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名家風采 > 正文

國醫大師:何任

image.png

 

何任,男,漢族,1921年1月出生,2012年2月23日逝世,享年93歲浙江中醫藥大學主任醫師、教授,1941年1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浙江省名中醫。

人物經歷

1921年1月11日,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

1940年,畢業于上海新中國醫學院。

1947年,創辦杭州中國醫學函授社。

1950-1953年,任杭州市中醫協會主任委員。

1955-1959年,任浙江中醫進修學校副校長。

1959-1979年,任浙江中醫學院副院長。

1978-1983年,任浙江中醫學會副會長。

1979-1984年,任浙江中醫學院院長。

2009年5月,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授予何任先生首屆“國醫大師”稱號。

人物貢獻

1947年,何任就創辦了杭州中國醫學函授社,將平時讀書、臨證心得,整理成《實用中醫學》、《醫摘便覽》等函授教材,初步積累了辦中醫教育的經驗。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何任在主持浙江中醫進修學校、浙江中醫學院教學工作期間,率先開展中醫函授教學,于1957年6月在學校內設立函授教學部,招收在職內科中醫師等函授學員400名,採用自學、小組討論、大組座談,印發學習資料和巡迴輔導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對全國中醫界有較大的影響,對中醫函授教學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

中國的高等中醫教育是在實踐中摸索、逐漸建立起來的。50年代雖然各地相繼建立中醫進修學校、中醫學院,但對怎樣搞好高等中醫教育仍無較完整的經驗可供借鑒。從教育計劃到教材編寫,從教學方法到學生臨床見習,實習的安排,都處在摸索中。

何任在擔任了浙江中醫學院的領導職務以後,親臨教學第一線,給學生講課,批改作業,帶學生臨床實習。前後講授的課程就有《中醫診斷學》、《中醫各家學説》、《傷寒論》、《金匱要略》、《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婦科學》等多門。他每上一堂課都認真備課,並十分講究授課藝術,深入淺出,語言生動活潑,條理清楚,説理透徹,深受學生的好評。

何任還非常注意按照中醫學自身的特點進行教學,並善於從實踐中找出規律,加以總結提高。他認為,中醫學院與其他高等院校的教學相比有它自身的特點。因為中醫不少理論常常是取類比象,還有不少問題難以口授,需在實踐中體會,掌握。例如脈象往往是“心中了了,指下難明”。所以學生在掌握中醫基本理論之後就應該注意早臨床、多臨床。1956年、1964年他分別在《浙江中醫雜誌》上發表了《對中醫進修教學工作的幾點體會》、《中醫學院教學工作初探》兩篇研究中醫教學的論文。

生平介紹

1921年何任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一個世醫家庭。父親何公旦是杭州頗負盛名的中醫,就診者遠及湘、滇、蜀、粵、蘇、魯等地。家庭陶冶,使何任從小就萌發了學醫志趣。中小學時,除涉獵《四書》、《史記》、《古文觀止》等書外,還熟讀了《本草備要》、《藥性賦》、《湯頭歌訣》、《醫學心悟》等醫書,這對他以後醫學深造,奠定了基礎。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何任以極大的工作熱情投身於人民共和國的中醫事業。他先是負責杭州市中醫協會工作。1955年負責籌建浙江中醫進修學校並任副校長。1959年該校發展成為浙江中醫學院,他擔任副院長,1979年被任命為院長。1984年,開始任浙江中醫學院顧問。近40年來,何任潛心於中醫教育事業,從學校的學制長短、課程設置,到教學計劃,學生工作等,都進行了認真的探索和實踐;他長期堅持臨床醫療,經驗豐富,屢起沉疴;在教學、醫療之餘,他孜孜不倦地研究中醫學術,勤於著述,出版了研究《金匱要略》的專著等7種,在中國外中醫藥刊物上發表了近百篇學術論文,是中國研究《金匱要略》的知名專家。

在此期間,他還先後擔任了中華全國中醫學會(1991年改稱中國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全國高等中醫院校教材編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中醫理論整理研究會常務理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大成果評審委員會委員,浙江中醫學會副會長、會長,浙江省教授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浙江省主任醫師評審委員會副主任,浙江中醫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何任還是第四屆浙江省政協委員,第五、六屆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委員,1988年起,為全國人大代表。新中國成立後,他潛心中醫教育事業,歷任浙江省中醫進修學校校長、浙江中醫學院院長等職,現為浙江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主任醫師,桃李滿天下。

潛心研究

何任潛心於《金匱要略》的研究 《金匱要略》為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是最早的內科雜病方書,具有很高的臨床實用價值。但因年代久遠,文辭晦澀,錯訛頗多,亟待整理研究。有感於此,40餘年來,何任從理論到臨床,孜孜不倦地對該著作進行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成為中國外研究《金匱要略》的知名專家。

50年代,研究《金匱要略》的專著尚且不多,1958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了何任的第一部研究《金匱要略》的專著——《金匱要略通俗講話》。1960年又出版了他的《金匱要略歸納表》。前者將深奧的《金匱要略》原文,用淺顯的白話表達,使其通俗易懂;後者則是他從事《金匱要略》教學的經驗體會,將豐富且又瑣碎的內容,提綱挈領地加以歸納。這兩部書的出版,對中醫界學習和繼承《金匱要略》起到了較好的作用。《金匱要略通俗講話》自1958年問世後,前後印刷5次,印數達20萬冊。《金匱要略歸納表》則廣為《金匱要略》教學所使用。1981年、1983年他又在上述基礎上,將多年臨床應用《金匱要略》方劑的經驗、體會加以補充、發揮,分別出版了《金匱要略新解》和《金匱要略提要便讀》。

鋻於何任研究《金匱要略》的造詣,1983年,衛生部委託他主持衛生部科研項目——“《金匱要略》整理研究”,並承擔全國《金匱要略》函授教材的編寫。在從事“《金匱要略》整理研究”這一科研工作中,何任選擇北京大學圖書館所藏孤本——元·鄧珍刊本為校勘的底本,悉心校勘,補缺正誤,剖析疑難,歷時4年,三易其稿編成《金匱要略校注》一書,1988年9月通過了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的專家審定。專家們稱之為當今《金匱要略》的最佳版本。

人物評價

何任研究《金匱要略》不僅在中國享有盛名,而且在國外也有較大的影響。早在1981年10月北京“日中《傷寒論》學術交流會”上,日本訪中團團長、醫學博士藤平健就曾讚揚何任的有關《金匱要略》專著是“中醫學傑出著作”。

1985年12月他應日本東京醫藥專門學校的邀請,去日本東京作《張仲景方之應用》的講演,並同時為東洋學術出版社作“《金匱要略》之認識”的學術講座,深得好評。東京醫藥專門學校校長、醫學博士桑木崇秀先生稱何任為研究《金匱要略》的“第一人者”。

除《金匱要略》外,何任對《傷寒論》等其他古典醫著亦有廣泛而深刻的研究。40多年來,出版的著作有15種,撰寫的學術論文近百篇。

責任編輯: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