,把完善既有體制機制放在第一位,把破除不適宜的體制機制放在第二位,確保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特別警惕和防止未立先破、只破不立。
“成都一直勇於改革、善於改革,既對標對表黨中央的頂層設計,也結合地方的現實條件、實際情況進行差異化的抓創新、抓落實。”《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誌》社社長潘治宏談到,成都是典型的“大城市帶大農村”,在統籌城鄉改革發展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城鄉融合發展是改革的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盤大棋。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事關城市發展和治理,事關城市周邊鄉村全面振興、共同富裕和協調發展。成都作為一座超大城市,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等多重戰略疊加的機遇期,緊抓城鄉融合發展的落實和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要全面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治理融合的水準,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縮小城鄉差別,促進共同繁榮,這是城鄉融合發展的目標導向。”潘治宏建議,圍繞上述目標導向,成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相關領域改革,回應老百姓的重大關切。還需以辯證思維來看待存在的問題,找到城鄉各自的優勢以及融合發展機遇。通過做優做強基礎設施建設、均衡配置公共服務、高標準地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作為公園城市示範區的先行者,成都不僅將“兩山理念”貫穿城市發展全過程,充分彰顯生態價值,還在努力創造宜居宜業美好生活、增進民生福祉。“一老一小”是千萬家庭的牽掛,也是幸福城市的底色。成都要建設“老有所養”“幼有所依”的幸福樣本城市,該從哪些方面發力?研討會上,國家發改委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陳新年就這一話題進行了分享。
“托穩“一老一小”,成都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政府層面,不僅出臺了相關規劃,還深入實施和推進這項工作。”陳新年建議,下一步,成都要大力營造尊老愛幼社會氛圍,培養一批志願者隊伍。政府要發揮引導作用,完善相關基礎設施,還應制定相關激勵措施,引入市場企業進入這一領域,從而為市場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服務。
去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成都舉辦。這場國際體育盛會留下的豐厚遺産,為成都“後大運時代”的發展帶來更多契機。當前,成都如何放大“大運效應”,實現城市能級提升?杭州國際城市學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毛燕武對此進行了分析。
“從2022年的世乒賽,到2023年的大運會,再到2024年的“湯尤杯”,成都三年之內連續成功舉辦國際大型賽事,‘世界賽事名城’的名片越發閃亮。”毛燕武説,要實現從“高光”時刻到時刻“高光”,從“一時熱”到“一直熱”。成都要用好“大運遺産”、弘揚“大運精神”、續寫“大運輝煌”。
他建議成都設立專門、專業、高層級、高效率的賽事遺産管理機構。借鑒北京建設“雙奧之城”相關經驗,完善賽事遺産管理機構,構建協調順暢、運作流暢的工作體系,對賽事遺産進行梳理、規劃、管理、利用,最大程度發揮“大運遺産”對社會的全方位促進作用。同時,遺産管理機構也可與其他社會組織開展深度合作,為“大運遺産”利用提供更多的渠道與可能性。制定明確的賽事遺産管理及後續運營規劃。打造賽事遺産開發利用獎勵激勵機制。引入社會資本市場化運作,提高各類社會組織參與度,形成“政府引導、部門管理、企業開發、共同收益”的賽事遺産利用激勵模式。
他還建議成都精心培育壯大體育市場。堅持“短賽事、長過程、全提升”,加快構建自主品牌體育賽事活動體系,打造“一館一賽”品牌特色,注重賽事遺産的草根性、在地化轉換,提高職業體育發展水準。做強“體育+”産業,整合體育資源、厚植體育文化、傳承體育記憶。
研討會上,四川省委黨校(行政學院)裴澤慶副校(院)長圍繞踐行智慧城市理念、譜寫公園城市新篇章,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司馬曉院長圍繞探索構建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陶一桃主任圍繞以解放思想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中國學研究所沈桂龍所長圍繞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易鑫研究員圍繞搶抓戰略機遇深化改革,先後作主旨發言。
“當前,全國上下都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成都正按照黨中央和省委的統一安排和部署,謀劃未來五年如何把全會的各項改革部署在成都落地落實。在推進改革的過程當中,我們歷來就很重視專家的作用。在經驗總結和對問題的探索上,充分重視專家的意見建議。”中共成都市委副秘書長、市委政研室主任曾明友表示,成都自身擁有得天獨厚資源優勢和不斷向好的發展趨勢,今後將凝聚力量抓落實開創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發揮強項和優勢,在新一輪的改革當中,為國家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責任編輯: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