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作答卷——四平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記事

時間:2024-06-06來源 : 吉林日報作者 : 佚名

四平南河新貌

四平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在吉林金鋼鋼鐵股份有限公司進行環保檢查

雙遼市西遼河綠水長廊項目

蒼鷺在四平市轉山湖棲息

治理後的伊通河風光如畫

四平市全面落實中央和吉林省關於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緊緊圍繞四平市“三三九一”發展戰略,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貫徹到城市發展各個方面,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成效顯著。

2023年,四平市水環境品質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最好水準,四平市10個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首次達到90%,地表水無劣Ⅴ類水體;大氣環境品質不斷提升,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為87.67%;土壤環境品質不斷優化,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100%,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同時,聲環境、輻射環境安全不斷鞏固。

四平市在吉林省政府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考核和督察整改工作考核中連續4年獲評優秀,2023年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和遼河污染治理工作考核,均位列全省第一,市生態環境局被評為全國生態環境系統先進集體。

高位推進壓實責任體系

四平市嚴格落實市級領導包保責任制,去年,召開生態環保領導小組會4次,召開含環保議題的黨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專題會、調度會等22次,四平市領導現場檢查調研62次,對環保工作作出批示32次,形成了大抓環保的示範效應;制定生態強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環保目標責任制重點任務及責任清單,定期組織調度,持續推進實施;出臺環保配套政策、制度、方案等28個,聯合開展秸稈全域禁燒、清河行動、非電鍋爐排查等專項行動10余次,合力推動各項重點工作任務取得預期成效。

堅持問題導向,把督察整改工作作為一項政治任務抓好抓實。高品質制定整改方案,針對第二輪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制定嚴謹、翔實的整改方案,明確責任部門,落實整改措施,壓實整改責任。對督察整改問題實行臺賬式動態管理,積極開展實地核查、專項督辦和“回頭看”,完成一個,銷號一個,確保問題整改無死角、不反彈。加快推進整改進度,嚴格落實“五步工作機制”,對未完成整改任務的單位進行提示、預警、督辦、約談、問責,加快推動落實。

堅持科學監管,建立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礎,以重點執法、專項執法為補充的監管方式,推行包容審慎監管,制定《首違不罰事項清單》,將27家企業納入正面清單管理,做到環境執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強化“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承辦吉林省環評審批及排污許可工作現場會,並作經驗介紹。對四平市258個重大項目,進行主動對接、精準指導、跟蹤服務。在新開區設立“駐區服務站”,開展“執法+專家”會診服務。

聚焦重點改善空氣品質

2023年,四平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堅持“五控一應對”一體推進,四平市環境空氣品質持續保持穩定,優良天數比例及PM2.5年均濃度,均達到考核要求。

聚焦重點行業“控排”。持續推進65蒸噸以上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及燃氣鍋爐低氮燃燒改造,督促金鋼鋼鐵加快推進超低排放改造,推動水泥行業啟動超低排放改造項目,指導四平熱力謀劃65蒸噸以上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項目,指導雙遼迎新玻璃謀劃超低排放改造項目。

加強臭氧污染治理“控氣”。爭取中央資金1023萬元,推進揮發性有機物執法能力建設項目和細顆粒物與臭氧協同控制監測項目,提升臭氧污染監管和監測能力,完善揮發性有機物企業基礎臺賬,開展揮發性有機物重點排放企業專項執法檢查。

保持高壓態勢“控燒”。全面構建網格化監管體系,明確各級網格長12079人,編制了29.3萬行(地塊)的秸稈殘茬處置臺賬,指導各地合理安排殘茬處置工作,四平市未出現因秸稈焚燒影響空氣品質的問題。

強化日常管理“控塵”。持續加強建築工地、渣土車輛、物料堆場揚塵管控,合理增加市區道路灑掃頻次,抑制揚塵污染。

推動科技監管“控車”。汽車排放檢驗三級聯網並穩定運作,創新利用黑煙抓拍系統倒查檢車線,對7家檢車線違規違法行為進行查處,形成有力震懾。

妥善做好重污染天氣應對。啟動重污染天氣績效分級工作,編制完成了涵蓋1800余戶涉氣企業的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基本做到涉氣企業全覆蓋。

今年以來,四平市聚焦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問題、關鍵環節,多措並舉、靶向發力,推動大氣環境品質持續改善。針對當前PM2.5和臭氧污染突出的問題,四平市生態環境局制定了《PM2.5和臭氧“雙控雙減”行動方案》,按照“春秋有效管控秸稈、夏季集中治理臭氧、冬季攻堅燃煤污染”的工作思路,圍繞開展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氮氧化物治理,制定了14條工作措施和3條保障措施,實現PM2.5和臭氧協同防控,有效遏制臭氧濃度增長趨勢。

制定《秸稈全域禁燒行動方案》,採取4個具體行動,即完善精確到具體地塊基礎資訊的強基行動、禁燒關口前置的離田行動、解決無法離田的秸稈剩餘物的殘茬處置行動、嚴密科學防控的巡查檢查行動,形成常態化、長效化禁燒機制,進一步推動秸稈綜合利用,力爭杜絕因焚燒秸稈造成重污染天氣,促進環境空氣品質穩步改善。

制定《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雙強化”行動方案》,聚焦“雙碳”目標,積極落實國家和省應對氣候變化戰略部署,緊緊圍繞嚴控碳排放強度約束性指標,紮實開展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雙強化”行動,計劃完成碳排放強度年度下降3.97%的目標。

系統治理修護水環境

“鐵西區平西鄉條子河的水越來越清澈,下游的西湖濕地公園越來越美,我每天都來河岸散步,呼吸新鮮空氣。”鐵西區大禹奧城小區居民梁淑芹説,昔日的臭水溝,變身為今天的“城市會客廳”,生活在四平覺得很幸福很愜意。

“治好一條河,秀美一座城”。四平市生態環境局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接力實施流域綜合治理。聚焦根源問題,系統推進工業、農業、生活污染治理,以及河湖生態流量保障、水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確保重點流域治理持續補短板、還舊賬、增後勁,實現了四平市水環境治理成效的持續穩步提升。

提高政治站位,高位統籌強力推進。切實把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抓實、抓細,成立以四平市委書記、市長為雙組長的遼河流域水污染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主要領導帶隊巡河暗訪、現場辦公,分管領導及時研究部署、破解難題,以“五化”閉環工作法強力推進各項任務落實。

立足制度建設,健全機制長效長治。堅持政府主導、部門負責、統籌推進原則,先後制定出臺了10余項制度,細化任務、明確責任,拉條挂賬、挂圖作戰。從組織保障、統籌推進、協同治理、聯防聯控、集中運營、科學監測、群眾監督、嚴肅責任等8個方面,健全長效治污機制,為強力推進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提供堅實保障。

堅持“三水”統籌,多點發力系統治理。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持續推進全方位污染治理,統籌實施遼河治理項目,承接全市“十三五”遼河治理項目被清算收回資金7.58億元,並用於“十四五”遼河流域治理項目建設;謀劃實施37個水生態環境建設項目,總投資36億元,共獲得上級水污染防治資金3.59億元;實施流域水生態保護修復,完成生態緩衝帶建設33公里,完成河道濕地建設237公頃,有效凈化提升水質,水土保持與水源涵養功能逐步恢復;加大生態放流,二龍山水庫累計向東遼河生態補水達10億立方米,有效保障了河道生態基流。

創新治理模式,實現流域精準管控。制定並實施流域重點河流水環境品質管控制度,將全域20平方公里以上共106條河流納入管控範圍,設置控制斷面240余個,分類進行加密監測,實現境內小流域全覆蓋,重點區域水質監測無遺漏。及時預警各小流域水質波動資訊,確保在國、省控斷面出現異常時,能夠快速定位超標區域,高效追蹤溯源、精準施治。

瞄準突出問題,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堅持補短板、強弱項,堅決提升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四平市共建設城市、鄉鎮、工業污水處理廠(站)35座,設計處理能力達34.01萬噸/日。“十四五”以來,累計新建污水管網32.6公里,完成雨污分流管網改造104.82公里,四平市城區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到78.72%。紮實開展排污口整治,四平市58個入河排污口全部完成規範化建設。

堅持多元共治,深化農業污染治理。持續推進農藥化肥減量舉措,整合推廣化肥減量技術和病蟲草害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持續保持化肥使用量和農藥使用量負增長態勢。常態化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整治,利用無人機、視頻監控、現場勘查等手段,動態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排查。對納入監管清單的黑臭水體,按照“控源截污、內源治理、水系連通、生態修復”的基本技術路線,制定整治方案,落實整改責任、明確治理目標,有序推進整治。完成20個行政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核實確認1個農村黑臭水體並完成整治。

強化管控防治土壤污染

在梨樹縣孟家嶺鎮,昔日的兩個廢棄礦坑,經過礦山覆土復綠89.7公頃,先後栽植雲杉、樟子松、榆樹、柳樹12萬多株,如今已變為“綠山”。礦坑內的地下水隨之上升,水底的多種礦物質映出各種顏色,恍如仙境,被人們驚喜地稱為“小天池”。當地利用“小天池”周邊32公頃林地打造風景林區,形成天然休閒氧吧,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打卡”。

圍繞土壤生態環境工作目標,四平市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分類管理、風險管控的原則,持續推進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強化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加強土壤污染重點單位監管,督促全地區19家重點單位落實土壤污染防治主體責任,動態更新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深入開展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回頭看”及自行監測等工作。加強涉重金屬行業企業管理,以農用地周邊涉鎘等重金屬企業和礦山為重點,持續深入開展現場排查,嚴厲打擊非法排污行為,切斷污染物進入農田鏈條。

開展受污染耕地重金屬污染成因排查,識別污染源,綜合分析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成因,提出有針對性的耕地污染防治對策建議,確保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100%。

嚴格建設用地準入。會同自然資源部門,以用途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的地塊為重點,推動責任主體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今年以來,四平市共有9個地塊納入全國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資訊系統,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強化地下水污染管控。持續加強地下水國考點位管理,組織對點位周邊2公里範圍內工業污染、畜禽養殖污染、農業施肥、化糞池滲漏等情況進行現場踏查,對可能産生地下水污染的風險點建立清單。針對地下水國考點位,因地制宜制定“一點一策”水質達標或保持方案,為實施地下水分區化、差異化管理提供重要依據。

強化農村環境整治。實施農村環境整治提速行動,以《2024年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清單》為抓手,推動治理行政村項目建設。構建畜禽糞污治理體系,建設18個畜禽糞污集中處理中心和2824個散養戶畜禽糞污村屯收集點,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85%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100%。嚴格落實《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排查規模養殖場770家,督促其制定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計劃和臺賬,確保污染防治設施穩定運作,畜禽糞污來源、去向全程可追溯,對發現的問題組織整改。

強化土壤環境執法監管。實施守衛“一方凈土”專項執法行動,重點檢查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法定義務行為;全面檢查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及運作情況,嚴厲查處畜禽糞污亂堆亂放亂排等違法行為;持續開展“散亂污”企業排查整治,重點排查不符合産業政策及當地産業佈局、無環保相關審批手續、污染物不能達標排放的企業,防範新增土壤污染;強化“綠盾”自然保護地監督,完成國家遙感監測線索涉及全市的50個點位核查;全面推進“無廢城市”建設,今年4月17日,四平市政府、省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三方達成共識,合作開展“無廢城市”建設和黑土地保護,共同簽署了《共建四平市“無廢城市”開展“黑土地”保護》戰略合作協議,統籌推進36個項目建設;有序推動全域示範創建,雙遼、伊通成功創建省級生態文明示範縣(市),鐵東、鐵西成功創建省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編輯:周金玲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