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豫地科技,“地勘航母”何以揚帆遠航

 “對照河南省新一輪找礦目標,我們集團的金、銀、鎳、晶質石墨、鎢、石灰岩、白雲岩7個礦種找礦工作提前超額完成目標,鉛、鋅、鉬、螢石、膨潤土等找礦目標完成過半。”在日舉行的2024中國探礦者年會交流發言中,河南省豫地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豫地科技集團)董事長余紀雲拿出的“成績單”讓與會者嘖嘖稱讚。

河南是全國重要的礦産資源大省和礦業大省。近70年來,3萬名“地質尖兵”譜寫出河南探尋資源寶藏的壯麗詩篇。然而,事企混合運作、業務同質化較重、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也影響了河南地質事業的高品質發展。

2022年,河南地勘隊伍進行重塑性改革,形成了“一局一院一集團”的地質管理新格局。其中,作為重塑性改革的重要任務,由原河南省地礦局、有色地質局、煤田地質局所屬25個事業單位和11個局屬企業共36個單位組建豫地科技集團。豫地科技集團肩負著當好地質礦産勘查開發的“主力軍”、新時代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排頭兵”、地質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的“領頭雁”的重要使命。自成立以來,豫地科技集團這艘“地勘航母”在礦産勘查開發、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和科技創新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地質礦産勘查開發“主力軍”


“三門峽實現油氣調查重大突破!”1月23日召開的2024年全國地質調查工作會議上傳出令人振奮的消息。位於河南省三門峽盆地中部的靈寶凹陷鑽獲高産工業油流,經現場測試評估,確定此油井每天原油出油量17.13噸,預估原油資源量將達1.07億噸,具備建設新的油氣接續基地資源基礎,標誌著中原地區油氣資源新基地建設將打開新局面。

喜訊傳來,中原大地一片歡騰。找礦重大突破的背後,凝聚著豫地人的辛勤和汗水。豫地科技集團資環三院公司承擔了豫峽地1井的鑽探工程,高品質完成了任務,完鑽井深2280米。


豫峽地1井施工現場

 

面對工區泥岩易水化膨脹和分散、井壁易垮塌、地層高溫異常、目的層固井風險大、鑽進過程存在溢流隱患等困難,項目組迎難而上,摸索出一套高效的鑽井液體系,確保了鑽井施工安全、高效。面對目的層“兩高一低”的情況,項目組採用了變密度固井工藝,通過優化漿柱結構,確保了固井品質……

三門峽油氣勘查作為河南地質系統重大項目,是豫地科技集團轉型發展的戰略支點,也是其創新找礦突破的縮影。

高純石英是發展光伏、電子資訊等産業的關鍵礦物資源。我國對高純石英原料礦床研究利用程度較低,優質高純石英砂原料高度依賴進口。近年來,豫地科技集團高純石英勘查和産業化試生産取得一系列成果。目前,該集團首次在河南省東秦嶺地區發現了花崗偉晶岩型高純石英原料礦床,並成功提純4N8級高純石英砂。

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開展以來,豫地科技集團認真貫徹落實自然資源部和河南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定不移地找大礦、找好礦、找急需的礦,為確保國家能源資源安全展現出國企擔當。該集團圍繞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目標任務全面發力,實施各類地質勘查項目1000余項,包括省部級財政地勘基金項目106項;新增礦産地40余處,其中大中型礦産地33處。

除了河南省內,豫地科技集團還將找礦突破的眼光放在了省外和境外——取得內蒙古、甘肅等多個省(區)地質勘查及技術服務類項目37項,合同總額3.74億元;在13個國家開展項目40余個,投資總額近2億元,提交資源量鋁土礦6505萬噸、金20噸、鎳422萬噸、鋰1.5萬噸。

“下一步,我們將謀劃實施好新一輪找礦項目,穩存量、擴增量、提品質,持續推進煤層氣、頁巖氣、地熱等清潔能源勘查開發利用,助力優化能源結構。全力以赴推進三門峽油氣資源、高純石英資源勘查開發,儘快實現産業化,為國家能源資源安全作出新貢獻,為河南經濟大省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余紀雲強調。

 

服務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近年來,隨著綠色發展理念在地質勘查領域的深入實踐,地勘行業已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和建設者。綠色勘查和綠色礦山建設就是豫地科技集團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兩大抓手。

“我們在鑽井施工中,泥漿池及機械設備下鋪可降解土工膜,防止泥漿、油液滴漏滲透;建立泥漿不落地封閉迴圈系統,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施工結束後,我們把所有泥漿就地固化,進行無害化處理……”在豫地科技集團資環四院公司開展的平頂山煤層氣項目鑽機施工中,該項目負責人對各環節的綠色勘查措施如數家珍。

近日,自然資源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佈通知,要求地質勘查全行業全面實施綠色勘查。在豫地科技集團,綠色勘查也已成為地勘項目的“必選項”。

6月17日,在豫地科技集團旗下嵩縣柿樹底金礦舉行的選礦工藝與技術改造項目現場驗收會上,來自江西理工大學、中信重工礦山研究院、河南能源集團等單位的選礦和礦山智慧化領域權威專家組成的驗收專家組,對該礦選礦工藝與技術改造給予了充分肯定。

礦在綠中、路在林中、花在叢中、人在畫中,是柿樹底金礦給人的第一印象。該礦隸屬於豫地科技集團下屬的河南省第一地質礦産調查院有限公司,是集採礦、選礦于一體的礦山企業,2012年首批入選國家級綠色礦山。


嵩縣杮樹底金礦全景圖

 

多年來,該礦企通過打造礦區環境新生態、提升資源開發水準、開展資源綜合利用、倡導節能減排降碳、加強科技創新和數字化智慧化建設、構建和諧礦山等全方位舉措開展綠色礦山建設,于2017年、2021年、2022年連續3次通過第三方評估機構復審,保持了“國家級綠色礦山”稱號。柿樹底金礦用實踐證明了礦山綠色開採、清潔利用、生態開發的可行性,讓綠色成為礦區“永久底色”。

近年來,豫地科技集團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綠色礦山建設和開發,對所屬礦山的礦區環境、資源開發方式、綜合利用效率、科技創新與數字化建設等方面進行升級。目前,該集團旗下的3座礦山已全部建成綠色礦山。

 

地質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領頭雁”


位於華北陸塊南緣的崤山金銀鉛鋅多金屬成礦區,是小秦嶺—崤山—熊耳山—外方山金銀鉬多金屬成礦帶的組成部分。相鄰的小秦嶺、熊耳山地區已發現眾多金、鉬等大型、特大型礦床,但幾十年來崤山地區卻沒有取得找礦突破。

究其原因,主要是覆蓋區的礦化資訊難發現、難識別、難定位,以及地球物理勘查技術的多解性和常規地球化學勘查技術的局限性,覆蓋層以下的基岩和構造分佈不易查明,尤其是貴金屬礦、有色金屬礦等礦種,未形成有效的礦産勘查方法。

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號角吹響後,豫地科技集團將目光投向覆蓋區找礦,崤山東部覆蓋區找礦突破的序幕就此拉開。

中國地質調查局、河南省財政地勘基金先後在崤山東部黃土覆蓋區部署礦調、科研、勘查項目22項,投入勘查資金1.6億元;同時部署開展了1:5萬地質調查、磁法、水系沉積物、重力測量等面積性工作,以及1:2.5萬遙感解譯,1:1萬地質、重力、磁法、激電中梯測量、岩石地球化學測量等專項地質物化探工作。

經過技術人員不懈努力,該項目建立了區域成礦模式及區域二維尺度和三維尺度的預測模型,深度融合地物化遙指標特徵構建綜合資訊找礦模型,試驗多手段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方法,最終實現了覆蓋區勘查技術方法組合創新應用,並首次在崤山黃土覆蓋空白區探獲中河大型銀鉛鋅礦床。

“該項目豐富了區域成礦模式和綜合資訊找礦模型、綜合資訊定量預測理論,創建了覆蓋區有效勘查技術組合,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準。”中國工程院院士毛景文領銜的專家組評價道。

河南崤山地區覆蓋區找礦取得的重大突破,終結了該地區找礦“只見星星,不見月亮”的歷史,是豫地科技集團高品質推進地質科技創新的生動寫照。

在豫地科技集團10756名職工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達7200人,約佔職工總數的67%。其中,享受政府津貼專家9人、正高級職稱331人、高級職稱1564人。這是該集團爭當科技創新“領頭雁”的信心和底氣。

余紀雲介紹,圍繞戰略性礦産資源勘查開發、綠色低碳能源應用研究、礦物新材料研發等關鍵領域,該集團設置科研項目232個;加強13個省部級、33個廳局級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獲得有效授權專利257件,其中發明56件,榮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6項;深化與北京大學、中南大學、中國地質調查局所屬單位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以科技創新推動找礦突破,一體化貫通産學研用。

未來,豫地科技集團將以科技創新驅動産業創新,大力發展新質生産力,持續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水準,讓這艘“地勘航母”在高品質發展的壯闊航程上揚帆遠航。

來源:自然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

責任編輯: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