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森工文化園:火紅的年代 永遠的記憶

時間:2024-09-23來源 : 中國網吉林作者 : 莊吉春

要想了解長白山的文化和歷史,位於長白山腳下的長白山森工文化園是一個不得不去的所在。

千百年來,在長白山這塊人跡罕至的土地上,演繹過太多刀耕火種、矢飛彘突的故事。隨著“闖關東”的人越來越多,木幫文化已經成為長白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先輩們在這塊廣袤神奇的林海裏,一代代繁衍生息。他們穿行于大山之間,行走于原始老林中,記錄著長白山森林發展和歷史變遷。

上世紀 50年代,隨著我國森林工業的興起,伴隨著林區的建設開發,長白山對我國的建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林業工人們深入山林,為國家的建設源源不斷地輸送著木材。他們用巨斧砍倒大樹,用鋼鋸造材,用肩膀抬運木材,在冰天雪地中與大自然頑強抗爭,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書寫著森工文化的壯麗篇章。

走進園區,仿佛瞬間穿越回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劈在樹樁上的巨斧被蛛網塵封,嵌入樹墩的鋼鋸被鐵鏈鎖起,仿佛在默默訴説著過去的故事。肩扛圓木、目光炯炯的伐木工人雕塑,運輸木材的集材拖拉機雖已銹蝕卻仍隱現昔日叱吒山林的雄姿。清河林場第六採伐大隊的隊員們或坐或立,嘮著工作、拉著家常,生動地再現了當年林業工人的作業場景和生活狀態。

園內的每一處雕塑都飽含著歲月的痕跡和歷史的厚重。森林伐木、鋸木、抬木等作業情景的青銅雕塑,讓人仿佛聽到了深山老林內的伐木號子聲,斧劈、鋸拉、刀砍、鑿作之聲似乎在耳邊迴響。實物搭建的架桿纜索系統、絞盤機動力系統,再現了集材木材走出大山的情景,讓人對當年的森工作業有了更直觀的感受。藝術放大和重組的林業工人們常用的鉋子、鑿子、砍刀、掐鉤等九組工具雕塑,每組雕塑旁的解説詞,如同一位位無聲的講述者,訴説著林業工人的智慧與勤勞。微縮的當年工人們生活的房屋和住所,更是讓人體會到了他們在冰天雪地之中真實的生産生活狀態。 

踏足在由真實的火車枕木、古舊石板、朽木和具有長白山本土元素的玄武岩火山渣巧妙鋪裝的路面上,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承載著森工文化的記憶。

在園區中,還會偶遇以前的林業工人,他們的脊梁大多都是彎曲的,那是常年抬木留下的印記。那個年代山裏幹活,條件艱苦,大雪齊腰,每個人都要備幾條棉褲幾雙鞋,他們為了國家建設,冬天時候起早貪黑完成伐木任務。春天時候完成清林、造林。如今,他們大多已經到了退休的年紀,每天都會來這裡轉轉,看到當年的工具,滿滿的都是親切感和酸酸的回憶。

隨著時代的發展,曾經這裡回蕩著森林機械的轟鳴聲已經沉沒在歷史的煙塵之中,而今為了響應環保的號召,封山育林取代了伐木,植樹、護林、育林已成為森工人的新工作,森工文化也融入了更多的生態保護理念。當地政府也越來越重視森工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通過創建森工文化園等舉措,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這段獨特的文化歷史。

繼續在園中漫步,讓人心中充滿了對林業工人的敬意,也深刻感受到了森工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它的發展變遷。森工文化園不僅是一個公園,更是一部生動的森工文化史書,見證了長白山森林的發展和歷史變遷,記錄了林業工人的奮鬥與奉獻。 

走出森工文化園,我的心中充滿了敬意。長白山保護開發區在高品質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行,“兩山”轉化路徑清晰、成果豐碩。這裡的森林覆蓋率不斷提高,旅遊産業蓬勃發展。而森工文化園,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長白山腳下,傳承著獨特的森工文化,讓後人銘記那段難忘的歷史。(莊吉春/文   黃敬亮/圖)

(編輯:孟君君  責任編輯: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