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延邊州積極落實相關政策,做好“土特産”文章,依託特色資源,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産業全鏈條升級,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近年來,汪清縣東光鎮依託本地資源優勢,大力推進特色産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再上新臺階。
在東光鎮太平村木耳基地,只見菌袋上長滿了油黑髮亮的黑木耳,就像一顆顆盛開的小花。據了解,太平村共有130多戶村民,其中有80%村民種植黑木耳。目前,村裏種植的黑木耳規模達到700多萬袋,還建有黑木耳菌包廠,成立了專業合作社,為村裏黑木耳産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經了解,東光鎮黑木耳産業已覆蓋全鎮17個行政村,其中百萬袋種植村就有8個。有了好産品還要有銷路,滿河村這些年靠電商發展成為了全縣聞名的電商村,把當地的農特産品推向了全國各地。據不完全統計,滿河村自2017年開始發展電商以來,到目前為止,發展淘寶店舖十多家,各類平臺賬號粉絲達到30萬,累計銷售額實現500萬元。如今滿河村還建起了自己的包裝車間,車間建成後將大大降低包裝成本。“原來我們的産品需要代加工,包裝比較貴並且産品還有一定的物流損耗,現在有了自己的包裝車間,産品不出村就能夠完成包裝,大大降低了成本。”東光鎮滿河村黨支部書記楊光説。
近年來,東光鎮大力推進農村特色産業集聚發展,促進産業結構調整,形成黑木耳種植,桑黃種植,煙葉種植、生態採摘為主導,蜜蜂和黃牛養殖為補充的特色産業發展模式。同時,該鎮統籌用好省級壯大村集體經濟扶持資金,大力推進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和民俗旅遊等新型産業,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推進了鄉村振興。
日前,敦化市江源鎮的貝母迎來了采收季,田間地頭,一片繁忙而喜悅的景象。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江源鎮的貝母産業已成為富民強鎮的支柱産業。
江源鎮馬五店村村民臧開明種植貝母三十多年了,他説今年的雨量足,貝母長勢很好,産量高,兩畝地起貨産量預計能達到三千斤,能收入六萬餘元。
據介紹,馬五店村自2022年創辦敦化市馬五店村眾薪農業專業合作社以來,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貝母産業,不斷引進先進種植技術,加強田間管理,提高貝母産量和品質。
為了降低貝母儲存難度,提升貝母附加值,先後引進6台烘乾爐對貝母進行加工,進一步提高了貝母的價值和利用率,為村民增收致富開闢了新的途徑。
據了解,江源鎮貝母種植産業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一項富民強鎮的支柱産業。近年來,江源鎮接連創辦了敦化市永發村裕農農業專業種植合作社、敦化市馬五店村眾薪農業專業合作社等以貝母為主導産業的合作社,穩定帶動當地村民致富增收。
截至目前,江源鎮貝母種植留存總面積達到950公頃,經初步測算産量,預計今年畝産貝母1300斤,全鎮貝母總産值將達到1000萬元。江源鎮將持續拓寬貝母線上銷售渠道,依託快手、抖音等平臺,擴大江源貝母産品影響力,帶動更多村民致富增收。
近年來,琿春市楊泡鄉東阿拉村採取有力舉措積極發展畜牧業。
東阿拉村通過開展“萬企興萬村”活動,與企業對接,成立鑫豐牧業小鎮,總建築面積8025平方米,配備飼草料加工設備、獸醫化驗設備及公用設備運輸車輛等,引進優質黃牛680頭。舉辦優質肉牛擴繁與育肥規範化生産技術培訓和現場觀摩等技術培訓班,培訓農民技術骨幹,幫助村民實現增收。
為了實現興邊富民,2023年,東阿拉村引進琿春市宏牧種豬育種科技有限公司落戶,投資4000萬元建設了宏牧農業科技養殖項目。據介紹,新建的豬舍採用自動飼喂系統,溫控時控通風換氣系統,污水乾濕分離、三級沉澱,沼氣回收利用、沼液還田。項目今年6月底完成驗收。7月份,將引進生豬3650頭,通過自行繁育實現存欄萬頭生豬規模。項目運營過程中,以收購村民玉米、雇工、技術培訓的方式,帶動村民提高收入。
據東阿拉村駐村幹部紀汝峰介紹,通過做強做實産業,東阿拉村培訓出一批懂技術、會操作、能帶動的科技示範戶;通過落實政策保障,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村級自身發展動能;通過發展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通過系列“産業項目+”的邊境村建設發展思路和模式,進一步解決了邊境村産業發展問題,增強了集體經濟硬實力。
鮮食玉米因富含膳食纖維、低脂肪、低熱量,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安圖縣松江鎮源華家庭農場瞄準商機,通過“基地+農戶”模式,不斷做大做強鮮食玉米産業,帶動周邊群眾多渠道增收致富。
走進源華家庭農場的鮮食玉米種植基地,一棵棵綠油油的玉米苗長勢喜人,今年農場又增加種植面積,在松江鎮內流轉土地30公頃,與農戶簽訂訂單合同,提供種子化肥及技術指導。
據負責人介紹,源華家庭農場2021年建廠,集鮮食玉米加工、冷凍、保鮮、銷售于一體,總佔地6000平方米,投資400萬元,預計今年加工鮮食玉米300萬到400萬棒。
農場採用“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大力推廣鮮食玉米種植,積極引進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村民們通過土地流轉和參與務工獲得了穩定的收入,也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鮮食玉米成為帶動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幸福産業”。
連日來,在琿春市馬川子鄉南山村一處佔地4000平方米的跑山雞項目正在施工中。返鄉創業小夥名叫梁成龍,看到村子變得越來越美,他決定回到家鄉,開展“跑山雞”養殖項目。今年5月,項目動工,計劃年內完成一期全部內容並投入使用。梁成龍表示,希望通過發展鄉村産業,幫助村民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在南山村電商服務站裏,農民主播正在向網友熱情地推介著自己的家鄉,直播間裏氣氛熱烈。南山村裏的農副産品線上銷售十分走俏。如今,這個電商服務站已形成幫種、幫收、幫銷售“一條龍”服務,全面提升了農副産品的附加值。
近年來,南山村依託地理區位優勢,持續聚人氣、興産業,以花卉種植為載體,拓寬經營渠道,吸引更多遊客參觀遊覽;以電商發展為亮點,打造“南山電商村”,助力村集體增收,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利用邊境村落戶新政策,鼓勵、吸引外來人口定居,推動特色産業發展。
駐村幹部卜林傑説:“為扮靚邊境村,南山村全面規劃産業佈局,把發展基礎打好了、視野打開了,群眾的精氣神就上來了,農民的‘錢袋子’也鼓起來了。”
近年來,安圖縣松江鎮四合村依託得天獨厚的生態自然優勢,建立了“天然蜜場”,養殖蜜蜂成了當地群眾謀發展、促增收的一項“甜蜜事業”。
走進長白山蜜蜂生態園,一個個蜂箱錯落有致地擺放,園主李菊珍正忙著采收新蜂蜜。取蜂巢,割蜂蠟,用搖蜜機搖蜜,一氣呵成,動作嫺熟。新鮮的蜂蜜色澤淡黃,蜜香十足。
李菊珍家從1978年開始養蜂,從最初的幾箱到現在的200余箱,四十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養蜂經驗。蜂場坐落在長白山腳下,生態良好加上蜂群強大,釀造出高品質的椴樹蜜,預計今年收入達十幾萬元。
四合村林木資源豐富,氣候適宜,為蜜蜂養殖構築起良好的生態屏障,具備産出優質生態好蜜的優越自然條件。“這裡椴樹比較集中,花開時蜜蜂集中到樹上採蜜,所以能採到純正的花蜜。”長白山蜜蜂生態園園主李菊珍表示。
小蜜蜂也能帶來大效益,越來越多的村民通過發展養蜂,走上“甜蜜共富”的道路。據了解,每年的6月20日至7月20日,是四合村産蜜高峰期,目前,全村共有600多箱蜜蜂,預計今年蜜蜂養殖總收入有望達到72萬餘元。
近年來,和龍市南坪鎮蘆果村充分發揮“鄉村旅遊+”優勢,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豐富鄉村旅遊産品,優化鄉村旅遊環境,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鄉村旅遊向市場化、産業化方向發展,全面推進鄉村産業強、百姓富、生態美。
為紮實高效推進蘆果村雪鵝産業鏈項目、高嶺村雪鵝産業擴大項目,提高原有養鵝項目體量,建設標準化育雛、孵化、養殖基地。採用“龍頭企業帶頭幹,村集體、農戶一起幹”的模式,依託蘆果村浩源養鵝合作社,以點帶面,形成鎮域內標準化雪鵝養殖産業規模,預計9月底完成項目施工,雪鵝養殖量達到2批次20萬羽,帶動村級體經濟增長60萬元,帶動就業30人,逐步打造南坪鎮雪鵝特色産業品牌,助力鄉村産業振興。
與此同時,充分發揮G331沿線區位優勢,依託虎岩觀景臺、李旭詩碑等旅遊景點,站在虎岩觀景區可以眺望茂山全景,整個縣城環繞在美麗的江灣之中,傳統的房屋、整齊的街路、繁忙的生産生活景象都會令人駐足觀看。依託旅遊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産業,打造鄉村旅遊品牌,吸引外來遊客觀光旅遊,極大的為邊境旅遊遊客帶來視覺盛宴。
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路徑。延邊州將持續因地制宜地發展新的産業、新的模式,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産業體系的建設,為全面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動力與活力,奮力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美好願景。(延邊廣電全媒體新聞采編中心)
(編輯:葛磊 責任編輯:孟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