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走進位於永川區的東鵬智慧家居生産基地,記者發現所有瓷磚生産線均選用建陶行業先進的智慧製造系統,雲計算與物聯網實時交互,自動化設備互聯互通……智慧製造的投入,使東鵬永川基地的每人平均産出效率提升30%至50%。與此同時,該基地以天然氣清潔能源為燃料,用兩套迴圈水處理系統實現污水零排放,在生産過程中産生的廢棄物零排放。
東鵬的“低碳工廠”是重慶産業結構轉型升級、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的一個縮影。
2022年是全面實施碳達峰碳中和(以下簡稱“雙碳”)重大戰略決策的啟動之年。為抓好碳達峰碳中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深入實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自今年2月15日川渝聯合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碳達峰碳中和聯合行動方案》(渝府辦發﹝2022﹞22號)以來,川渝兩地紮實開展多項聯合行動,協同推進區域“雙碳”工作。
聯合開展區域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
去年2月,吉利科技建設的智慧換電站,在重慶高速公路服務區投入運營,先期運營的10座智慧換電站可以60秒/車的頻次完成車輛換電。截至今年5月底,重慶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17萬輛,已建成各類充換電設施約6.7萬個。
不僅如此,川渝聯合實施“電動川渝”行動計劃,推動兩地新能源汽車與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電控系統等配套産業協同發展。重慶已累計建成高速公路充電站138個,高速公路服務區覆蓋率超90%,重慶市新能源汽車與充電基礎設施平臺累計接入車樁和換電企業307家,基本滿足了重慶市民駕駛電動汽車跨區、跨省綠色出行需求,對重慶節能降耗提供了強大的助力。
在推動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方面,重慶有序推進整縣屋頂光伏建設,加快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公共建築等屋頂分佈式光伏推廣利用。到2025年,全市清潔能源裝機佔比達到50%,全市風電、光伏總裝機將超37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45億千瓦時。
同樣,“十四五”期間,四川將重點推進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三江”水電基地建設,推進分佈式光伏發電和盆周山區風電開發,新增投産水電裝機規模2400萬千瓦左右、風電600萬千瓦左右、太陽能發電1000萬千瓦以上。
川渝兩地持續發力,共建國家先進製造業基地。重慶正在提速建設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中心,已經形成以汽摩、電子、裝備製造、材料工業、能源等重點産業為主導的産業體系,持續深化大數據、人工智慧、5G、工業網際網路、數字孿生等新一代資訊技術應用。
2021年,全市規模工業總量達到2.6萬億元,規模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28.9%,節能環保産業營收穩定在1000億元左右;今年一季度,全市高技術和戰略性新興製造業增加值均增長10.6%。
九龍坡區作為“成渝氫走廊”起點之一,正聚力打造“西部氫谷”,目前已集聚德國博世、慶鈴汽車、國鴻氫能等頭部企業,涵蓋氫能源商用整車及燃料電池8大關鍵核心産品,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氫燃料電池汽車配套體系。
川渝依託西部(重慶)科學城、兩江協同創新區、廣陽灣智創生態城和西部(成都)科學城、中國(綿陽)科技城建設,加速打造西部領先綠色低碳産業集群,啟動建設重慶市碳捕集與利用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天府永興實驗室。
今年3月,西部(重慶)科學城加速打造西部領先綠色低碳産業集群,科學谷一期二標段進入主體施工階段,科學谷零碳示範園區項目有序推進,下一步將聚焦新能源及智慧網聯汽車、智慧製造、清潔能源、新材料等重點領域,推進智慧化改造,探索“雙碳”戰略下的科學城方案。
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聯建聯維
碳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助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與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的重要政策工具和重大制度創新。
早在2014年,重慶就成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省市之一。
“碳排放權交易可以讓碳排放指標像普通商品一樣進入碳市場交易,以較低成本實施碳排放總量控制,發揮市場機制優化配置碳排放權等環境資源的作用,倒逼能源結構和産業結構低碳轉型,助推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陳衛介紹,作為西部唯一齣資參與全國碳市場聯建的省市,重慶主動融入全國碳市場,抓好全國碳市場控排單位履約工作,優化培育地方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推進修訂《重慶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
重慶開州水泥有限公司就是重慶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弄潮兒”。近年來,該公司通過篦冷機節能改造及煤粉燃燒器改造,不僅降低了生産成本,還控制了碳排放總量,富餘的碳排放指標也通過碳市場進行了交易,獲得了不錯的收益。
川渝不斷健全綠色低碳權益交易機制,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聯建聯維,建立健全地方碳市場建設體制機制。重慶建成上線全國首個覆蓋碳履約、碳中和、碳普惠的“碳惠通”生態産品價值實現平臺。
截至今年5月,重慶碳市場累計交易量3856萬噸、交易額7.8億元;截至今年4月,成都市“碳惠天府”綠色公益平臺建成投用,四川成交國家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量3413萬噸、成交金額近10億元。
川渝兩地緊抓市場窗口期推動川渝調峰市場正式運作,共同培育發展電力現貨市場和川渝一體化電力輔助服務市場,有效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電力高品質發展。為積極貫徹落實2021年11月國家能源局華中監管局、國家能源局四川監管辦公室聯合發佈的《川渝一體化電力調峰輔助服務市場運營規則(試行)》,今年3月,四川省經濟和資訊化廳印發《關於對川渝一體化電力調峰輔助服務市場化交易有關事項進行明確的通知》(川經信電力函〔2022〕218號),明確了調峰輔助服務市場的成員、省間調峰交易等細化內容,對有序推進川渝一體化電力調峰輔助服務市場化交易提出相關要求,將擇機啟動川渝調峰輔助服務市場。
聯合開展區域綠色低碳財稅金融一體化行動
今年一季度,重慶新發放碳減排貸款共計34筆、總額達8.65億元,支援企業16戶。
陳衛介紹,“為兼顧企業發展與減排,重慶還與金融機構開展合作,探索推出以碳排放權配額為質押的綠色信貸項目,對信用好的企業加大財稅、金融支援力度。”
事實上,近年來綠色金融在重慶蓬勃發展,點“綠”成金的故事越來越多。重慶在全國首個提出了建設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的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編制了《重慶市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總體方案》。
在全國率先推動氣候投融資試點,重慶成立了全國首個區域性氣候投融資促進中心——重慶市西部氣候投融資産業促進中心。該中心一方面要為包括金融機構在內的社會資本“供給側”找項目,引導資本等資源要素向綠色低碳領域流動,發揮好“引流”“導流”“分流”作用;另一方面,為減碳、低碳類産業、項目和技術等資本“需求側”找資金,提升投資效率,促進全社會綠色低碳加快轉型。
目前,各金融機構對該中心推薦項目已放款16個,放款金額12.34億元,帶動碳減排量35萬噸,跟進項目90個,融資金額400億元。
重慶還通過“長江綠融通”大數據系統促進綠色債券融資項目對接。重慶康達環保産業(集團)公司成功發行重慶市首單民營企業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發行規模3億元,募集資金將全部用於污水處理等綠色産業項目。債券的發行更好地支援了綠色産業民營企業發展,推動了重慶綠色金融和綠色産業深度融合。
2020年12月,川渝簽訂《長江流域川渝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選取長江幹流和瀨溪河流域作為首輪試點河流。2021年至2023年,兩省市每年共同出資3億元設立川渝流域保護治理資金,專項用於相關河流的污染綜合治理、生態環境保護、産業結構調整等工作。
川渝共同打造具有競爭力的金融機構體系,推動功能性金融機構在成渝地區優化佈局。交通銀行信用卡中心、建設銀行跨境金融服務中心等落戶重慶,中銀金科成都研發基地、浦發銀行成都研發中心等落戶成都,重慶銀行與成都銀行等4家成渝金融機構簽訂合作協議,重慶江北嘴中央商務區管理委員會與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簽訂關於加強兩地金融核心區協同建設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合作協議。
川渝還共同構建具有區域輻射力的金融市場體系,天府股交中心、重慶股份轉讓中心聯合開展“創投成渝·發現金種子”企業選拔活動。
在全國率先開展跨省“無廢城市”共建
收購、拆解、破碎……在位於大足區的中天電子廢棄物處理有限公司的廠房裏,廢舊家電正被拆解回收,變廢為寶。
中天電子每年産生危廢大約5000噸,部分需要運往四川、雲南等地處置,曾經危廢跨省轉移審批程式複雜,給企業帶來不小的儲存和轉運壓力。
轉機發生在2020年,重慶市會同四川省在全國率先建立危險廢物跨省市轉移“白名單”機制。川渝根據各自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和産生轉移情況,定期協商確定經營單位及可接收的類別和數量。凡在“白名單”範圍內的,不再需要地市級生態環境部門審批,由兩地省級生態環境部門直接審批,5個工作日即可辦結。
進入“白名單”後,中天電子公司不僅審批更加便利,固廢庫存壓力也減輕了許多。“如今,産生的固廢幾乎能達到‘日清’。2021年跨省轉移處置危廢超過700噸。”中天電子相關負責人陳冬表示,“日清”也讓公司不再需要租用場地儲存固廢,緩解了資金緊張難題。
目前,按照“就近轉移、風險可控”原則,“白名單”制度現已拓展延伸至貴州省、雲南省,2021年,四省市按照“白名單”合作機制,共審批危險廢物跨省市轉移168件,審批轉移量7.58萬噸。
“白名單”機制,是川渝在全國率先開展跨省“無廢城市”共建的一個縮影。
前不久,川渝聯合印發《關於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無廢城市”共建的指導意見》,提出強化頂層設計引領、加強區域交流合作等10項主要任務,深化重慶中心城區“無廢城市”建設,分期分批啟動重慶其他區縣和四川省成都等15個市“無廢城市”建設。重慶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高品質完成全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危險廢物精細化管理、“五個結合”構建全民行動體系等5項經驗入選全國典型模式,“無廢醫院”“無廢工廠”等細胞建設得到推廣。
截至目前,川渝兩地共建國家級生活垃圾分類及資源化利用示範區縣14個,地級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4%以上,重慶全市公共機構和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體系覆蓋215個鎮街、638萬戶居民,城市、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在46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一檔、保持西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