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堅持詮釋“工匠”精神——記四平博爾特工藝裝備有限公司技術科科長張坤

時間:2023-11-20來源 : 中國網吉林作者 : 崔聖馳

張坤是80後,參加工作以來,始終堅持學習、追求卓越。他用行動作表率,在急難項目中處處以身作則。他先後獲得“四平市勞動模範”“四平市技術能手”“四平工匠”“四平工匠之星”等稱號。

2007年,張坤從吉林農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機械設計與製造專業畢業後,就職在四平博爾特工藝裝備有限公司。他立足於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改革創新,刻苦鑽研,積極參加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項目,其中市科技發展重點項目6項,吉林省重點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項,2項獲得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016年,張坤參與的“鑲金剛石刀片锪窩鑽切屑機理研究”項目獲得“四平市科學技術進步獎”。這種鑽削刀具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高精度、高使用壽命的特點,適用於鈦合金、有色金屬和非金屬如玻璃纖維增強塑膠、填硅材料、硬質碳纖維的加工,被廣泛用於汽車、飛機、軍工行業中。這個項目獲得了政府專項基金支援。

為激勵技術人才立足崗位、幹事創業、開拓創新,給企業及社會培養更多的技術人才,張坤在市總工會和紅開區總工會的幫助與支援下于2017年12月成立張坤“四平工匠”工作室。他克己奉公、任勞任怨,處處以一個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勇於承擔風險,敢於開拓思路,帶領班組多次攻克技術難題。

2018年,張坤參與的“跳齒齒紋成型銑刀系列”項目,結構簡單合理,能夠實現對所加工工件的尖角齒紋加工,降低製造難度的同時,減小了切削阻力,提高了企業生産效率和經濟效益。此項目也獲得“四平市科學技術進步獎”。同年,他作為“汽輪機零組件專用車刀”項目的總負責人,針對汽輪機製造行業研發、設計了專用車削刀具,使其能在狹小空間內對凸臺或凹槽進行倣形加工,滿足了行業內對高、精、尖刀具的需求。

有一次接到某軍品本體的加工任務,工藝要求非常嚴格,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全部要求在0.01毫米以內,且尺寸關聯性強,一處超差,就會導致産品報廢。為保證加工品質,張坤和班組同事廢寢忘食鑽研探討加工方法,設計工夾量具,最後用銑床替代車床將車、鏜、銑等關鍵工序全部一次裝夾完成。在近一個月的加工準備過程中,無論是編程、對刀、測量他都親力親為,最後圓滿完成了所有車削、銑削、鏜削加工工作。

該企業在實現技術革新、品質攻關、提高效率等方面,張坤作出了突出貢獻,累計參與新産品新技術研發百餘項,5項獲得國家專利,1項被列為國家行業標準。在一次次的加工實驗過程中,張坤及其團隊不斷積累經驗,改進製作工藝,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其中,長徑比在22mm-27mm範圍的彈托,實現了順軸線分佈的任意兩環形槽間的槽距誤差不大於±0.05mm。

在張坤看來,工作就是不幹則已,幹就幹好,他以對事業的忠誠和執著,用辛勤與努力詮釋著“工匠”的含義。(四平微報)

(編輯:周金玲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