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福安村緊緊抓住東豐縣全省黨建引領鄉村治理試點縣的有利契機,圍繞“治理有效”目標,創新治理模式,激活治理活力,以基層黨的建設引領推動鄉村治理效能提升。先後被評為吉林省民主法治示範村、吉林省優秀法律服務站、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一、建強基層組織,提升黨建引領力。堅持健全完善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強化村級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的帶動作用。強化制度建設,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與村民代表共商共議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治理等重點工作,徵集村民意見40余條,保障了柴草垛遷移等難點工作順利實施。建立黨支部民意測評機制,組織村民對黨支部、班子成員及黨員作用發揮情況進行測評,確保黨組織服務功能和政治功能有效發揮。強化陣地建設,打造佔地49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的集醫療衛生、科普活動室、資訊網絡中心等功能于一體的村級綜合性民生文化大院,充分發揮服務陣地的聚合作用。新建籃球場,安裝健身器材,定期開展文娛活動,不斷豐富村民文化生活,把黨的工作延伸到“末梢”終端,進一步增強了村黨支部的凝聚力。強化示範帶動,全村劃分8個網格,設網格員23名,明確糾紛調解、環境治理等28項網格工作事項,累計解決村民鄰里糾紛、代買代辦等事項152件。設立7個無職黨員責任區,設立發展引領崗、文明新風崗等6類服務崗位,帶動群眾自覺踐行村規民約,積極參與村屯治理。
二、教育引導群眾,提升自治源動力。重新修訂《村規民約》,明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17個方面內容,有效解決不良風氣和陳規陋習屢禁不止等問題。組建志願服務隊、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村民監事會,通過“一隊三會”,發揮村賢能人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推動村民由治理“對象”向治理“主體”轉變。成立“紅袖標”監督隊,發動群眾當管家、查隱患,保護基礎設施、維護環境衛生,樹立起村事共管的自治理念。在農村集體資源發包專項清理整治中,群眾代表主動提議,涉事村民積極配合,共收回土地335畝,重新發包增加集體收入5.5萬元。特別是在千村示範創建過程中,黨員群眾齊上陣,鋪設瀝青路面2公里,新修邊溝929米,栽植綠化樹3000余棵,修建微景觀12處,人美、家美、村美的新福安正逐步提升著影響力。
三、優化法律服務,提升法治保障力。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建設法治廣場、設置宣傳長廊等法治陣地,邀請縣司法局業務骨幹定期入村宣傳法律知識,提供法律諮詢、法律援助,村民法治意識不斷提高。深化“楓橋經驗”,主動與縣法院對接,建立“法官+網格長+調解員+群眾代表”的一體化解紛鏈條,矛盾糾紛化解能力不斷增強,近年來,年均調解矛盾從50多件減少到現在的10余件,構建起矛盾糾紛“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的治理新模式。
四、涵養文明鄉風,提升德治促進力。開展道德講堂活動,延伸開展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增強村民誠信友善、尊老愛幼意識。創建“積分超市”,按照“發展生産類、人居環境類、鄉風文明類、鄉村治理類”等方面,形成“道德積分25條”,建立“道德積分臺賬”,每年年底曬一次成績單,用積分集中兌換生活用品。推進移風易俗,修訂完善移風易俗“十要十不要”,組建紅白理事會,大操大辦的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開展好婆婆、好兒媳、好少年、好鄰居、好家庭“五好”評選活動和“最美志願者”評選活動,全村累計涌現各級“好人”5人,淳樸鄉風在福安已蔚然成風。(東豐縣委農辦)
(編輯:王唯健 責任編輯:趙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