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視訊 > 正文

福建永定:騰籠換鳥 閒置山莊變“金窩”

近年來,福建省龍岩市永定區深入學習並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的基礎上,堅持“盤資源、強招商、打品牌、增效益”的發展理念,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成功實現了山莊産業的“騰籠換鳥”式轉型升級,探索出一條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面對老舊山莊廢棄、産業鏈短、帶動作用弱等日益突顯的問題,我們在深入走訪調研後,提出了中醫康養、生態養殖、鄉村旅遊等産業發展新思路。通過精準排摸,掌握了轄區內閒置山莊的基礎資訊,並成功招商招租6處閒置山莊,實現了資源的有效盤活。”永定區城郊鎮黨委書記劉炘芳説。

鸚鵡為媒,觀光園興,把握轉型“著力點”。永定區城郊鎮依託生態養殖和休閒觀光的優勢,以“鸚鵡”為媒,引進象湖山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計劃投入1.1億元,高標準建設集鸚鵡繁育、互動體驗、科普研學等功能于一體的“瀾溪生態鸚鵡觀光園”。如今,這一項目一期已完成投資1600萬元,不僅優化了鸚鵡養殖環境,還打造了觀鳥黃金線路,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觀賞,實現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目前,我們園內養殖鸚鵡近2萬隻,園內搭建專門用於互動體驗的大型觀鳥區及12個“鳥籠”,推出鸚鵡表演秀、餵養體驗等遊樂項目,讓遊客與鸚鵡零距離互動,沉浸式體驗生態養殖樂趣。截至目前,“觀光園”已吸引遊客超過5萬人次前來觀賞。”永定區瀾溪生態鸚鵡觀光園項目投資人李新源介紹道。

康養為橋,中醫村起,抓好轉型“發展點”。永定區城郊鎮理清中坑村的中醫康養發展思路,引進福建潤東家康養産業發展有限公司,大力發展中醫康養産業。通過選派20專業醫生長期進駐山莊,打造康養理療、中草藥科普研學、養生藥膳等新業態,為周邊群眾提供了免費中醫醫療、中醫保健等服務。2023年以來,收入達321萬元,流轉拋撂荒耕地100畝,按照“村集體+企業+農戶”的種植模式,因地制宜指導村民集中連片種植中藥材20余種,促進村民增産增收。

水蛭為介,致富路寬,聚焦轉型“關鍵點”。龍門村黨支部看準水蛭的藥用價值及市場需求,引導大斜山莊先行先試水蛭養殖項目。通過引進福建永辰水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設了集種苗孵化、水蛭養殖、水蛭加工於一體的生態養殖基地。這一項目的實施,不僅實現了顯著的年收入增長,還延伸了産業鏈條,帶動了周邊村民的增收致富。

“建設集種苗孵化、水蛭養殖、水蛭加工於一體水蛭生態養殖基地,設立8個養殖大棚,養殖箱832個,現可容納750萬尾的水蛭養殖生産需求,年收入達352萬元。依託水蛭養殖項目,對周邊村民進行水蛭晾曬制幹、水蛭藥用等技術培訓,引導村民種植特色農産品,探索完善採摘業態,帶領群眾增收致富”永定區城郊鎮黨委書記劉炘芳説。

目前,永定區城郊鎮已初步形成了桃坑村伯公凹紅色遊、東溪村天子溫泉生態遊、萬美村副榜爐非遺傳承體驗、中坑村中醫康養療愈、雙溪村鸚鵡生態觀光、龍門村釣蛙露營體驗、古一村艾草全産業鏈項目等多元特色發展格局,6處閒置山莊轉型後,成功帶動周邊520余農戶在家門口就業創業,戶均年增收5萬元以上,昔日的閒置山莊變成了“金窩銀窩”。

“盤活閒置山莊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在基層實踐中的生動體現。全會強調了深化農村改革、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性,而永定區的做法正是對這一精神的積極響應,實際上是一種資源整合和再利用的智慧。通過深入調研,找準了閒置山莊的問題所在,然後有針對性地引進了新的産業和項目,實現了資源的有效盤活。這種做法不僅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還帶動了周邊農戶的增收致富,是一種非常值得推廣的模式。”永定區農業農村局局長李太華表示。(林元輝 熊川)

責任編輯: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