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莊古鎮位於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市最南端,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鎮。景區面積為0.47平方千米。于1989年4月1日售出第一張門票。
周莊在蘇州管轄的昆山之西南,周莊古稱貞豐裏。北宋年間,周迪功朗(官名)在此辟田設莊,于宋元佑元年(1086年)舍田宅200余畝捐于當地全福寺,遂有周莊之稱。而正式定名為周莊鎮,周莊卻是在清康熙初年。周莊位於上海、蘇州之間的江南水鄉腹地。讚美的人説那裏是鎮為澤國,四面環水,港汊分歧,湖河聯絡,咫尺往來,皆須舟楫。宛如一顆鑲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近日更因著名畫家陳逸飛將周莊畫入油畫中,在美國鈕約拍賣得了好價錢。人們紛紛要追尋這江南水鄉美景,老外紛至遝來,周莊一時成了旅遊熱線。
周莊鎮舊名貞豐裏。據史書記載,北宋元佑年間(西元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將莊田200畝(13公頃多)捐贈給全福寺作為廟産,百姓感其恩德,將這片田地命名為“周莊”。但那時的貞豐裏只是集鎮的雛形,與村落相差無幾。1127年,金二十相公跟隨宋高宗南渡。遷居於此,人煙才逐漸稠密。元朝中葉。頗有傳奇色彩的江南富豪沈萬三之父沈佑,由湖州南潯遷徙至周莊東面的東宅村(元末又遷至銀子浜附近),因經商而逐步發跡,使貞豐裏出現了繁榮景象,形成了南北市河兩岸以富安橋為中心的舊集鎮。
到了明代,鎮廓擴大,向西發展至後港街福洪橋和中市街普慶橋一帶,並遷肆于後港街。
清代,居民更加稠密,西柵一帶漸成列肆,商業中心又從後港街遷至中市街。這時已衍為江南大鎮,但仍叫貞豐裏。直到康熙初年才正式更名為周莊鎮。另有資料,周莊地域春秋時期至漢代有“搖城”之説,相傳吳王少子搖和漢越播君封於此,周莊的歷史就顯得更加悠久。在鎮郊太師淀中發掘到的良渚文化遺物,也證明了這一點。
周莊元代時屬蘇州府長洲縣。明代中期屬松江府華亭縣,清初復歸長洲縣。清雍正三年(西元1725年),周莊鎮因元和縣一分為二,約五分之四屬元和縣(今吳縣市)。五分之一屬吳江縣(今吳江市)。乾隆二十六年(西元1761年),江蘇巡撫陳文恭將原駐吳縣甪直鎮的巡檢司署移駐周莊,管轄澄湖、黃天蕩、獨墅湖、尹山湖和白蜆湖地區,幾乎有半個縣的範圍。
周莊由原來的小集迅速發展為商業大鎮,與江南富豪沈萬三的發跡很有關係。沈萬三利用白蜆江(即東江)西接京杭大運河,東北接瀏河的優勢,出海貿易,將周莊變成了一個糧食、絲綢及多種手工業品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促使周莊的手工業和商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最突出的産品有絲綢、刺繡、竹器、腳爐、白酒等。
周莊,悠遠的歷史,給古鎮造就了諸多勝景。著名建築學家羅哲文盛讚周莊“不但是江蘇省的一個寶,而且是國家的一個寶”。
憑藉得天獨厚的水鄉古鎮旅遊資源,堅持“保護與發展並舉”的指導思想,大力發展旅遊業。以水鄉古鎮為依託,不斷挖掘文化內涵,完善景區建設,豐富旅遊內容,強化宣傳促銷,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成功打造了“中國第一水鄉”的旅遊文化品牌,開創了江南水鄉古鎮遊的先河,成為國家首批AAAAA級旅遊景區,獲得“最受外國人喜歡的50個地方”和全國旅遊系統先進集體、中國知名旅遊品牌的榮譽。
周莊雖歷經900多年滄桑,仍完整地保存著原有的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雖不及義大利威尼斯的壯觀和宏偉,但卻是別有情致,周莊環境幽靜,建築古樸,全鎮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民居仍為明清建築,僅有0.4平方公里的古鎮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個磚雕門樓。同時,周莊還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橋,全鎮以河成街,橋街相連,依河築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過街騎樓,穿竹石欄,臨河水閣,古色古香,水鎮一體,呈現出一派古樸、明潔的幽靜,是大陸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澤國。波光粼粼的水巷,小船輕搖,綠影婆娑,返樸歸真的小鎮風情,會令遊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元代名句:吳樹依依吳水流,吳中舟輯好夷遊。
來源:周莊古鎮官方網站
責任編輯: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