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們市做精研學文章 解鎖實踐密碼 激活民族團結進步的“一池春水”

時間:2024-06-20來源 : 中國網吉林作者 : 佚名

圖們市堅持以文化浸潤為核心、以教育實踐為紐帶,精心打造石峴鎮水南村、圖們口岸、涼水斷橋三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學中心,有形有感有效引導各族幹部群眾    凝中國心、鑄中華魂。

以“感恩奮進·興邊圖強”為航向,打造石峴水南研學中心

圖們市石峴鎮水南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學中心位於圖們市區北7公里處,秀美的田園風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蘊在這裡交相輝映。以研學+“N”(安防、紅色、思政、民俗)課程模式為依託,構建集“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于一體的“四同教育”研學課堂。

用好“視覺”增進直觀研學體驗。在遊客服務中心,通過數字鄉村服務平臺,可以直觀感受“數字化賦能鄉村振興,基層治理變‘智’理”的現代模式。在歷史文化長廊,可以回首見證水南村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各民族守望相助,實現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翻天覆地的變化。

用好“聽覺”深化思想教育引領。聽理論,以打造邊境線上的幸福鄉村為切入點,深化開展邊境安全教育。聽歷史,通過講述一代代圖們優秀兒女用熱血和生命譜寫的紅色革命歷史,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聽故事,通過分享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經典故事,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

用好“味覺”傳承特色民俗飲食。軟糯鮮香的米腸、酸辣爽口的辣白菜、香甜細膩的打糕、甘甜濃郁的米酒……在水南村研學的飲食文化體驗並不僅僅是走馬觀花的看,更不是單純的吃吃喝喝,而是通過跨學科知識的有機結合,沉浸式製作、品鑒民族傳統美食,體會民俗美食帶來的味蕾享受。

用好“觸覺”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在圖們江學苑廣場,可以開展豐富的民俗文化項目,如體驗兼具技巧和力量的民俗弓箭、暢玩中國朝鮮族非遺傳統柶戲、穿著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飾等。既能感受中華民族文化的深邃和燦爛,也能體悟“中華文化是主幹,各民族文化是枝葉,根深幹壯才能枝繁葉茂”的深刻內涵。

以“百年崢嶸·開發開放”為動能,打造圖們口岸研學中心

圖們口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學中心位於圖們江下游西岸,自1924年開埠已有百年曆史,故有百年口岸之稱,是國家一類客貨雙通口岸,具有公路、鐵路雙通道。研學中心包括公路口岸國門景區、百年圖們口岸展示館以及鐵路口岸國門景區三部分。

擦亮“小城”底色,激發交往交流交融新活力。在圖們海關一樓布設百年口岸歷史展陳館,通過“千載城邦,龍興之地”“百年滄桑,口岸史畫”“口岸+N新時代的圖們口岸”三大板塊,全面展現圖們口岸百年以來作為國際通道的發展歷程,講好民族團結進步故事,擦亮城市文化名片。

彰顯“國門”形象,提升交往交流交融新體驗。人踏徵“圖”,公鐵國門打卡處。隨著邊境旅遊的火熱“出圈”,圖們公路口岸、鐵路口岸已成為遊客的打卡聖地。通過研學公路口岸,見證其作為通道作用的轉變,從抗戰時期用作掠奪資源到現在發展成為對外開發開放的窗口,引導各族人民不斷提升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強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用活“文旅”資源,豐富交往交流交融新載體。登臨國門,可以領略中朝兩國“一衣帶水,山川相連”的邊境風光;親臨口岸,可以體驗邊境小城“多元交融、和合共生”的民族文化。依託“研學+旅遊”發展模式,打響“這邊那邊還是延邊,你們我們奔向圖們”的文旅品牌。

以“緬懷歷史·守邊固邊”為根魂,打造涼水斷橋研學中心

涼水斷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學中心位於涼水鎮龍虎村,原橋(穩城大橋)始建於1936年,全長525米,寬6米,從建成通車到被炸成“斷橋”只有八年橋齡,留在中國境內的斷橋僅有75米。既是圖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又是州級、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堅持一體規劃,鋪就智識通途。研學中心在建設過程中堅持統籌規劃、一體推進,合理整合資源,精心串聯涼水斷橋、龍虎石刻等研學點位,並增設系列獨具特色的景觀小品,因地制宜將斷橋周邊文化資源有機融合,轉化為豐盈立體的研學實踐課程資源。

堅持深挖內涵,賡續文化根脈。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蘊藏的深厚底蘊,緊扣主線講好各民族休戚與共的經典故事,既有斷橋背後邊疆各族群眾勠力同心、共禦外侮的歷史故事,也有民族英雄吳大澂將軍保家衛國、守邊護邊時寫下“龍虎”二字的豪情故事,更有十五烈士殉難地紀念碑血灑邊疆、寧死不屈的紅色故事。

堅持鑄魂賦能,傳承紅色基因。依託紅色文化資源稟賦,將各個研學點位打造成一間間“紅色教室”,讓紅色資源煥發時代活力,釋放育人效能。通過沿途導學、現場觀摩、沉浸感受等研學形式,打造短小精悍、學思結合的行走式研學課堂。(圖們市委統戰部)

(編輯:張寧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