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灣碧水潤遼源——遼源市東遼河流域治理見聞

時間:2022-08-11來源 : 吉林日報作者 : 董博 龐智源

東遼河水穿城而過,它是滋養遼源的“母親河”。流經市區,東遼河兩岸成為大家休閒觀光之地;分支之一的仙人河也摘下了黑臭水體的“帽子”,成為百姓眼中新晉的“打卡地”。

東遼河流域治理是一項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是吉林省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標誌性戰役,也是遼源市下決心啃下的“硬骨頭”。

如今,遼源市東遼河生態環境品質得到明顯改善。監測數據表明,2021年國、省控斷面,達標率100%,2021年河清斷面水質均值為IV類,仙人河黑臭水體已經消除。

傾力治水迎“蝶變”,精細護水順民心

每天清晨,東山街道的巡河員戴笠都會在仙人河岸邊仔細地檢查一圈,3.5公里的距離,走上一圈就要1個多小時。

他告訴記者:“從治河到巡河,今年已經是第5年了,眼看著仙人河變成大家休閒、鍛鍊的好地方,真是特別感慨。現在我們看見垃圾就會隨手撿起,有人丟垃圾我們也馬上制止。治河不容易,巡河更不能放鬆,好成果要大家一起維護。”

的確,黑臭水體治理不能一蹴而就,而需要久久為功。為此,遼源市堅持問題導向,強化責任擔當,通過強有力的工程措施和全方位的管理措施,紮實推進仙人河黑臭水體整治工作。

制定以雨污分流和混錯接改造為根本,截污幹管遷建為重點,底泥清淤、生態修復等系列工程為治理方向的黑臭水體整治實施方案。鋪設仙人河段截污幹管11.384公里,于2019年5月投入使用;仙人河河道清淤及污泥處置工程13萬立方米,全部進行無害化處理;仙人河兩岸徵拆工作歷時3個月,累計徵拆123戶、面積6.1萬平方米。

仙人河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是東遼河流域生態綜合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遼源市將黑臭水體治理與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協同推進,統籌建設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項目,建設東遼河、渭津河、大梨樹河截污幹管遷建工程18.5公里,管網修復與混錯接改造完成普查與檢測373公里,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工程74.6公里。通過一系列工程改造與建設,提高了遼源市污水系統收集處理效能。同時,著力構建長效機制,建立民間河長社會共治機制,選聘民間河長43名、小小河長10名;創建河湖志願者隊伍16支,發展志願者6047人;開展大型河湖志願公益活動6次,政府和群眾共同治水、管水、護水的局面已初步形成。

構築護水屏障,百萬畝造林將成為“綠色銀行”

在東遼縣遼河源鎮潘家村八卦頂的山坡上,灌溉的水車緩慢前行,護林工人們穿梭于紅松果林之中,查看樹苗長勢。

站在山頂俯瞰,目之所及皆有紅松林的蹤影。這片林地是東遼縣東遼河源頭區經濟林(水源涵養林)造林工程的重要內容,栽植紅松面積達到960畝,共栽植紅松51840株。

東遼縣林業局國有林總場遼河源保護站副站長曹起飛説:“去年我們歷時1個多月的時間,把紅松栽植完成,這種樹不僅可以很好的涵養水源,長成之後所結松塔每畝可達上百斤,每畝收入近千元,這樣就實現了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雙豐收。”

為了徹底解決東遼河流域水污染、森林本地品質低、涵養水源能力差、生態保障功能弱等問題,2019年遼源市委、遼源市政府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治理,組織實施百萬畝造林工程。

工程主要對遼源市被侵佔的林地、水庫周邊、河流兩側緩衝帶、容易對黑土地造成風蝕水蝕且不宜耕種的山坡地、國省幹道及鄉村公路兩側開展造林。計劃在5年內營造水源涵養林、生態經濟林和國家儲備林共100萬畝,形成“一環、兩屏、三區、多帶”的綠色國土空間佈局。

近年來,依託百萬畝造林工程,先後謀劃並實施了東遼河流域水源涵養林項目、東豐東遼縣林業專項債項目和東遼河流域國土綠化試點示範項目。造林樹種上優先選擇以紅松果林為主的堅果類,以黑果花楸為主的長白山漿果類,以元寶楓為主的木本油料類,以柞樹為主的放養類和以龍豐、龍冠、梨等為主的林果類“五大板塊”經濟林。截至目前,通過百萬畝造林工程共完成投資16.91億元,造林55.36萬畝,建設人工濕地14萬平方米,治理裸露山體209處,遼源市水源地周邊、城市出口、河道兩側、公路沿線和鄉村的生態面貌得到極大改觀,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生態優勢凸顯,綠水青山也能流金淌銀

夏日,東遼縣遼河源鎮安北村景色宜人。

進入安北村,沿著東遼河源頭的觀光步道一路前行,滿眼翠綠。30畝水曲柳沿河分佈,棧道兩側種植的1210株花楸也已紮根。今年,遼河源頭水源涵養林綠化面積約200畝,種植各類綠化果樹130畝、2200余株,各種類花卉130余萬株。種植綠化刺老芽園、刺骨加園、蕨菜園、寒蔥園各10畝。

“我和老伴沒事兒就來,從市區過來也用不了多長時間,來這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氣。別説,這的環境真不錯!”遼源市民劉長家看著這裡的景色豎起了大拇指。

伴隨著東遼河流域治理進程的不斷推進,東遼河源頭的景色每年都有新變化,而遼河源鎮也端上了生態遊的新“飯碗”。

近兩年,安北村在持續推進東遼河源頭生態涵養林建設的同時,注重保護和挖掘古梨樹、寒蔥等具有圍場文化特色的旅遊資源,在房前屋後及道路沿線種植梨樹、杏樹等兼具觀賞價值的果樹,增強對遊客的吸引力。注重源頭治理,依託自然資源打造“尋源之旅”,圍繞泉眼建設登山棧道,在安北村5組開發特色民宿,逐步將東遼河源頭髮展成為“春賞梨花品寒蔥、夏尋源頭遊花海、秋食野果觀紅葉、冬滑瑞雪住民宿”的生態遊勝地。

一灣碧水穿城過,生態紅利普惠民。遼源市用責任與擔當將治水、護水的成績單書寫在高品質綠色發展的史冊中。

(編輯:王唯健  責任編輯:趙岩)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