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見證中國 光影記憶 專題 中國微紀錄 Hi,中國人 資訊

 

中紀委反腐紀錄片,細節值得關注

發佈時間: 2017-01-04 |來源: 新京報 | 新京報社論 |責任編輯: 紀錄中國

新的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已經在京浙晉開始試點,紀委監察系統將被賦予更大的權能,中紀委第二部反腐紀錄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的推出,正是時候。

繼《永遠在路上》之後,中紀委第二部反腐紀錄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昨晚播出。

片中不少細節值得關注,那些“現身説法”的落馬紀檢監察幹部,很多都是拍攝者自己以前的同事,大家曾經都在一個大樓裏工作。“那些局級、處級幹部,以前食堂裏經常見,不認識也面熟。” 昔日老同事,今日階下囚。這樣的巨大反差,帶給人的震撼當然是巨大的。除了震撼,《打鐵還需自身硬》顯然有著更為明確的價值追求與思考深度。片中出現的案例主要以中紀委機關的案例為主,且多是中紀委機關被查處的幹部,這表明,中紀委不遮“醜”、不掩飾,對自身的權力運用有著清晰的警醒與反思。

事實也確乎如此,在當下語境中,如何防範出現“燈下黑”,紀檢監察幹部如何抵制住誘惑,並不是一個輕鬆的話題。專題片直面這一問題,並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紀檢監察部門責在執紀問責,在這個過程中“把自己擺進去”、“紀委查紀委”,接受同等、甚至是更加嚴苛的約束,不僅是社會公眾的期待,也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內在要求。

從專題片看,中央高度重視紀委的自身純潔問題,不管涉及中紀委機關,還是牽扯到地方紀檢系統,均一查到底,決不袒護,更不姑息。像中紀委第四紀檢監察室原主任魏健、中紀委第九紀檢監察室原副主任明玉清,中紀委法規室原副局級紀律檢查員、監察專員曹立新等紛紛“現身説法”,就是體現了自我監督的坦蕩態度。再加上地方紀委監察系統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比如廣東省政協原主席、紀委原書記朱明國案,山西省紀委原書記金道銘案,內蒙古自治區紀委案件審理室原主任沈佳案,以及天津市紀委信訪室原副主任劉忠案等。

此外,相關制度的建設與完善,也是實現“打鐵自身硬”的關鍵。一方面,紀委公開舉報渠道,接受社會監督,不管是誰,只要證據確鑿,都會被納入統一的案件系統,沒有例外,這就等於把紀檢監察幹部置於同樣的聚光燈下接受打量與審視。曾任廣東省紀委原書記的朱明國在任時曾辦過“茂名官場窩案”等一系列貪腐大案,一旦被舉報,同樣應聲落馬。

另一方面,紀委也不斷完善內控機制,加強自我監督,堅決清理門戶。諸如過問案件、跑風漏氣、干預查辦等方面,均有嚴密的制度設計,既為預防,也方便事後追查。畢竟,紀委不是天然的“保險箱”,紀檢監察幹部並沒有天生的免疫力,執紀者理所當然要受到更嚴格的紀律要求,監督者同樣也要接受監督。

信任不能代替監督,權力意味著更大的責任。現在,新的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已經在京浙晉開始試點,紀委監察系統將被賦予更大的權能。再好的制度,也有賴於制度執行者的信念和定力。如何讓新的國家監察體系運作良好,併發揮最大的效率,離不開紀監系統內部人員對黨紀國法的敬畏,對權力邊界清晰的認知。這部專題片對公眾表明態度,對內則以視角的轉換帶來的震撼效果,而起到警示作用。現在推出,正是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