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盤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天津市薊縣西北15公里處,佔地面積106平方公里,又因雄踞北京之東,故有“京東第一山”之譽。
山舊名無終、徐無、四正、盤龍。相傳東漢末年,無終名士田疇不受獻帝封賞、隱居於此,因此人稱田盤山,簡稱盤山。其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景區,是自然山水與名勝古跡並著、佛教寺院與皇家園林共稱的旅遊勝地。
盤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天津市薊縣西北12公里處,南距離天津約110公里,西距北京約90公里,又因雄踞北京之東,故有“京東第一山”之譽。
盤山曾被稱為“無終山”、“徐無山”、“四正山”、“盤龍山”,相傳東漢末年,無終名士田疇不受獻帝封賞、隱居於此,因此人稱田盤山,簡稱盤山。早在唐朝時期盤山便已經小有名氣,唐朝大將李靖曾在此舞劍修屋,即“李靖庵”,後來改建為“萬松寺”,後至,明清兩代,這裡得到皇室青睞,大力開發,逐漸為人們熟知。
盤山是燕山山脈南緣的一段,東西長20公里,南北寬10公里,雄偉多姿,景色幽古,久負盛名,曾入中國15大名山之列。遠在初唐時,太宗東征凱旋途中到此遊賞,就曾讚口不絕。到明清兩代,這裡建起寺廟72座、寶塔13座,行宮、樓臺比比皆是,景況空前。清乾隆第一次巡遊盤山時讚嘆説:“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命人在山東部興建行宮“靜寄山莊”,此後又27次到此巡遊。但時至本世紀上半葉,由於戰亂破壞、年久失修,建築多不復存。近10餘年得到了很好的整修和開發,再次成為令世人矚目的遊覽勝地。
盤山景區面積106平方公里,有“三盤”、“五峰”、“八石”之勝,還有天成寺、萬松寺、雲罩寺、舍利塔等古代建築。由西路登山,山勢呈上、中、下三盤之狀,三盤景致各具特色,上盤松、中盤石、下盤水,人稱“三盤之勝”。五峰為挂月峰、紫蓋峰、自來峰、九華峰、舞劍峰,與山西五台山相呼應,號稱“東五台”。主峰挂月峰,海拔864米。五峰攢簇,引人入勝。懸空石、搖動石、晾甲石、將軍石、夾木石、天井石、蛤蟆石、蟒石為“八石”。
盤山始記于漢,興于唐。極盛于清。歷史上建有72座寺廟和13座玲瓏寶塔,一座皇家園林——靜寄山莊,早在唐代就以“東五台山”著稱佛界,清康熙年間以“京東第一山”馳名中外,民國初年盤山同泰山、西湖、故宮等並列為中國十五大名勝之一。
舊名無終山、徐無山、四正山、盤龍山。相傳東漢末年,無終名士田疇率宗族人隱居於此。建安十二年(西元207年),曹操率軍隊北伐烏桓時,田疇請為嚮導,為大破烏桓建功,曹操對其“表封亭侯,食邑五百”。但田疇不受,仍然隱居於此,因此人稱田盤山,簡稱盤山。
據《盤山誌》載,從魏武帝曹操開始,唐太宗、遼太宗、遼聖宗、金世宗以及清代的康熙、乾隆等歷代帝王都曾遊覽過盤山,並在盤山大興土木,開山建寺,留有300多處摩崖石刻。帝王將相,文人墨客,善男信女,進山逛景。參禪禮佛,絡繹不絕。遠在初唐時,唐太宗李世民東征凱旋途中到此遊賞,就曾讚口不絕,吟詩"茲焉可遊賞,何必襄城外",高度讚美盤山的絢麗景色。到明清兩代,這裡建起寺廟72座、寶塔13座,行宮、樓臺比比皆是,景況空前,成為香火極旺的佛家聖地。唐代時期興佛教,盤山與山西五台山東西相呼,被稱作"東五台"。清幽的自然風光和眾多佛寺,引來了善男信女絡繹不絕,眾多的文人墨客等或來參禪禮佛,或來遊山玩水,留下了無數詩賦墨寶、碑記題刻,以及傳奇故事,為盤山平添了許多人文景觀和無限情趣。
盤山景區動植物種類繁多,生態環境良好。共有植物100多科,200多屬,400多種。有哺乳類動物20多種,鳥類100多種,兩棲爬行類20多種,昆蟲類300多種。其中,有10種植物被世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列入紅皮書,還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9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3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9種。
盤山由於岩石組級垂直節理髮育,具有典型"球狀風化"特點,故形成奇峰林立,怪石嵯峨的獨特景觀。土壤類型主要為粗骨性褐土,大於750米的山地局部為山地棕壤。植被類型為油松針葉林群落,油松、栓皮櫟混交林群落。盤山景色四季各異。
津門十景之一的三盤暮雨即指盤山。三盤説的是盤山的三盤勝境,暮雨指的是傍晚的雲氣。每當陽春三月,盤山的桃花、杏花、梨花漫山遍野,“東風過嶺來,滿地翻晴雪”,春風吹過,花瓣隨風飄落,如萬點花雨。仲夏時節,每薄暮時,雨後初晴,雲煙霧靄,浮罩滿山,似晴非晴,不雨似雨,故稱“三盤暮雨”。
在東西浮青嶺之間山谷中,兩邊是險峻的陡壁,清秀的峰巒,澗谷中彎曲的小溪,清流湍急。當道橫臥一石,長數丈,高丈余,上寬下窄,形同元寶,名元寶石,上鐫此地有崇山峻嶺,怪石奇松。古檀寧椿,古檀是密雲。寧椿是名字。古密雲縣的一位舉人經過這裡,被盤山的美景吸引住了,他想用一句話來概括盤山的勝景,於是他便借用了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中有“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一句,他看到盤山松樹長勢奇特,岩石形狀怪異。因而在這裡留下了“此地有崇山峻嶺,怪石奇松”。
來源:盤山風景名勝區官方網站
責任編輯: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