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赤子心 追記吉林省舒蘭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駱旭東

時間:2023-10-25來源 : 中國紀檢監察報作者 : 張馳

2023年8月3日,吉林省舒蘭市開原鎮緊急報告,受5號颱風“杜蘇芮”影響,青松林場附近突降暴雨,引發中小河流洪水、山洪,一百餘名群眾被困,通訊中斷,具體情況不明。

就在這樣的關頭,舒蘭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駱旭東乘上了趕赴青松林場的汽車。這一去,就再沒有回來。

8月8日,經吉林省政府批准,評定駱旭東同志為烈士。8月9日,吉林省委常委會會議決定,追授駱旭東同志“吉林省優秀共産黨員”稱號。追悼會上,與他一同投身防汛工作的同事們來了,與他在紀檢監察戰線上並肩奮戰多年的同事們也來了,大家含著淚花,又回憶起駱旭東生平的點點滴滴。

40小時——必須爭分奪秒,等群眾安全了再休息

“颱風要來了!”

兒子的一通求助電話,將在外打工的開原鎮六滴村村民王書平喊回了家中。儘管如此,王書平還是有些不以為意——青松林場依山而建,全市範圍內海拔最高,流經此處的珠琦河一向平靜,家裏兩輩人在這裡住了幾十年,還從來沒見過洪水長啥模樣。

8月3日傍晚,突破歷史極值的瓢潑大雨驟降舒蘭。暴雨引發洪水,王書平家幾分鐘內水位就漲到了腰部。與此同時,同村村民沈丹萍已經被逼上了房頂,大水衝垮了通信基站,青松林場一帶徹底失聯。

接到這個消息時,駱旭東正在市政府大樓裏參加防汛會。作為分管應急工作的市領導,他已經40多個小時沒怎麼合過眼,8月2日深夜還在謝家店水庫指導泄洪工作,3日早上回來抹了把臉,又馬上投入到視頻調度和會商中。同事提醒他注意身體,駱旭東態度堅決——現在必須爭分奪秒,等群眾都安全了再休息。

舒蘭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楊永軍記得當時的情形:“他特別重視專業人士的建議,一天會商好幾次,氣象、水利、住建、自然資源、應急的同志都在,他跟大家説,‘你們只管分析情況,有什麼責任我擔著。’”

7月31日起,舒蘭多地開始安排轉移,要求水庫下游、河流沿途、低窪地帶等重點區域群眾百分百撤離。8月1日7時,駱旭東在開原防汛工作群裏發了三點要求:“一是不遺餘力騰水庫庫容;二是鎮、村領導班子會同水利部門進行研判,在沒有強有力保障措施前,前兩次下雨水已進村的,要克服困難啟動避險轉移,特別是老人、孩子,這點大家要堅決果斷,不要猶豫;三是各村搶險隊在今天下午4點前要集結到位,一線人員注意自身安全,巡庫巡查搶險人員要配救生衣。”

此後,開原、金馬、七里等7個鄉鎮陸續轉移群眾14380人。“要是當時沒有下轉移命令,我們的人得沒一半。”洪水過後,被衝垮的房屋隨處可見,8米高的電線桿頂上挂著苞米稈子——看到這樣的場景,開原鎮黨委書記謝發東忍不住後怕。

8月3日晚,駱旭東在給一名防汛幹部發送的語音中,還在強調,“形成山洪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必須全部轉移,不要抱僥倖心理”。

一邊是“百分之百”來襲的山洪,一邊是青松林場上百名群眾的安危,險情當前,駱旭東沒有絲毫猶豫,迅速叫來一輛市裏為防汛臨時徵用的吉普車,帶上舒蘭市政府辦公室綜合二科科長張郅昭、吉林市水利水電規劃院高級工程師倪峰,組成一支小分隊打前站,又安排消防車和消防人員跟進,做好救援準備。

四週一片漆黑,汽車行駛在三米多寬的硬化路上,越往前開雨勢越大。一路上,坐在副駕駛的駱旭東打出去六七通電話。消防車上的舒蘭市消防救援大隊教導員王吉光接到其中一通,駱旭東告訴他,前面路段積水,一定要小心通行。

還有的一直沒打通。直到第二天通訊恢復,青松林場黨支部書記、場長黎士吉的手機裏才跳出一條新資訊:“我是常務副市長駱旭東,速回電。”

但駱旭東沒能等到來自青松林場的回音。出發約一個小時後,駱旭東等人在新開村新開屯附近遇險,一堵比平房還高、一眼望不見邊際的黑色水墻挾帶著落石斷木從東南方向橫撲過來,瞬間將車輛掀到路基之下,車上四人被洪水衝散,失去聯繫。

3天后,人們在距事發地10多公里的模範村找到了駱旭東的遺體。

與駱旭東共事多年的舒蘭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黃磊一直在想,駱旭東要是稍微晚幾分鐘出發,就能避過水勢最兇的時候了。可他又是那樣了解駱旭東:“當時那種情況,就算重來一百次,他都不會有一次遲疑。”

駱旭東的筆電裏,記錄著每一個需要轉移的鄉鎮、村莊,其中“開原”被重點圈了出來,他牽掛著這個地方,直到生命最後一刻。

7年——不親眼瞅瞅,我放不下這個心

在防汛人員的不懈努力下,王書平和沈丹萍兩家人于8月3日晚間相繼獲救,並轉移至臨時安置點居住。儘管素未謀面,王書平把駱旭東視作恩人。“他是犧牲在來救咱們的路上的,老百姓在他心裏有分量。只是這份恩情,想報答也沒機會了。”

“他配得上‘人民的好公僕’。”説到動情處,沈丹萍眼中含淚。

當一名合格的人民公僕,是駱旭東一直以來的心願。1972年,他出生在吉林樺甸的一個農民家庭,根在黑土地上扎得很深。2016年他調任舒蘭市紀委書記後,有天晚上,駱旭東陪父親去北山公園散步,父親對他説:“你要好好幹,做焦裕祿一樣的好幹部。”

駱旭東把這句叮囑記在心裏。在同事們的記憶裏,他總是閒不住,在舒蘭的7年間,除了必要的事務性工作,其他時間都是在走村入戶、調研檢查,一雙鞋總是灰撲撲的。

當地河流眾多,每到夏季,駱旭東都格外關注防汛準備工作。連年的實地檢查,讓他從氣象、水利領域的門外漢,變成了專業名詞張口就來的行家,“什麼高空槽、冷渦,他都門清。到後來,都能給應急部門的新同志上課了。”楊永軍説。

水曲柳鎮路家村,是駱旭東任舒蘭市紀委書記期間包保聯繫的省級貧困村。一個雨天,駱旭東來村裏檢查路家二三社水庫防汛情況,道路崎嶇濕滑,村黨支部書記石鳳波勸他:“你別去了,這裡我們之前看過,肯定沒問題。”

“不親眼瞅瞅,我放不下這個心。”駱旭東麻利地換上雨靴、雨衣,問村民借了一輛手扶拖拉機,趟著泥去了現場。

平日裏,駱旭東總是喊石鳳波“老石”,小到入村路旁種的百日菊,大到村裏的産業發展方向,都是駱旭東帶著“老石”和班子成員,坐在會議桌前一點一點研究出來的。“村裏的一草一木,每家每戶的情況,他都一清二楚。”石鳳波説。

村民周彥臣記得見到駱旭東第一面時的情景。周彥臣的大女兒罹患腦癱,母親因病長期臥床,家裏欠著不少外債,日子捉襟見肘。正打算渾渾噩噩過下去的時候,家裏來了位“客人”。“客人”穿件洗得泛白的深色上衣,神情溫和,讓人看了就感到親近。

“咱們算筆賬,上山撿撿蘑菇,一天就能有10多塊錢,這是只進不出的買賣。你家裏還有地,再養上幾頭牛,只要自己肯幹,有國家扶著你,幹部幫著你,人生道路還長著呢。”聽了駱旭東的話,周彥臣被激出了上進心。恰逢養牛行情好,一年能賣出七八萬元,除去草料錢還剩下五六萬元,借的錢很快就還上了。

那年冬天,駱旭東冒著大雪來到村裏,兩天訪遍了全村的貧困戶,周彥臣也一路跟著:“他的嘴像臺播種機,説出來的話總是帶著熱乎氣,我就樂意聽他嘮,聽他給大家講‘致富經’。”

在年過八旬的陳玉芝家中,駱旭東緊挨著老人坐在炕上,真摯地説:“看見您就像看見了自己的姥姥,就把我當成您的外孫吧!”

“面對群眾,他有用不完的耐心。”任副市長後,薛家村成了駱旭東的包保村,村黨支部書記王達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拉著群眾噓寒問暖的場景,從收入多少,到身體怎麼樣,再到水好不好喝、就醫方不方便。偶爾工作太忙,隔了一陣子沒來,村民就會圍著王達問,“老駱咋還沒來?”

每次來村裏,駱旭東總想著為老百姓做點實事。看到薛家村的老百姓頂著烈日排隊等大巴,他四處奔走協調,在車站處建起了一座涼亭;了解到路家村的鄉親們出行不便,他召集職能部門研究方案,三個月時間就修出了一條寬敞的水泥路。

“他曾經説,老石啊,等我退休了,就在村裏找塊地方,跟大家一起養老。”路家村村委會辦公室裏,駱旭東常坐的那把椅子空著,石鳳波的心裏也好像空了一塊。

300多天——兩鬢多出了不少白髮

在舒蘭市的西南方位,一座佔地34萬平方米的白鵝産業園正如火如荼地建設著。以往,駱旭東不時會來工地現場看看。

2021年,依託産業集群等優勢,舒蘭市決定升級白鵝養殖業。“産業園建好後,年産值能達到50億,解決3400人的就業問題。”為了這個願景,駱旭東從項目建議書開始研究,把相關政策性文件摸了個透,圍繞選址和場地評估反覆請教設計、施工領域的專家。項目起步後,他又起早貪黑帶著相關部門幹部在現場督導,盯進度、盯品質、盯建設安全。

在舒蘭,養殖白鵝的18個鄉鎮都留下了駱旭東的足跡。“每次他都直奔老鄉家裏,往養殖區一蹲,就開始詢問養鵝數量、出欄時間、政策支援和收入情況,全面摸排産業基礎。”舒蘭市城鎮建設投資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黨國軍告訴記者。

為了更好推動白鵝産業發展,駱旭東不但專程前往浙江、安徽等經驗豐富的地區“取經”,還將飼料公司、鵝絨公司、羽毛球公司等企業負責人請到舒蘭,力求引進更具競爭優勢的企業。遇到上級領導來調研、省市專家來參觀、企業負責人來考察時,駱旭東就親自給他們當講解員。“介紹起項目建設情況和産業發展前景,他如數家珍。”舒蘭市政府辦公室幹部于麗麗説。

立項以來的300多個日夜,白鵝産業園建成近三分之二,而駱旭東兩鬢則“多出了不少白髮”,妻子趙英感覺到,丈夫回家的時間變得更少了。

駱旭東家住吉林市,每週一乘坐通勤班車前往舒蘭,週末才能與家人團聚。“就算是中途來吉林市開會,他也是過家門而不入,只會給我打個電話,笑著説‘我又變成大禹了’。”趙英説。

難得回趟家,駱旭東也總是惦記著建設中的産業園。有一次,他寫了篇推動白鵝産業發展的講稿,回家對著兒子駱澤楊一通背誦,還請兒子幫他核對、挑毛病。

“他太忙了,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黨國軍記得,駱旭東出事當天的中午,還抽空提醒他颱風來了,得告訴現場施工人員注意建設品質,確保人身安全。

這匆匆的十幾分鐘交談,成了駱旭東對黨國軍最後的囑託。“我現在還時不時翻看和他的聊天記錄,把他對項目推進、資金使用的要求記在心裏。”如今,白鵝養殖已經成為舒蘭的支柱産業之一,全市共養殖650萬隻鵝,比去年增長350萬隻。黨國軍相信,大家一定能把駱旭東傾注了大量心血的産業園建設好,讓舒蘭的老百姓依靠白鵝産業過上更好的日子。

一生— —做個堅守底線、涇渭分明的人

長期在紀檢監察戰線工作,駱旭東養成了果決、雷厲風行的行事風格。就任舒蘭市紀委書記時,他就給班子成員立下一條規矩:年節前,任何人來拜訪,一概不接待。

舒蘭市紀委監委信訪室主任孫鳳學説:“他總對我們説,要做個堅守底線、涇渭分明的人。”

2017年12月,舒蘭市開展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駱旭東深知,學習是當前的第一要務。“市紀委監委建了個‘加油站’,裏面是各種專業書籍,在他的帶動和鼓勵下,幹部重點學黨規黨紀、學法律知識,好幾位幹部還通過了司法考試。”舒蘭市紀委監委第一紀檢監察室主任張非暗告訴記者。

很快,學習成果轉化成了工作成效。一次,第一紀檢監察室收到問題線索,稱白旗鎮鄉建管理服務所原所長初某某在松江村某農戶騙取國家農村危房改造專項補貼一事中失職失責。聽取情況時,駱旭東敏銳地察覺到,初某某似乎對該農戶的騙取行為知情,這可能是一起職務犯罪案件。在他的帶領下,辦案組僅用5天便查清違紀違法事實,並在嚴把事實關、證據關、程式關的前提下,依規依紀依法提出相應處理措施。

2019年,舒蘭市紀委監委對舒蘭市人民法院執行局原副局長李某某進行審查調查,這是監察體制改革後舒蘭的第一起留置案件。駱旭東對時任市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黃磊説:“案子交給你們,實事求是查辦,其他事情就交給我。”

留置期間,李某某憑藉在司法系統工作多年的經驗對抗組織審查,駱旭東每週都來留置點指揮工作。最終,辦案組終於攻破李某某心理防線。黃磊後來才得知,其間不止一次有人找到駱旭東説情,但都被拒之門外,“他總跟我們説別有壓力,但其實他才是那個頂著最大壓力的人”。

“他從來不讓親戚們去舒蘭,也不讓我們和他的同事、朋友見面。”直到今天,駱旭東的二姐駱春香都沒有去過弟弟在舒蘭的宿舍。她不知道的是,裏面擺放著的都是上一任住戶留下的傢具,駱旭東婉拒了同事們替他更換傢具的好意:“舊的能用,挺好。”

駱旭東走了,一顆赤子心卻永遠留在了舒蘭。8月9日,駱旭東被授予“吉林楷模”榮譽稱號,向駱旭東同志學習的熱潮迅速掀起。

吉林市的家中,駱旭東的兒子駱澤楊收拾好了行囊,準備踏上法學研究生的求學之路。這個曾經想去北京、上海打拼的男孩,決定留在父親深愛的土地上,完成他未竟的使命,“在我的心中,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青松林場上,倒伏的莊稼旁飄起了“援建”的旗幟。按計劃,沈丹萍和其他受災的鄉親們將在10月底前搬入新家園,“我想告訴他,放心吧,林場平安了,舒蘭平安了”。

路家村裏,許多村民養起了白鵝。放牛歸來的周彥臣行走在傍晚的入村路上,夕陽映紅了路邊盛放的百日菊,又逐漸隱沒在雲層之中。“我家能走上正軌全靠他,這樣的幹部,怎能不讓人掛念?!”周彥臣説。(中國紀檢監察報記者 左翰嫡 張馳)

記者手記  | “他總是衝鋒在最前方”

在舒蘭採訪期間,記者聽到不少人回憶駱旭東時,都用了“親力親為”一詞。“要當個好幹部就得時刻把百姓放在心上”,因為牽掛著群眾,他幹工作總是一馬當先。

從舒蘭市區乘車前往水曲柳鎮路家村,得翻山越嶺。這條路,駱旭東不知走了多少遍。路家村是他任舒蘭市紀委書記時包保的貧困村,在抓好紀委工作的同時,駱旭東一有時間就往村子裏跑。村黨支部書記石鳳波記得,駱旭東經常到貧困戶家中嘮家常,“三天兩頭就來一趟”,把村子轉了個遍。

明擺著是難事,駱旭東總是衝在前面幹。路家村的兩個屯之間隔著山,村民出行得繞30公里山路。“這不行,村民出門咋能這麼費勁呢。”他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在兩個屯之間鋪上了4.5公里的水泥路。

把群眾冷暖放在前面,個人得失放在後面。2020年8月,舒蘭遭遇三個颱風疊加影響,駱旭東研判可能出現洪水隱患,於是組織對水曲柳鎮15個水庫開展監督檢查。風雨交加中,他艱難爬上水庫堤壩,逐一要求工作人員現場操作,確保防洪設備能正常使用。而就在兩天前,他剛做了一場手術,檢查完水庫後才感覺到傷口疼痛難忍,不得不去醫院再處理。

多年來每到汛期,駱旭東都前往一線查看情況,靠前指揮。“出現險情時,他總是衝鋒在最前方。”舒蘭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楊永軍説。

在生命的最後一週,駱旭東一直在調度防汛工作,多次提醒大家注意人身安全。2023年8月3日晚,收到青松林場百餘名群眾失聯的消息後,他明知“形成山洪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仍然堅持立刻趕往林場。誰也沒料到,他這次再也沒有回來,把生命定格在了最前方。

(編輯:馬天海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