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荒地水洼改建成人水和諧的天香公園。
“堅持生態強區,真正建設看得見藍天碧水、聽得見鳥語蛙聲的魅力綠園”,這幅優美宜居的畫卷正點滴滲透進綠園版圖,變身成一處處生態實景——長春市綠園區已消除18處黑臭水體,完成了3個街道7個小區雨污分流改造任務,西新、合心污水處理廠穩定運作……長春市綠園區以河湖長制為抓手,圍繞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做足“水文章”,釋放生態優勢,用一項項有效舉措,一次次實際行動,勾勒出一幅立體的秀美生態畫卷。
24條河流14個湖庫水體配備“專屬管家”
“有一次,早上4點我送孩子去火車站,回程路過翟家明溝,發現有一支車隊正沿著河邊道路向深處駛去。”長春市綠園區林園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河長李德昌意識到車隊有問題,便悄悄跟上,並通知執法部門,及時制止了建築渣土非法傾倒行為。
3年多,李德昌與翟家明溝這條河的故事不勝枚舉,自2019年任河長以來,他便成為這條河的“護花使者”,從清理水底水面泥污、拓寬水面,到岸線動態監控,他始終陪伴在側。
而那一次淩晨“偶遇車隊”也並非偶然。“我們在前期走訪調查時發現,治理翟家明溝的最大難點就是偷排亂倒,這些違法行為多半發生在淩晨。”針對這一現象,李德昌與各級河長、民間河長組成夜巡小隊,輪流值守,堅持每夜巡河,不給偷排亂倒行為留一絲縫隙。如今,翟家明溝也已從曾經的“垃圾場”回歸到一條溪水潺潺的河流。
如翟家明溝一般,長春市綠園區共有24條河流、14個湖庫水體納入河長制管理,全部設立河湖長,可享受多項管護服務——
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對轄區內所有河湖進行深入排查整治;對水體問題進行不定期督查,去年共交辦問題30件,督辦問題1件,問題全部解決;嚴格實行畜禽糞污統一轉運和集中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目前糞污利用率達97.79%;推廣“戶分類、村收集、鎮管理、區統運、市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模式,從源頭上解決垃圾隨意傾倒……全方位管護讓一條條河流、一處處水體煥發生機。
126名河湖長用“鐵腳板”走出宜居水環境
長春市綠園區同心街道天香社區黨總支書記于洪玲是長春市綠園區126名各級河湖長中的一位,自任湖長以來,她便養成了上班前先逛公園的習慣。
“社區離天香公園很近,上班前,我會提前1個小時先到公園走走,圍著湖面繞一圈,看看湖面有沒有漂浮物,岸線有沒有垃圾。”于洪玲每週堅持巡湖一兩次,發現問題及時與公園管理方協調解決。
碧波盪漾,草翠花芳,曾經的荒地水洼改建成天香公園,成為周邊百姓休閒娛樂之地,在於洪玲眼中,守護一池碧水就是守護百姓的美好生活。
自推行河湖長制以來,長春市綠園區不斷完善河湖長配置,明確河道、湖庫水體責任,實現長效管理和集中治理相結合的工作管理機制,強化水面、河岸衛生日常保潔。長春市綠園區共設126名河湖長,其中包括30名民間河湖長。去年一年共清理河湖岸線垃圾500余噸,水面漂浮物、生活垃圾等2083處。出動1228車次、4167人次,不斷加強日常巡查,嚴格執法監管,有力保障了河湖“健康”。綠園區不斷完善河湖長制體系建設,強化部門協調聯動機制,形成河湖管理整體合力,嚴格河湖長制考核評價,促使河湖長制工作從“全面建立”到“全面見效”轉變。同時,多措並舉推進河湖長制科普宣傳向縱深推進,積極推動公眾主動參與河湖保護。
7方面30項具體任務描繪生態圖景
“我們將全力實施‘生態強區’戰略,圍繞38條河湖水系,推動全域凈水、沿線建景、河湖連通,打造親水樂水的‘生態水廊’。”長春市綠園區農業農村局局長、長春市綠園區河長制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高春仁介紹,今年,長春市綠園區全面部署,從7大方面分解30項具體任務,加快復蘇河湖生態環境。
完善河湖長制組織體系,強化河湖長履職能力建設,加強河湖長制監督檢查,加快推動河湖長制從“有名有責”向“有實有效”轉變;抓好重點流域治理保護,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開展“一廠一策”提質增效工程,推進水污染防治;縱深推進河湖“清四亂”常態化規範化,開展河湖健康評價,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空間管控;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加強農業用水管理,推動水資源節約保護;緊盯農村水環境重點問題、農村黑臭水體,持續加強水環境治理;持續推進水土流失防治,穩步推進水生態修復;強化法治保障,加強執法監管,完善“河湖長+河湖警長+檢察長+法院院長”協作機制,完善監督制度體系。一項項部署聚焦生態引領共建共用,描畫出一幅幅人水和諧綠色畫卷。
(編輯:王唯健 責任編輯:趙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