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如何讓“擇校熱”降溫、如何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縮小區域、城鄉和校際之間的差距等難題始終被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2012年,《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提出了“探索集團化辦學”。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建設高品質教育體系,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促進教育公平。202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同樣明確提出了開展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的目標。
近日,延吉市部署了教育系統集團化辦學工作,進一步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升教育整體品質,讓更多孩子享受到教育均衡發展的紅利。
那麼,集團化辦學應該怎麼“辦”?如何實現“以強帶弱”?能否真正有效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集團化辦學簡而言之,就是要建立教育共同體,由集團整體統籌、各校協同管理,逐步實現規模、管理、品質多維度統一升級。”延吉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科長李柱范介紹説,集團化辦學是為了打破學校間壁壘,建立起“以共同進步為中心、以制度體系為框架、以規範程式為紐帶”的辦學運作機制,促使區域整體形成開放的、互動的、合作的良性教育生態。目前,延吉市已將19所小學按區域劃分為以北山小學、中央小學、河南小學、延河小學為牽頭總校的四個教育集團。
在推進過程中,延吉市堅持全局謀劃、整體推進,探索集團黨委負責模式,科學制定集團發展規劃。教育集團內各校在教學、教研和考試等方面同步發展,優化課程建設,實現教學管理的高效協同,通過建立集團內常態化教師交流機制,形成優勢互補的協同發展格局;通過創新教師培養新機制,建立優秀教師引領下的教學研訓一體化的集團培訓制度,最大限度發揮教研共同體作用,促進教師隊伍專業化發展;通過搭建交流平臺、開展聯合教研、共用優質課程資源等方式,促進各校之間的教育教學合作與共用,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得到有效擴展。為消除學校“同質化”隱患,延吉市要求注重集團內各學校特色文化的培植和個性發展,形成“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推動學校間優勢互補和發展互促,在整合資源和發展特色方面可實現“生長”和“增值”,達到既統一又富有個性的集團化辦學狀態。
專業化、高水準的教師隊伍是優質教育資源的核心。延吉市集團化辦學以教師輪崗交流為首要一步,將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提升教育教學品質的重點工作。
“前幾天,全體學生剛剛結束了《三國演義》整本書的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孩子們慢慢進入狀態,能夠靜得下心、坐得住板凳,從‘不懂’到‘感興趣’,收穫特別大!”從北山小學輪崗交流至延邊大學師範分院附屬小學校的教師李青雲感慨地説。
延邊大學師範分院附屬小學校原是一所民族學校,在延邊州推進義務教育普通學校與民族學校均衡整合發展、實現國家統編教材全覆蓋後,辦學資源差異問題日益凸顯。去年8月,延吉市在全省範圍內率先實施教師輪崗交流工作,為該校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李青雲曾是北山小學的一名資深教師,她響應延吉市教育局號召,到延邊大學師範分院附屬小學校做了一名“新教師”。她發揮自身優勢,深耕“整本書閱讀”,帶領學生在閱讀中感受、領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有效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綜合素質。不到一年時間,李青雲帶領學生們讀完了20多本書,取得了顯著成效,受到學生的喜愛和家長的一致認可。
集團化辦學實施以後,先期已取得顯著成效的教師輪崗交流制度將依然發揮重要作用,讓教師從“學校人”變為“集團人”乃至“系統人”,真正打通師資交流渠道,最大限度發揮集團“集約化”作用,增進校際互動,優化師資配置。
“我們採取了‘1+X’的組建方式,集團內各成員校之間實行管理互通,通過教師輪崗、研訓聯動、項目共研、品質共進、文化共建、捆綁考核等方式,實現了各校之間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延吉市北山小學黨支部書記兼校長康偉華表示,北山小學作為教育集團總校之一,將與包括延邊大學師範分院附屬小學校在內的4所學校結成緊密的教育共同體,共用優質教育資源,實現集團教育教學品質的整體提升。
在人民群眾對優質資源需求“井噴”的當下,破解區域、校際間基礎教育發展不均衡的難題仍極具挑戰性。延吉市集團化辦學,為延邊州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邁出了新的更大一步,還需在落地、前進中不斷摸索、完善和創新,成為延吉市乃至全州教育事業發展的動力之源,助推優質教育資源早日“遍地開花”,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延吉市委宣傳部)
(編輯:張寧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