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運河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十週年之際,一場由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寶馬中國精心策劃,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大力支援的文化盛宴:“中國大運河文化之旅——江浙段探訪活動”圓滿落幕。此次活動,約150名中外嘉賓分為兩隊,沿著古老的運河流經之地,先後踏足杭州、嘉興、揚州、無錫這四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共同探尋並見證了水工遺存的壯麗、文化遺産的璀璨與自然生態的和諧。
揚帆啟航,在歷史的長河中尋夢
7月22日清晨,隨著第一縷陽光灑落在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的檐角,本次探訪活動正式拉開序幕。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單霽翔,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張維國,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戴鶴軒,浙江省文化廣電和旅遊廳一級巡視員許澎,以及來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主任張雷教授等70余位嘉賓齊聚一堂,共襄盛舉。他們的到來,為這場文化之旅注入了無限期待與活力。
單霽翔、譚徐明、顧風、李薇等多位專家學者就大運河文化非遺保護傳承等內容進行主題演講
運河故事聲聲入耳,文化傳承薪火相傳
此次活動特別邀請了單霽翔主任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水科院的眾多專家學者,與嘉賓們一同泛舟杭州與揚州的古運河上,聆聽那些關於生態保護與遺産點背後的動人故事。“申遺的目的是保護,保護的目的是傳承。”單霽翔主任在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與揚州博物館的文化沙龍中,以其淵博的學識和深情地講述,引領大家走進大運河文化的歷史長河,贏得了現場陣陣掌聲。此外,“風景園林裏的中國智慧”“大運河的商業繁榮,傳承與創新”等主題文化沙龍活動,在揚州與無錫兩地成功舉辦,通過政、企、學、研的跨界合作,為大運河文化的保護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智慧。
文化遺産觸手可及,非遺技藝煥新顏
大運河,這條流淌千年的“活著的遺産”,在江浙段沿線留下了無數寶貴的文化遺産。探訪團從杭州的橋西歷史文化街區出發,一路向北,途經嘉興的大運河(長安閘)遺産展示館與月河歷史街區,再到揚州的中國淮揚菜博物館,最終抵達無錫的個園、群窯博物館與錫寶行。每一步都仿佛穿越了時空,讓人深刻感受到了運河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深厚底蘊。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清華美院的教授們與非遺傳承人攜手合作,將古老的技藝與現代生活完美融合。在豐同裕染坊,嘉賓們聆聽扎染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在王星記扇文化産業園,他們親自體驗制扇技藝,感受了傳統工藝的精妙與匠人的執著。這些非遺技藝不僅是運河文化的活態傳承,更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
此次探訪活動在浙江省文化廣電和旅遊廳、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以及沿途各地文化和旅遊行政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援下取得圓滿成功。它不僅讓大運河文化得以更好地傳承與發揚,更激發了當代中國人對於自身文化的自信與熱愛。
在未來,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將繼續攜手運河沿岸各省市,聯動駐外文化和旅遊機構,持續向全球推廣大運河主題文化和旅遊資源,讓這份璀璨的文化遺産閃耀於世界舞臺。同時,還將加深與社會各界力量的緊密合作,圍繞大運河文化遺産的保護傳承與創新利用,策劃並舉辦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化和旅遊活動,共同續寫大運河故事的新篇章,讓這條承載著千年文明與智慧的文化之河,永遠保持著勃勃生機,綻放出更加耀眼奪目的光芒。
責任編輯: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