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黨員,熟悉這裡的一切,對居民有著深厚感情,居民信任我,選我當書記,我就有責任做好服務……”這是省州人大代表、延吉市公園街道園輝社區黨委書記兼居委會主任林松淑寫在民情日記裏的一句話,也是她對轄區各族居民的鏗鏘承諾。
園輝社區是多民族雜居、深度互嵌的社區,由9個民族構成。20餘年來,林松淑始終把各族居民的安危冷暖放在第一位,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困難,用實際行動維護民族團結,推動各族群眾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民情日記書寫百姓共居共學願景
林松淑成長于黨員家庭,家中三代人皆是黨員。2001年,林松淑關掉了親手創辦的幼兒園,放棄自己鍾愛的事業,接替母親做起了社區“當家人”,到最苦最累的基層一線為黨和人民服務。
社區工作繁忙瑣碎、千頭萬緒。剛上任不久,一位年邁的少數民族阿姨找到社區幫忙維修下水道,林松淑承諾幫忙,但繁忙的事務讓她忘記了此事,直到居民再次找來……林松淑對此深感慚愧,並暗下決心絕不再發生類似情況。從那時起,林松淑養成了寫民情日記的習慣,一寫就是20多年。
隨著社區治理理念的發展和項目運營經驗的增加,林松淑的日記內容越來越豐富、越來越規範。日記中,她用項目化思維對各族群眾需求及社區服務進行分析和策劃,以一線工作者的視角記錄了社區工作從管理到治理的發展過程。日記不僅見證了一名社區書記悉心為各族群眾解決問題、熱心服務的真實歷程,也讓人看到了她發自內心地熱愛自己的職業。
守望相助營造社會共事共樂氛圍
在園輝社區,居住著許多困難家庭兒童和留守兒童。為了給他們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林松淑把孩子們接回家中照顧,讓不同民族的孩子在一起共居共學共同健康成長。
孩子們需要住的地方,林松淑就把過去經營的幼兒園大房騰挪出來,打造為“蒲公英之家”,孩子們都親切地喊她“林媽媽”。她代養的朝鮮族兒童小美是一名孤兒,在“大家庭”的關心呵護下,小美感受到這個有社區“媽媽”和各民族“哥哥”“姐姐”們疼愛的地方才是她真正的“家”。
除了打造“蒲公英之家”,林松淑不忘關注轄區外來務工人員的情感需求。在延吉市經營串店的奧斯曼·麥提是一名維吾爾族居民,由於家鄉遙遠,他時常思念自己的母親。林松淑了解情況後,聯繫了多名獨居、孤寡老人與奧斯曼·麥提相處。奧斯曼·麥提經常與老人一起吃飯、過節,給老人送去新疆烤串和馕餅,老人們則為他做爽口的泡菜,為他送去“媽媽”般的溫暖……從那時起,奧斯曼·麥提經常參加社區活動,為困難群眾捐贈物資。在林松淑的影響下,社區各族居民形成了人心歸聚、精神相依、手足情深的良好氛圍,開出了最美民族團結之花。
上下齊心打造全民共建共用家園
社區是各族居民共同的家,林松淑堅持把居民所需所盼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真誠服務溫暖民心,推動實現社區大穩定、大治理、大服務。
20餘年裏,林松淑為了動員居民配合開展“暖房子工程”,帶頭砸掉自家的朝鮮族傳統木窗、扒掉火炕,入戶宣傳勸導群眾1.5萬餘次;為了更好展示最美延吉,她引導牛市街商戶配合施工改造,帶動牛市街老街舊貌變網紅打卡新IP……林松淑數十年如一日的“老黃牛”精神,成為眾多社區書記學習的標桿——延吉市黨群服務中心為其打造了“林松淑工作室”,延吉市委組織部將園輝社區列為“街道社區工作者實踐點”,讓其將經驗傳授給更多社區幹部和基層治理專幹。
林松淑不僅是一位優秀的社區工作者,更是一位深得民心、為民履職的優秀人大代表。她從情感、活動、文化、經濟多維度嵌入社區建設和代表履職,不斷探索“三共四同”嵌入式社區建設的新模式,帶動園輝社區實現了由“老典型”向“新榜樣”的接續延伸。(延吉市委宣傳部)
(編輯:張寧 責任編輯:孟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