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種子結出産業碩果 長春市著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提質增效

時間:2024-06-07來源 : 中國網吉林作者 : 佚名

近年來,長春市著力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加強政産學研協同,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質效。2023年,長春市科技成果本地轉化數量達2050項、增長141%,通過評價的科技型中小企業4040戶,較2022年增長193%。

激發創新活力 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創新的根本在人才。作為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城市,長春科教資源富集,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1個、高等院校49所、在校大學生近60萬人,大院、大校、大所集聚,科技創新成果頻現。

但長期以來,長春的科教優勢並未充分轉化為發展優勢。如何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推動本地産業升級,成為長春的一道“必答題”。

走進長春市高新創投産業園,在麥迪克智行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的車間內,公司董事長、吉林大學教授靳立強正為樣車換上其團隊研發的自動輪智行底盤。

“如果沒有長春市的大力支援,我們的項目落地不會這麼順利。”靳立強説,自動輪智行底盤技術由其團隊自主研發,擁有100余項發明專利,不僅可以實現汽車原地轉向、橫行等功能,還具有大幅降低造車成本的潛力,備受市場關注。

其實,這一項目原本打算在省外落地。靳立強説,去年,他帶著項目在長春進行路演,本意是想尋求一些融資支援。沒成想,路演剛結束,長春市科技局的團隊就找到府來,與他對接科技成果在長春進行産業轉化的可能。

破題科技成果轉化,首先要梳理“家底”,找出有本地轉化價值的科技成果。去年以來,長春市組建了4個科技成果轉化專班,發掘出適合本地轉化項目300余項,讓高校、科研院所“待字閨中”的科技成果持續釋放創新活力。

發掘項目只是開始,更根本的是從體制機制著手。長春市專門成立了科技成果轉化戰略合作委員會,吉林大學出臺賦予科研人員科技成果所有權和長期使用權實施細則,東北師範大學與一汽集團聯合建設“紅旗學院”定制培養汽車轉型創新人才,吉林農業大學職稱評聘獨立設置“推廣型教授”……

“‘指揮棒’鼓勵科研人員把科技成果向産業轉化,這讓我們吃下了‘定心丸’。”靳立強説,“現在科技成果轉化渠道更順暢了,心裏頭幹勁滿滿!”

提供全程服務 成果轉化提質增速

科技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工廠車間並非一帆風順,如何讓這些有發展潛力的“種子”享受到充足的“陽光雨露”?

在吉林大學概念驗證中心,吉林大學科技開發中心主任劉岩峰正盤點著手頭可以進行落地轉化的科技成果。“我們概念驗證中心聚焦的就是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初一公里’,遴選出優質的項目併為其賦能。”劉岩峰説,科技創新成果要想走向産業化,需要通過“小試”“中試”等環節不斷改進生産工藝,而這往往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大障礙。

為補齊這一短板,2023年,長春市科技局與吉林大學共建概念驗證中心,遴選優質項目併為項目中試等環節提供專項資金支援。在此基礎上,概念驗證中心還為通過遴選的項目提供創業培訓、智慧財産權輔導等全方位服務,充分激發了科研人員成果轉化的積極性。

“去年,中心先後幫助78個科技項目進行概念驗證,通過驗證的23個中試項目全部實現本地轉化,其中就包括靳立強的項目。”劉岩峰説,今年徵集遴選的首批中試項目更是大豐收,26個項目通過專家評審獲得重點支援。

針對科技成果轉化,長春市還設立總規模10億元的長春未來種子基金,設置高達50%的容錯率,並限定每筆投資的上限為500萬元,堅持投早、投小、投科技,用精準澆灌助推優質項目的快速成長。

長春理工大學教授于源華就是未來種子基金的受益者。“2023年我開始創業,不缺核心專利,但是資金面臨著很大的缺口,不知道從哪兒籌錢。”于源華説,是長春未來種子基金的支援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基金工作人員主動聯繫他,3個小時就敲定了200萬元的投資額度。經過評估後,3個月的時間,資金就打到公司賬戶上,推動企業走出了發展低谷。

長春未來種子基金管理人孫明遠介紹,目前,首期種子基金32個項目完成全部投資,投資額9000余萬元,二期未來種子基金擬投項目31個。基金還會為項目提供對接政務服務、爭取落位場地等多元賦能,將進一步助推有前景的企業和項目加速孵化。

建設産業園區 産業發展“聚木成林”

夜晚的長春芯光産業園,一棟棟大樓燈火通明,諸多科技成果正在此加速轉化。而在其中一棟大樓頂端,兩束綠光遙遙指向天際,格外醒目。

“依靠這兩束綠光,我們可以對整個區域的空氣品質實現監測。”長春理工大學副研究員、珩輝光電測量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常帥介紹,公司專注于光學領域的科技成果轉化,其自主研製的鐳射測風雷達産品在業內技術領先。“公司去年營收近1000萬元,今年營收預計超5000萬元。”常帥説。

珩輝光電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産業園區的各項優惠政策。“2023年,企業入駐芯光産業園,享受房租、物業費減免等優惠政策,大幅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常帥説,“各項保障支援讓我們底氣十足。”

2021年12月,長春凈月高新區與長春理工大學簽訂協議共建芯光産業園,依託長春理工大學光學學科優勢,聚焦光電、人工智慧等領域,先後吸引了光譜晶片、半導體鐳射器、精準醫學、光電醫療設備類等企業和項目團隊入駐。目前園區已入駐企業43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16家、“專精特新”企業8家。

芯光産業園是近年來長春市打造平臺載體,推動科技創新向産業創新加速轉化的縮影——吉林大學與長春新區共建吉興産業園,承接吉林大學的科技成果轉化及校友投資項目的産業化;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與長春新區共建長智光谷産業園,著力打造百億級的光電資訊産業集群;依託院士團隊科研成果,建設蓮花山院士科研産業園區,聚焦生物醫用材料和高性能醫療器械産業發展……

截至目前,長春首批合作共建的8個科技産業園區已有5家正式運營,入園項目115個,轉化科技成果183項,聚集科研人員1000余人,2023年營收超11億元,成為創新資源集聚、創新成果轉化的重要載體。

與此同時,長春市瞄準科技創新供給與企業需求之間的堵點,做深做實挖成果、抓對接、促轉化等重點環節的工作,推動供需精準匹配。

去年以來,長春市積極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服務,選聘50名企業管理人才到高校院所兼職“産業教授”,選派126名院校科技人才到企業擔任“科創專員”,舉辦成果供需對接等各類科技創新活動850場……

“實現新舊動能轉換,長春以科技創新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讓更多‘頂天立地’的高科技轉化為‘鋪天蓋地’的生産力。”長春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説。(長春政協

(編輯:馬天海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