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名家風采 > 正文

國醫大師:李濟仁

李濟仁,男,漢族,1931年1月出生,皖南醫學院附屬弋磯山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48年11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首屆“國醫大師”、首批“全國500名老中醫”、首批國家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人指導老師、首批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首批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

李濟仁精擅內、婦科疑難雜症,尤擅痹病、痿病、腫瘤等頑疾治療,有《濟仁醫錄》等專著10余部,論文百餘篇,並參編《內經》、《中醫基礎理論》等高等學校規劃教材。

【人物經歷】

1931年,出生於安徽省歙縣;

1943-1948年,師從新安名醫張根桂、汪潤身等,並臨證隨診;

1949年,在歙縣小川開業行醫,任所長;

1955年、1958年兩度被選派到安徽中醫進修學校(安徽中醫學院前身)師資班學習;

1959年,參與籌建安徽中醫學院附屬醫院;

1970年,轉入安徽醫學院(現安徽醫科大學)工作;

1972年,調至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工作;

1990年,成為首批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人指導老師;

2009年,當選為首屆“國醫大師”。

2011年,被聘為安徽省靜安中西醫結合醫院的名譽院長。

【主要事跡】

李濟仁原名李元善,為表明志向和決心,取“仁心濟世”之意而更名。他誓衛醫道,誠信行醫,力求用最小的成本、最短的療程治愈病人,一直秉承舍醫送藥的優良傳統。行醫60余載,他拯疾濟羸,以仁心仁術、濟人濟世為銘,詮釋大醫精誠要義。

李濟仁12歲就跟隨當地名醫學醫,是具有460餘年歷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張一帖”的傳承人。從鄉野郎中成長為一代名醫,李濟仁初心不改,執著于中醫事業的發展,校注整理新安醫著,潛心提煉新安醫學診治特色和規律,帶領學生還原了668位新安醫家、400余部新安醫籍原貌,並厘清和闡明瞭新安醫學對急、危、難、重病症的診療經驗和規律。李濟仁獨著和主編《濟仁醫錄》等學術專著14部,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獲省部級科研獎勵5項,並參編《內經》《中醫基礎理論》等高等學校規劃教材。

李濟仁不僅在醫術上繼承“張一帖”,更是將“張一帖”舍醫送藥的傳統延續傳承。幾十年來,他無論多麼繁忙,每年都會定期返回家鄉為鄉親們贈醫施藥。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李濟仁和夫人為國內外1萬餘人次的患者提供了“無償函診服務”。

李濟仁始終秉承“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自強精進,厚德中和”的家規家訓,他的5個子女也在中醫藥不同領域各有建樹,成為當代中醫傳承的典範。他還培養指導了一批研究生作為傳人,形成一個博士團隊。

【行醫特點】

繼承傳統並開拓創新,是李濟仁醫術之特色。在醫治外感病、急症方面,他繼承“張一帖”心法,妙方獨具,用藥猛、擇藥專、劑量重,常一劑奏效;對於疑難雜症,則合參新安汪機“培元派”調補氣血、固本培元思想,主張辨症與辨病相結合。

由於不了解中醫,很多人不信任其“偏方秘方”,醫生們故常不敢使用。對此,李濟仁有著獨到見解:“有些驗方聽起來的確荒誕不經。但常年使用、效果確實的驗方,還是值得採納的。”他熔經方、時方、驗方于一爐而精心化裁,針對世界性頑疾系統提出益腎填精、健脾和胃、養血舒筋等法,在痹症診治上提出寒熱辨治、氣血並舉、痹痿同治“三期療法”、創立治療冠心病的“歸芎參芪麥味方”、治療慢性B型肝炎的“B型肝炎轉陰方”等效方驗方,並總結出“強調服藥時間,注重動靜宜忌”、“推崇數方並用,主張定時分服”等精闢論見。由於醫名遠播、療效精到,海內外慕名求診者紛至遝來,對此,李濟仁總是予以悉心診治。

作為“新安醫學”研究領域的奠基人之一,理論與臨床並重是其從醫的另一重要特色。“新安醫學需要更多的人來傳承”,他潛心提煉新安醫家診治之特色規律,主編《大醫精要——新安醫學研究》等書,其中,集新安醫著之大成的鴻篇巨著《新安醫籍叢刊》首次將歷代新安醫家著作進行校注整理。“獨本不能流傳……要讓更多人領會新安醫學的魅力”,為此,他毅然捐出傳本極少的新安醫著《神灸經綸》,交由出版社出版。經多年努力,他帶著學生們成功“還原”已塵封于歷史的668位新安醫家、400余部新安醫籍,並厘清闡明其針對急、危、難、重病症的診療經驗和富特色的診療規律。此外,李濟仁還以《內經》為宗,理論與臨證互作闡發,確立中醫醫學地理學、中醫時間醫學等新學術生長點,及體質學説、五體痹病、五臟痿病等研究專題,在中醫理論與臨床的研究上碩果纍纍。

對於醫術,李濟仁孜孜以求,凡有所悟、所思、所得,均述諸筆端,數十年來聚沙成塔,共撰寫《濟仁醫錄》、《痿病通論》等專著12部,參編《內經》、《中醫基礎理論》等首批衛生部高等學校規劃教材,並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獎5項,對新安醫家學術思想與診療經驗的傳承與創新起到重要示範作用。

李濟仁業醫60餘年,在醫治外感病、急症等方面,承繼“張一帖”心法,以認證準確為基礎和前提,用藥猛、擇藥專、劑量重,往往1劑奏效;辨治雜病,則合參新安汪機“培元派”提出的調補氣血、固本培元思想,重視培補腎本,辨證靈活機變。如對於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等,李濟仁系統提出以補腎法為主,健脾和胃、養血舒筋的方法,治愈數例。

李濟仁根據新安醫家診治痹證、痿證的基本特色與規律,臨床上既強調鑒別,又強調辨治痹痿同病,提出“痹痿統一論”,制定辨治頑痹四法,即頑痹從虛、從瘀、從痰辨治,痹痿同病則重調肝腎,兼以健脾和胃、養血舒筋。

對於疑難病證,李濟仁主張辨證與辨病相結合,熔經方、時方、驗方于一爐。治療胃病倡導“和、降、溫、清、養、消”六法,等,並創立了治療冠心病的“歸芎參芪麥味方”、治療痹證的“清絡通痹飲”、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的“固本益腎湯”、治療乳糜尿的“苦參消濁湯”等效方驗方。

“未敢抱經國治世之宏願,但常懷拯疾濟羸之仁心。”聞知自己榮獲全國首屆國醫大師稱號時,李濟仁感恩之情溢於言表:稽首黨恩施甘露,深心億兆沐霞陽;願將仁術化“一帖”,普濟蒼生永安康。

來源:北京日報

責任編輯: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