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生態保護修復的“中國方案”

近日,到廈門參加2024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主場活動的國際嘉賓,走進筼筜湖、五緣灣等地,實地見證和感受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廈門實踐”給這座沿海城市帶來的變化,探訪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的“中國方案”。

 

“‘廈門實踐’給出了可以借鑒的範例”


36年來,福建省廈門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以筼筜湖綜合治理為引領,堅持陸海統籌、河海聯動,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廈門實踐”。

在筼筜故事館,挪威氣候與環境大臣埃裏克森認真傾聽工作人員講解筼筜湖的前世今生,聽到筼筜湖綜合治理的歷史過程,不時點頭。從北京、內蒙古,再到廈門,5天的中國之旅,讓他看到了中國在生態保護修復上的努力和成效。

“廈門是一座美麗的海洋城市。我也出生在挪威的一個沿海城市。在廈門,我看到了兩個城市的很多相似之處,我們都意識到了保護海洋的重要性,而‘廈門實踐’給出了可以借鑒的範例。”埃裏克森説。

遠眺筼筜湖,翠竹環抱,碧波盪漾,白鷺于水面上翩躚起舞。很難想像,這裡曾經“污水橫流,垃圾遍地,蚊蠅滋生,魚蝦絕跡”。36年前,在“依法治湖、截污處理、清淤築岸、搞活水體、美化環境”20字方針指引下,廈門開展筼筜湖綜合治理,昔日黑臭的筼筜湖,變身為今天的廈門“城市會客廳”和城市名片,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範。

筼筜湖畔,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亞洲區辦公室項目官員拉基·庫馬不時拿起手機拍照。“這裡太美了。你看這個湖,是如此清澈和乾淨。對比上世紀80年代末的影像記錄,中國政府確實做了大量的工作恢復自然之美,讓居民真正看到變化並享受在這裡的生活。”

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看著眼前的美景,希臘能源與環境部常務秘書佩特羅斯·瓦雷利季斯讚嘆不已。這些天,以筼筜湖為代表的廈門生態保護修復實踐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國的‘廈門實踐’經驗為全球其他城市的生態保護修復樹立了榜樣,對歐美國家的城市也有借鑒意義。”

世界經濟論壇大中華區主席陳黎明高度認可“廈門實踐”取得的成效:“從生態文明建設角度來説,‘廈門實踐’已成為典範,反映出過去幾十年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生態保護修復項目”


站在高處俯瞰五緣碼頭,一艘艘帆船鱗次櫛比地排列在海面上,五座圓拱大橋橫臥碧波。當聽到講解人員説到“為了保護500多棵樹木,當初修橋時特意繞了一個彎”,外賓們交口稱讚。

“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生態修復項目,它將海岸線、海洋和城市環境融合在一起,讓周邊居民擁有了更多的綠色空間。”瓦雷利季斯説。

誰能想到,曾經,五緣灣是廈門島內最後一塊城鄉接合部,灣區水體污染嚴重,環境品質差,經濟社會發展落後。廈門市秉承筼筜湖綜合治理的成功經驗,全力啟動五緣灣片區生態修復與綜合整治工作。經過十餘年的不懈努力,五緣灣從昔日的“爛潮灘”變成廈門的另一個“城市會客廳”。

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白雅婷看來,“廈門實踐”對國際社會的重要啟示之一,就是必須以綜合手段開展生態保護修復。自然沒有行政邊界,我們必須在不同層級和不同地區加強合作,以便更好地制定陸海統籌的協調保護策略,鞏固修復效果,並將生態修復效果最大化。

 

“我們希望未來與中國開展更多的合作”


廈門生態環境發生的歷史性變化,讓外賓們看到了中國在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工作中形成和積累的寶貴經驗和有效做法,他們認為“廈門實踐”為破解海灣型城市生態治理這一世界性課題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智慧,並對與中國開展多領域合作充滿了期待。

埃裏克森表示,挪威與中國在氣候和環境領域已經開展了30多年的合作。希望未來與中國在海洋保護領域開展更多的合作,因為任何一個國家對海洋的改變都將影響所有其他國家。

瓦雷利季斯表示,中希兩國可以在應對氣候變化、海洋保護領域以及推進綠色航運等領域開展合作。“這些議題都是全球性的,需要每個國家和公民參與。”

白雅婷表示,自2005年以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一直與中國自然資源部、廈門市政府共同舉辦廈門國際海洋周,為各國沿海城市提供了交流研討的重要平臺,期待未來繼續推進相關合作。

拉基·庫馬表示,目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中國已有60個會員單位,是其亞洲區成員最多的國家。“廈門實踐”成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bS)”的最佳案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正與中國自然資源部攜手合作,共建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亞洲中心,我們可以從中國汲取生態保護修復的經驗和做法,並向全球推廣和應用。”

 

來源:自然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

責任編輯: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