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邊:鄉村振興多點開花 發展動能持續強勁

時間:2024-07-04來源 : 中國網吉林作者 : 佚名

近年來,延邊州既立足資源稟賦充分發揮相對優勢,又海納百川探索學習更多新業態和新模式,讓現代産業發展惠及更多鄉村。一幅幅産業興、百姓富、鄉村美的畫卷正在延邊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上徐徐展開。

小木耳帶動大産業

  近年來,汪清縣東光鎮依託本地資源優勢,大力推進特色産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再上新臺階。

眼下正是春耳採摘季節,記者來到東光鎮太平村木耳基地,只見菌袋上長滿了油黑髮亮的黑木耳,就像一顆顆盛開的小花,村民們一邊採摘木耳,一邊與記者交談。記者從村民口中了解到,這是他們採摘的第一茬春耳。據了解,太平村共有130多戶村民,其中有80%村民種植黑木耳。目前,村裏種植的黑木耳規模達到700多萬袋,還建有黑木耳菌包廠,成立了專業合作社,為村裏黑木耳産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經了解,東光鎮黑木耳産業已覆蓋全鎮17個行政村,其中百萬袋種植村就有8個。有了好産品還要有銷路,滿河村這些年靠電商發展成為了全縣聞名的電商村,把當地的農特産品推向了全國各地。據不完全統計,滿河村自2017年開始發展電商以來,到目前為止,發展淘寶店舖十多家,各類平臺賬號粉絲達到30萬,累計銷售額實現500萬元。如今滿河村還建起了自己的包裝車間,車間建成後將大大降低包裝成本。“原來我們的産品需要代加工,包裝比較貴並且産品還有一定的物流損耗,現在有了自己的包裝車間,産品不出村就能夠完成包裝,大大降低了成本。”東光鎮滿河村黨支部書記楊光説。

近年來,東光鎮大力推進農村特色産業集聚發展,促進産業結構調整,形成黑木耳種植,桑黃種植,煙葉種植、生態採摘為主導,蜜蜂和黃牛養殖為補充的特色産業發展模式。同時,該鎮統籌用好省級壯大村集體經濟扶持資金,大力推進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和民俗旅遊等新型産業,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推進了鄉村振興。

“李子村”用上“硬核”高科技

 眼下,已進入田間管理的關鍵時期。記者在延邊鄉村走訪時發現,無人機正成為農田噴藥施肥的新主力。

“幸虧有無人機幫忙,要是用人力一點點噴完藥,果樹的病害就控制不住了。”近日,在龍井市老頭溝鎮奮鬥村的果園裏,果農杜大姐正在給李子樹疏果。她告訴記者,家裏種了1公頃的李子,往年都是自己拉著水車,舉著噴槍,一棵樹一棵樹的打藥,經常因為打藥不及時影響病蟲害防治效果。

“只要天氣適合,人家無人機來了,一陣功夫就打完了,省時省力又省心!”杜大姐説,以往連續作業八九個小時才能打完一遍藥,現在無人機只需要半小時,特別是用無人機打過一次藥的地塊,測量數據已經存入操控系統,下次來到直接噴霧,速度更快。今年第一次嘗到用無人機打藥的“甜頭”後,杜大姐決定,今後只要果園有需要,價格在合理區間範圍內,都用無人機。

“我們村是遠近聞名的李子村,家家種植果樹,但村裏缺少年輕勞動力,所以,用無人機噴藥不僅是農業現代化的需要,也是我們村的現實需要。”村黨支部書記劉先群告訴記者,正常情況下,果樹一個生長週期要打四五次藥,而村民年齡又普遍偏大,如果雇人打藥,一台機械加上農機手每天需要500元,同時還要配一個助手,成本很高、效率卻不高,所以越來越多的果農用無人機打藥。為此,村兩委班子與無人機租賃企業商談,將目前打藥費用從每公頃300元降到了250元,降低了成本。同時在村民中調研摸排,研究村集體購買無人機或者與藥商合作,謀劃今後在村裏普及無人機打藥。

“用無人機一天能施肥20公頃,這是以往七八個工人需要4至5天完成的工作量。”近日,記者在龍井市智新鎮龍池專業農場看到,一架無人機在稻田上面低空飛過,只微微吹皺池內水面,留下的水霧在陽光下發出七彩的光芒。農場負責人袁雲光告訴記者,無人機在空中噴灑均勻,霧化效果好,不留死角,作業時不受耕作模式及區域限制,安全高效,操作容易,能很好地促進稻苗紮根返青,起到提苗快、促根壯、病害少、防枯防衰的作用。

延邊州農業機械管理技術總站負責人介紹,一架無人機一天全負荷作業面積在50公頃左右,不僅效率高,而且極大地改善了作業環境、降低了作業強度、減輕了農藥對操作人員的危害,並大幅度減少了農藥使用量,降低了對環境的傷害。水田施肥噴藥已基本普及使用無人機,旱田使用量也在迅速增長,無人機正逐漸成為農田噴灑的“新主力”。

産業振興“百花齊放”

 近年來,圖們市石峴鎮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特色農業,不斷優化産業結構,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推動産業提質增效。為了讓老産業“發新芽”,新産業“長強枝”,石峴鎮著力在挖掘“土”資源、放大“特”優勢、壯大“産”規模上做文章,形成多點支撐、多業並舉、多元發展的農業産業格局,農業品質效益明顯提升,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堅持把産業振興作為和美鄉村建設的重點,積極探索産業轉型升級路徑,深入推進農業産業發展提檔升級。

2024年石峴鎮堅持在“農業特色經濟作物種植”上持續做文章,目前累計總投資超過2000萬元,今年預計持續增加投入800萬元,謀劃建設向陽村櫻桃種植基地擴建項目,使得原有特色農業産業基礎得以擴充,達産後年産值可達20000斤左右,可推動特色果蔬産業實現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並且發動“聯動帶農”機制,帶動更多農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

為進一步推動招商引資工作提速增質,石峴鎮積極作為,堅持“走出去、引進來”,拓寬招商思路,創新招商方式,落實招商責任,全力打好“組合拳”。

今年以來,石峴鎮黨政主要領導帶隊先後前往長春、延吉等地開展針對性的招商引資活動、邀請企業來圖實地考察活動共計十余次,並取得投資意向,收穫了實際成效,且根據鎮內現有的如櫻桃、草莓、黑果等特色農業項目,水泥攪拌站、管廠、磚廠、咖啡烘焙等工業項目,碧海雲天生態旅遊、水南村研學旅遊等旅遊業項目,精心謀劃了一批可以實現産業聯動性強、産出效益率高、産業互補性強的優質項目,逐步推進三産融合,為石峴鎮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2024年石峴鎮加快推進投資8個項目共計1.279億元,且目前已完成5個項目的簽約及企業註冊落戶。

將農村基礎設施作為重點工作內容,持續加快補齊公共基礎設施等突出短板,精準施策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積蓄新動能。

2024年,積極向上爭取資金用於基礎設施項目的投入,涉及3個行政村、鎮區,共計6個項目,涉及水利、道路、管網等等方面,此些基礎設施工程為民生事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也將有效提升周邊居民生活品質,將“民生願景”逐漸變成“幸福實景”,同時通過項目的實施可以更好的為周邊群眾提供交通便利、逐步改善生産生活條件、暢通鎮域內經濟迴圈,從而吸引更多經營主體、保障現有經營主體以更好地支撐特色産業高品質發展,有效滿足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佈局“好産業”鼓起“錢袋子”

  初夏,走進琿春市馬川子鄉南山村花卉種植基地,成片的牡丹花爭奇鬥艷,微風吹過,芬芳馥鬱、此起彼伏,將鄉村田園點綴成一幅迷人的風景畫。

南山村花卉種植基地佔地面積20公頃,經過近兩年建設,以田園旅遊為主導,協同觀光農業、生態養生於一體的鄉村振興示範帶初現雛形。花卉基地負責人曹保祥説:“花卉種植基地主要以銷售切花為主,産品遠銷各地。作為綠色可持續發展産業,花卉種植起點低、見效快,對於保留鄉村田園的獨特風貌、建設美麗鄉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南山村,一處佔地4000平方米的跑山雞項目正在施工中。返鄉創業小夥名叫梁成龍,看到村子變得越來越美,他決定回到家鄉,開展“跑山雞”養殖項目。今年5月,項目動工,計劃年內完成一期全部內容並投入使用。梁成龍表示,希望通過發展鄉村産業,幫助村民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在南山村電商服務站裏,農民主播正在向網友熱情地推介著自己的家鄉,直播間裏氣氛熱烈。南山村裏的農副産品線上銷售十分走俏。如今,這個電商服務站已形成幫種、幫收、幫銷售“一條龍”服務,全面提升了農副産品的附加值。

近年來,南山村依託地理區位優勢,持續聚人氣、興産業,以花卉種植為載體,拓寬經營渠道,吸引更多遊客參觀遊覽;以電商發展為亮點,打造“南山電商村”,助力村集體增收,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利用邊境村落戶新政策,鼓勵、吸引外來人口定居,推動特色産業發展。

駐村幹部卜林傑説:“為扮靚邊境村,南山村全面規劃産業佈局,把發展基礎打好了、視野打開了,群眾的精氣神就上來了,農民的‘錢袋子’也鼓起來了。”

獎補政策激活鄉村“庭院經濟”

 庭院經濟投入小、管護便捷,不僅可以給村民帶來經濟效益,還能美化居住環境,安圖縣萬寶鎮積極引導村民利用閒置空地,房前屋後零星地塊,因地制宜打造庭院“小經濟”,助力鄉村“大振興”,拓寬群眾致富渠道。

走進萬寶鎮永富村的小院,二十多只毛色紅潤的小雞正在吃食。其中10隻是今年五月鎮裏免費發放的雞苗,還給了400元錢補助,不耽誤農活的同時,又增加一份收入。“一隻雞能下100個蛋,這樣每只雞就能收入300元錢。”刁福香説。

近年來,安圖縣萬寶鎮聚焦“庭院經濟”發展模式,在各村掀起養雞熱潮。今年,累計投入資金8萬餘元,為脫貧戶、監測戶等重點人群發放雞雛8500余只,預計年底每戶增收3000元以上。“此外,新興村和金化村的一般戶也發展庭院經濟,累計投資了6000余元,發放小雞640余只。”萬寶鎮政府鄉村振興辦主任劉思超表示。

此外,萬寶鎮積極探索“庭院經濟”發展新路徑,與萬寶鎮藍莓專業農場合作,採取“政府引導、企業帶動、群眾參與”的方式發展藍莓、草莓特色種植産業,免費發放果苗、提供技術服務,種植戶還享受獎補,目前,萬寶鎮有80余戶農戶種植草莓。

發展庭院經濟有獎補,激發村民內生動力。目前,萬寶鎮500余戶農民參與發展庭院經濟,其中發展特色種植類250余戶,種植面積達50000余平方米;發展特色養殖類270余戶,養殖規模達8000余頭(只)。

“方寸地”變增收“致富園”

 延吉市朝陽川鎮創新開展庭院+種養+金融+代言+幫扶的“庭院經濟+N”新模式,促進脫貧人口增收致富。

在朝陽川鎮太東村,1000平的土地上種滿了地瓜,綠色瓜苗在陽光的照射下“茁壯成長”。瓜地旁是一個雞舍,裏面的200隻綠殼蛋雞活潑好動,這裡就是太東村種養結合的“庭院經濟+N”新模式。朝陽川鎮太東村黨支部書記申東彪告訴記者,今年,太東村結合鎮“庭院經濟+N”發展模式,統籌推進集中養雞和地瓜種植項目,將庭院經濟縱深發展,確保每戶脫貧戶增收致富。

太東村盤活村裏的農戶庭院、“小農場”、閒置空地等資源,於今年5月啟動了養雞+種植地瓜的新項目。實現收益後,預計每年能為18戶脫貧戶和監測戶每戶增收1000余元,還能帶動村內農戶靈活就業。“偶爾缺乏人手時會叫上我們這些老人幫忙,還給報酬,這對我們村民生活很有幫助。”太東村村民金明花對於村裏創新開展的新項目讚不絕口。

“庭院經濟+N”模式即以庭院為基礎,通過合理的規劃和利用,充分發揮農村庭院資源,發展特色種植、養殖和加工産業,太東村只是朝陽川鎮創新開展該模式的一個縮影。今年3月,朝陽川鎮貫徹落實吉林省11條增收措施,打造“庭院經濟+N”模式,在全鎮首批十個村統一種植地瓜,讓鮮活的農産品拓寬脫貧人口增收致富路,促進脫貧人口持續穩定增收。

現如今,“庭院經濟+N”模式已經打開了朝陽川鎮創新發展的新格局,把“方寸地”變成增收“致富園”,也讓脫貧戶們的生活有了新盼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延邊廣電全媒體新聞采編中心)

(編輯:張寧  責任編輯:)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