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魅力中國城 > 正文

魅力中國城 | 紅色草原 生態家園 大美紅原


紅原縣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部、四川省西北部、阿壩州中部,位於中國版圖南北交匯、東西結合的中心位置,是青藏高原的組成部分,川西北大草原的腹心地帶,也是距成渝雙城經濟圈最近最美的天然大草原。全縣幅員面積84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600米,轄6鎮4鄉,總人口4.9萬人,是阿壩州唯一的純畜牧業縣,被確定為國家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區、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示範縣。這裡草原廣袤、水草豐美、牛肥馬壯、奶茶飄香、牧歌悠揚,江河與草原齊美,生態與發展共優。

紅原是紅色的熱土。紅原因為是“紅軍長征走過的大草原”而得名,1960年由周恩來總理親自命名建縣,是全國2800多個縣中唯一因紅軍長征走過而得名的縣。紅軍長征爬雪山、過草地、越沼澤,形成了厚重的紅色文化,使紅原成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的重要節點。這裡有全國唯一的紅軍過草地紀念碑,有全國海拔最高的紅軍烈士墓,這裡鑄就了“艱苦卓絕、理想齊天”的偉大長征精神,是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全國聞名的經典紅色旅遊區。

紅原是綠色的凈土。紅原是同時分佈黃河、長江兩大水系的縣,天然濕地眾多、水網密集,是若爾蓋國家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長江黃河上游重要水源涵養地和生態屏障。縣域內有白河、黑河兩條黃河一級河流,流域面積6558平方公里。其中,白河流域面積4826平方公里,幹流長218公里;黑河流域面積1732平方公里,幹流長183公里。有長江流域二級支流梭磨河,流域面積1788平方公里;全縣濕地面積達2100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25%,位居全省第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流域分佈,確定了紅原縣在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生態地位。可以説,紅原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

紅原是多彩的沃土。紅原地處川甘青三省結合部,是安多遊牧文化的核心區。遊牧文化和藏文化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漢時期。自那時起,這片遼闊的草原就積澱了多姿多彩的生態文化和璀璨絢麗的民族文化,這裡有厚重樸實的牦牛文化,有精彩絕倫的非遺馬術,有節奏明快的百旺彈唱,有長鬃飛揚的賽馬比賽,有激情四射的馴牛表演,有熱情豪邁的麥洼鍋莊,有歷史悠久的藏戲傳承。現在,我們這裡又創辦形成了全國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戶外音樂文化盛會——“雅克音樂季”。

近年來,我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黃河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殷殷囑託,認真學習、深刻領會並全力踐行習近平總書記“以高水準保護推動高品質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貫徹落實《美麗四川建設戰略規劃綱要》,堅持以生態為立縣之本、發展之要、穩縣之基,聚焦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緊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四川省清潔能源示範區、四川省全域旅遊示範區“五個示範”創建目標,明確了“吃生態飯、做牛文章、過牛日子”的發展思路,堅持以山為基守護綠色空間、以水為脈打造藍天碧水、以草為綱弘揚多彩文化、

以牛為要引領産業升級、以人為本塑造宜居城鄉、以技為先推動雙碳戰略,持續提升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拓展綠色發展優勢、持續增進群眾民生福祉。2022年與2013 年相比,全縣地區生産總值從 9.2 億元增加到 20 億元,年均 增長 8.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 2736 萬元增加到1.26億元,年均增長18.5%;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從 17 億元增加到37億元,年均增長9. 1%;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從 24330元、8006元增加到42163元、18626元,年均分別增長6.3% 、9.84%。

我們的做法是:


第一,保護好生態,守護綠水青山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積極推動 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一是開展保護行動。紮實開展草原森林、濕地海子、 雪山冰川、野生動物、珍稀植物、藍天凈土、綠水青山“七 大保護”行動。近年來,累計投資 4 億余元,系統實施了 退牧還草、草畜平衡、鼠蟲害防治、沙化草原治理、濕地 恢復等一系列生態保護工程,取得了顯著成效。(完成退 牧還草 774 萬畝、 鼠蟲害防治 382 萬畝,治理沙化草原 7.3 萬畝,恢復濕地 800 余畝。)

二是落實保護責任。全面落實河 (湖)長制、草 (林) 長制及田長制,劃定生態紅線537萬畝、基本草原1004.6萬畝、河道岸線 1512公里,恢復野生動物棲息面積3.5萬畝,全縣野生動物棲息地面積達到236.63萬畝,有效 保護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530 種。

三是健全保護機制。落實 1202 名森林、草原、濕地、河道生態公益性崗位管護責任,推動生態與生計、增綠與 增收有機統一。推行政策性牦牛保險,2022 年全縣參保 牦牛51萬5千多頭,理賠 3萬4千多頭 6337 萬元,有效提升生態産業抗風險能力。全面推廣草畜平衡模式,全縣 草原禁牧 476 萬畝、草畜平衡 643 萬畝,草原植被綜合蓋 度達到 86.2%,有效緩解草畜矛盾。


第二,修復好生態,美化家園環境


堅持從系統工程和全局角度尋求新的保護治理之道, 以提升草原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為出發點,以增強 草原生態系統多功能和價值為目標,紮實推進一體化保護修復。

一是大力實施山水工程。我們嚴格按照省委王曉暉書 記“加快推進、高品質推進,打造樣板工程、示範工程” 重要批示和黃強省長來州調研指示精神,錨定“恢復草原 森林植被、保護河道岸線、提升水環境品質、提升水源涵 養能力”目標,統籌謀劃、整體部署,把每個項目、每個 環節“清單化”“節點化”,採取“專班推進”“掛牌督戰”“每週 調度”等方式,高質高效推進項目建設。目前,全縣申報籌資7.65億元,完成投資2.86億元。在建項目36個,完工項目9個。) 全縣已建成堤防護岸37.1公里、生態防護帶65.6公里,綜合治理河道42.8公里。

二是大力推進環境整治。制發《紅原縣黃河上游“全 域全員全天”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行動方案》,創新開展黃河上游學雷鋒、樹新風“全域全員全天”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行動。將城區劃分為4大片區、 鄉鎮細分為560余個網格,實行“分片劃段、網格包乾”責任制,系統推進城區、集鎮、農村、水域、路域、寺廟等11個領域生態環境衛生綜合治理工作,實現城鄉面貌大改觀、景區環境大提升、全民 環衛意識和文明素質大提高,用實際行動不斷夯實築牢黃河上游生態屏障。投資2.3億余元,建成城鎮污水處理站6座、鄉鎮垃圾轉机壓縮站10座,購置環衛車輛98 輛、配套箱體880個。深入推進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出境斷面水質全部達到二類以上,空氣品質長期保持在全國全省 前列,今年2月排名全省區縣第一,噪聲等環境指標均達優良標準,縣域生態環境穩步向好。

三是大力建設美麗鄉村。我們按照“整鄉推進、重點突破、全面開花”的思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累計投資5.93億元,大力實施産業發展、基礎設施提升、人居環境改善等項目185個。特別是在整鄉整村推進人居環境整治上,我們嚴格執行農村衛生戶廁、農村居家庭院整治、農村生活垃圾前端分類處置等標準,對1428戶牧戶實施庭院整治,在庭院設置標準規範的旗桿、晾衣桿、花臺和生態圍欄,制定室內、室外及庭院綜合環境衛生達標標準, 確保家園乾淨整潔美觀;投資1655萬元,推進廁所革命, 建成高寒條件下的新型水衝式衛生戶廁2458座,積極引導牧民群眾養成現代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制發《推進城鄉 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在各鄉村設置分類垃圾箱485個,廚余垃圾桶120個,配置60輛垃圾轉運車,全面推 進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美麗鄉村更加生態宜居。


第三,利用好生態,推進高品質發展


我們切實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意識,立足縣域生態環境、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堅持生態優先、綠色 發展,突出生態、生産、生活“三生並重”,牧區、牧業、牧民“三牧兼顧”,一産、二産、三産“三産聯動”,加快發 展現代草原畜牧業、綠色加工業、全域旅遊業等特色産業,不斷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一是全力推動畜牧産業轉型。依託國家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試點項目、全省現代草原畜牧業試點示範縣建設,全面推行“天然草原+人工草地+適度放牧+圈舍補飼+科技+保險”養殖模式,推動草原畜牧業向“牧業生産現代化、 基地養殖企業化、科技服務專業化”轉型。(投資8.7億元, 實施畜牧業發展重點項目43個,建成“麥洼牦牛”國家級核心育種場1個、選育基地2個、牧草種子繁育基地2個、標準養殖基地5個、家庭牧場348個、聯戶聯營基地100個,人工飼草地13.7萬畝、臥圈種草1.6萬畝。) 麥洼牦牛、紅原牦牛奶、紅原牦牛奶粉成功申報國家地理標誌産品,紅原縣牦牛現代農業園區獲評省五星級農業園 區。邛溪鎮被認定為第十二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鎮。牦牛交易市場年活畜交易量達17萬餘頭,成為川甘青結合部最大的活畜交易市場。

二是全力推動綠色加工業提質。全縣有涉農 (牧) 加 工企業35 戶,其中規上企業有 12戶,(2022年工業企業 年總産值9.89億元,規上工業總産值7.12億元,在全縣 工業産值佔比72% )。發展壯大“紅原· 三台· 溫州飛地産業 園區”,已落地企業17家,實現産值2億多元。建成花海 光伏、若先光伏2個光伏項目,年發電量 6000 余萬度。

目前,正按照基地化、規模化、集約化開發的思路,規劃建設光伏3000兆瓦,啟動建設分佈式光伏(16處),加快推動光伏産業規模化、集約化、園區化開發前期工作,努力推動光伏産業成為綠色發展的新支撐。推動中藏藥材規模化種植和新産品開發,三味龍膽花片、智托潔白片、肝蘇膠囊獲批國藥準字號産品。

三是全力推動文旅産業融合。我們圍繞紅原就是“一 個大草原、一個國家公園、一個大景區”定位,大力推動 牧旅、文旅、體旅、工旅融合發展,不斷完善旅遊基礎設 施,做優做靚景區景點,提升旅遊服務品質。建成月亮灣、俄麼塘花海、 日幹喬濕地公園3個國家 4A級旅遊景區, 達格則、虎頭山、雅克音樂牧場3個國家 3A級旅遊景區,更攀合作社省級工旅示範基地1個。(現有涉旅企業 157家、賓館酒店136家、星級牧家樂和家庭旅遊示範戶200 余戶、床位1.4萬多個,帶動3000余人轉産成為涉旅人員,每人平均增收 6000 余元)。特別是,2022年,我們承受疫情防控巨大壓力,安全精彩舉辦了“雅克音樂季”“雅克看花季”“雅克賽馬季”等系列文旅活動,僅音樂季期間就 接待遊客 33.5 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 2.5 億元,為全州乃至全省旅遊復蘇“蹚”出了紅原路徑、提供了紅原參考。我們成功入選全國第一批“紅色草原”縣、第四批省級全域旅 遊示範區,獲評“四川牦牛文化之鄉”。

四是全力推動草原碳匯試點。我們積極響應四川“雙碳”目標戰略,創新實施四川省林草碳匯開發試點,探索國內CCER 和國際 VCS 多元標準的開發模式,不斷拓寬“兩山理論”價值轉換路徑。依託山水工程項目,投資3400萬元,建設草地固碳增匯工程區 12.6 萬畝,整體開發草原碳匯項目30萬畝,聯合中石油創新構建“國有平臺公司 +集體經濟組織+牧民”的草地碳收儲和生態産品價值轉化機制,預期碳匯收益可達150 萬元/年以上,戶均增收4000 元以上。投資1億元,率先在阿壩州啟動高原綠色環保基地建設,打造配備齊全、功能完善、超低排放、生態迴圈的産業示範樣板。

五是全力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 同體意識為主線,全面深入開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 創建工作,將創建工作與生態文明建設共融共促,著力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理念,不斷增 強各族群眾的生態價值意識、生態憂患意識、生態責任意識。各族群眾在看得到藍天白雲、聞得到花草芬芳、聽得到鶴鳴鳥叫、記得住牧歌悠揚的幸福生活中,凝聚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強大力量。目前,全縣已建成國家級國防教育示範學校1所,州級以上示範單位 136 個, 涌現出羅建國、 阿真能周、微瑪等“中國好人”“四川好人”“感動阿壩人物”。全縣 10座寺廟均被評為省級文明 和諧寺廟,其中2座寺廟被評為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 單位和省級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生態文明建設已經成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最大增量,暈染出“綠水青山”這個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最靚底色,走出了一條民族和 睦、社會和諧、宗教和順、生活和美的新路。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美麗四川建設戰略規劃綱要( 2022—2035年)》,認真聽取吸納各位專家、領導的意見,充分發揮紅原的生態優勢、産業優勢、發展優勢,聚焦 (美麗城鄉、碳中和碳達峰、産業綠色轉型、藍天碧水、凈土安居、自然生態、文化繁榮、生態環境現代化治理能力提升) 八大工程,以築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為 統領,以推進綠色低碳經濟發展為支撐,紮實有序推進美麗紅原建設,探索更多具有示範、引領和帶動意義的紅原案例,推進經濟高品質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努力建設自然生態生機勃發、碧水藍天美景常在、城鄉形態優美多姿、文化藝術競相綻放的美麗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