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科技支撐 創新賦能 建設科技創新城

時間:2022-01-28來源 : 人民網作者 : 馬俊華

1.jpg

長春市科學技術局局長梁國超

“2021年是長春市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長春現代化都市圈建設、打造國家區域創新中心的關鍵一年。長春市科學技術局牢固樹立大科技觀,抓戰略、抓規劃、抓政策、抓服務,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新突破。”長春市科學技術局局長梁國超介紹,據《2021自然指數——科研城市》顯示,長春市在全球科研城市排名第37位,較2018年前進了5個位次。在全國科技創新“十三五”成就展上,長春市作為全國78個創新型城市中僅有的3個代表城市之一應邀參展。

新成效、新進展、新成果、新突破、新提升、新拓展背後,是長春市堅實的科技基礎,也是長春市深厚的城市底蘊。振興發展率先突破,長春市科技戰線始終把科技作為第一生産力,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創新作為第一動力,為加快推進長春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科技支撐。

六城聯動創新賦能

“保持工作定力,扛起使命擔當,搶抓發展機遇,我們著力推動長春市科技創新工作由追跑、跟跑向並跑、領跑邁進。”梁國超表示,2022年,長春市科學技術局將按照“六城聯動”總體方案,立足科技部門職責,以建設長春科技創新城為引領,促進吉林省科技創新發展和國家級“雙創”基地建設,為長春振興發展率先突破貢獻科技力量。

“長春是基礎堅實、底蘊深厚的科教名城,41所全日制高校和83家科研機構是長春市科技創新的重要策源地。”梁國超認為,要建設科技創新城就要充分發揮長春市科教資源和人力資源優勢,按照“點線面”相結合的空間佈局,加快推動“區域科教中心”邁向“區域創新中心”。

在“點”上,以長春高新區、經開區、北湖開發區為龍頭,打造全國一流的科技創新高地;在“線”上,圍繞“北湖科學城”、環吉大“雙創”生態圈建設等,推動形成東部科技創新驅動帶、中部科技服務集聚帶和西部高端智造産業創新示範帶,構建長東北至長西南的“長春科創大走廊”;在“面”上,對接輻射吉林省“雙基地”中的“長春國家級創新創業基地”帶動區域聯動發展,形成多元特色。

2.jpg

一汽紅旗繁榮工廠

“長春市在汽車、光電資訊、裝備製造、新材料、應用化學、生物制藥等方面,具有較為突出的傳統優勢和發展潛力。”梁國超説道。

過去,在長12所重點高校院所産出科技成果超過17000項,長春市累計實施市級科技計劃項目1900余項,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30余項、省級科學技術獎超過960項,先後攻克關鍵核心技術100余項,紅旗第三代高級轎車、中車長客復興號動車組列車、“吉林一號”衛星等成為長春閃亮的科創名片!

3.jpg

吉林通用依靠科技的力量創新騰飛

2022年,長春市科學技術局將深入推行“揭榜挂帥”,高品質實施一汽自主創新、高速智慧動車組等科技專項,努力攻克一批“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在光電資訊領域,鼓勵科技型領軍企業牽頭組建技術創新聯合體、新型研發機構,支援長春紅旗、智慧裝備、固態電池、數字經濟等産學研聯盟發展,加快組建新材料産業技術創新聯盟。

目前,吉林大學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長春光機所大口徑空間光學載荷綜合環模試驗中心、長春理工大學省部共建“空間目標光電探測技術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進展順利,吉林省、長春市與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合力打造的國際一流創新平臺——國家半導體鐳射技術創新中心已全面竣工。

“未來五年,我們將高度聚焦醫藥、光電資訊、航空航太等主導産業,著力打造産業集聚的北方‘光谷’‘藥谷’‘車谷’‘農谷’‘數谷’,推動建設1個千億級的生物醫藥産業集群和1個千億級的光電資訊産業集群,我們有信心把長春打造成為東北地區科技創新重要策源地、人才集聚地和“雙創”示範城!”梁國超説。

十大工程創新引領

“實施科技創新工程,要求我們在‘十大工程’戰役框架下,堅持抓創新與抓人才並舉,抓創新與抓創業並重。”梁國超説。

長春市科學技術局以以建設“項目庫”、打造“平臺群”、構築“資金池”、制定“政策包”和創新“人才谷”以及滾動實施100個重大成果轉化項目、100個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打造100個重大創新平臺、100戶科技領軍型企業,著力培養100名創新型複合型科技企業家為主要抓手,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工程。

4.jpg

擺渡創新工場

建設“項目庫”,進一步完善市級科技發展計劃項目體系,設立並啟動實施重大科技平臺計劃。實化對接平臺,推進長春科技大市場移地新建,健全企業技術需求庫和科技成果庫,同步建設“科創智服”線上服務雲平臺,實現科技成果就地轉化。

打造“平臺群”,強化科創平臺,持續推進國家自創區、國家農高區、黑土地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半導體鐳射技術創新中心等重大平臺建設。實化對接平臺,健全企業技術需求庫和科技成果庫,同步建設“科創智服”線上服務雲平臺。優化孵化平臺,啟動建設北湖科學城,支援光機所青年創新中心發展,加快推進華為創新中心、科大訊飛研究院等創新載體建設,推廣擺渡創新工場“雙創”模式,建設一批專業性創新孵化載體,打造“雙創”升級版。

構築“資金池”,活化金融平臺,加快構建科技金融對接服務平臺佈局,強化市科技金融服務中心功能,打造更多金融服務科創企業融資品牌,鼓勵科創企業到資本市場融資。為長春市科技創新和産業升級再添加速器、動力源。

制定“政策包”,“綠色審批行動”全面提升涉外引才引智水準;校(所)長、市長、董事長“三長”聯動溝通協調機制,為促進科技成果本地轉化搭建橋梁紐帶。《長春市科技創新條例》將於2022年2月1日正式實施,成為了東北三省四市首部科技創新領域的地方性法規。

創新“人才谷”,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抓好科技領軍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創新型企業家人才隊伍建設;統籌抓好“引育管用”打造人才政策升級版,營造更優人才政策環境;引進和鼓勵院士(團隊)來長投資創業;大力支援高校畢業生在長就業創業,持續優化高校畢業生在長生活和發展環境,確保實現10萬名大學生留長目標。

率先突破科技支撐

2022年,長春市科學技術局將進一步聚焦長春市産業發展需求和科技創新實際,突出全局化、系統化、長效化思維,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貫徹落實《長春市科技創新條例》為契機,全面提升科技創新工作效能。

長春市科學技術局將以全面實施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工程、科技成果本地轉化工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科技創新型企業培育工程、科技人才創新創業工程、科技創新對外合作工程、科技服務業壯大工程、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工程、科技創新生態優化工程等九項工程為主要路徑,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工程,為凝聚創新發展內生動力、支撐産業轉型升級、加快推動新時代長春全面振興率先突破,積蓄新動能、點燃新引擎。

5.jpg

長春希達電子持續研發推動顯示技術升級

鼓勵科技型領軍企業牽頭組建技術創新聯合體、新型研發機構,支援長春紅旗、智慧裝備、固態電池、數字經濟等産學研聯盟發展,加快組建新材料産業技術創新聯盟;推進一汽、長客、吉大、東北師大、光機所、應化所等大企大校大所創新合作;加快長春新區新材料精細化工産業示範園區、經開區光電特色産業街建設,全面推動長春市與科大迅飛等高科技領軍企業開展戰略合作。

“未來五年,力爭實現長春市科技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0%,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000戶,省級以上創新平臺達到200個,累計留長就業大學生超過50萬人,每百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000件,科技成果轉化率高於東北地區平均水準,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於全國水準,科技將為長春市的振興提供支撐。”梁國超説道。

一座城市對創新的重視,體現了這座城市的發展抱負,最終影響著這座城市的發展前景。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長春市正在創新驅動發展的道路上篤定前行。

(編輯:王唯健  責任編輯:趙岩)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