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遼源的文化藝術界,有一大批著名的京劇、評劇和二人轉演員,他們技藝超群,為文藝界的繁榮做出貢獻,在遼源的文藝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跡,其中,李岱、筱蘭芝、楊月樵可稱為最傑出的文藝人,在國內鼎鼎有名。
李岱,1906年出生於河北省撫寧縣留守營鎮西河南莊,原名李運文,藝名李小芳、李筱舫,是中國評劇創始人之一。
1924年,李岱拜金開芳為師,學評劇旦角,後改小生,19歲時把電影《可憐的秋香》改編為評戲,這個戲後來在國內廣為流傳。成為評劇的一個保留劇目。
1929年,李岱又把電影《楊乃武與小白菜》改編成評劇,首演于丹東市永安舞臺,成為許多評戲班的演齣劇目,直到新中國成立後仍然經常上演。李岱在《楊乃武與小白菜》《可憐的秋香》等時裝戲中採用話劇臺步和身段,運用戲曲形式錶演,進一步提高了時裝戲小生表演技巧,獲得評劇用話劇表演藝術的巨大成功。
1935年,李岱在上海組建“陽春戲社”,在上海、南京、無錫、漢口和青島等大城市演出。1937年,他將京劇《鳳還巢》改編為評劇,成為“陽春戲社”的看家戲和保留劇目,新中國成立後仍為許多評劇團經常上演劇目。
1947年2月,李岱先後到鐵嶺、開原參加解放戰爭。1948年,李岱任西安縣儒漢劇團副團長主持工作,此間,他組織劇團排演《九件衣》《仇深似海》《新王寶釧》等現代戲。
抗美援朝時期,李岱編寫京劇《唇亡齒寒》劇本,僅用10天就搬上舞臺,赴長春人民公園等地連續演出10余場,觀眾達10余萬人次。
1952年,李岱任遼源市京劇團團長,組織劇團到東三省各大城市演出,除演出《貂蟬》《群英會》等30余出傳統戲外,還為配合黨的工作演出《九件衣》《唇亡齒寒》《邊疆恨》《劉巧兒》等現代戲。1954年春,李岱經多方努力籌集資金,建成遼源市紅旗劇場,營造了更好的文藝演出氛圍。
1956年,李岱任吉林省文化廳戲曲研究室主任、吉林省百花社主任,主持恢復評劇藝術研究工作和評劇傳統劇目整理、校訂出版工作。挖掘、收集、整理評劇傳統劇目手抄本、記錄本百餘種,親自校訂《楊三姐告狀》《女秀才移花接木》等10幾個評戲劇本,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李岱對發展、繁榮評劇藝術貢獻卓著。1986年,李岱離世,享年81歲。
遼源第一個國家一級演員——筱蘭芝。
筱蘭芝,本名欒繼承,1924年生於瀋陽市郊祝家屯。14歲開始學習二人轉藝術,專學女裝,二人轉稱為上粧。17歲正式拜林玉甫為師。起藝名為欒筱芝,觀眾習慣叫他“筱蘭芝”。
筱蘭芝嗓音沙啞。但是,他很會唱,丹田氣足、板頭瓷實、口齒利落、節奏感強。舞蹈身段優美,做戲認真。在瀋陽、撫順一帶頗有名氣。1943年,黑龍江的二人轉高手程喜發聽説了筱蘭芝,慕名投奔到瀋陽。當天晚上,程喜發和筱蘭芝一副架唱《盤道》,程喜發唱得好,觀眾叫好不斷。從此,他們成為最佳搭檔,一起唱了9年戲。
就在這9年中,筱蘭芝的二人轉技藝爐火純青。他的二人轉舞蹈優美超群,有獨到之處,是他在表演中贏得觀眾的殺手锏。他聲音有些沙啞,又是女粧,一張口聲音很破,觀眾便起鬨叫倒好,還有的起身就要走。每逢這時,他用三場舞就會把觀眾鎮住,起鬨的無語了、離座的重新坐下,當他舞到高潮之處,觀眾竟然叫起好來,可見他高超的藝術魅力。而他的唱功也很了得,開唱嗓音很破,隨著他唱段中的疙瘩腔嗨腔,再帶一點沙音,是越唱越好聽。
有人專愛聽他的唱,也有人專愛看他的舞,他唱的《大西廂》《藍橋》《玉堂春》《劉金定觀星》等劇目令觀眾百看不厭。
1952年3月,筱蘭芝到遼源市地方戲劇團工作,同年11月,參加原遼東省民間文藝匯演,他和著名二人轉藝人張家慶演唱《西廂》,就在這次匯演中,筱蘭芝被譽為“東北二人轉皇后”。他從藝50餘年,1987年,被評為國家一級演員。1995年,筱蘭芝因病離世,享年71歲。
“東北活猴”楊月樵。
楊月樵,藝名小楊月樵,1913年出生於河北省玉田縣鴨洪橋一個梨園世家。扮相俊秀帥氣,從小就受到京劇藝術熏陶,8歲隨父親學戲,父親病故後,又跟伯父學戲。他博採眾長,能夠武生、文武老生、旦角青衣兼演。
楊月樵的武功好,能在一張桌子上翻20多個“小翻”,插手翻8個“虎跳前撲”落地無聲。唱、做、念、打都有自己的藝術特點。他善於隨著人物思想感情變化,刻畫人物形象。楊月樵的大靠戲,敏捷洗練。他在《火燒連營》戲中扮演的趙雲,被火燒後用20個“串翻身”,從上場門到下場門又返回大開打,大槍“清場花”“登式兒”一連串動作,乾淨利落,滿堂喝彩。在《鐵公雞》戲中,他將寬一丈、長一丈多的大旗,揮舞得似巨龍騰空。尤其是他演的猴戲,更是堪為一絕。
1930年,楊月樵開始挑班唱戲,活躍在河北、山西、山東以及東三省,他研究出一套表演方式,利用本身能文能武,有旦角小嗓兒,扮相好的特長施展武生、文武老生、旦角青衣同臺兼演。在一台戲中前演青衣戲《玉堂春》,後演武生戲《鐵公雞》,或前演青衣戲《人面桃花》,後演武生戲《長坂坡》,每個戲演得叫好叫絕。這樣表演要有極強的技藝才能駕馭。楊月樵經常用來打炮的戲碼有武生戲《長坂坡》《伐子都》,文武老生戲《吳漢殺妻》《斬京堂》,青衣戲《玉堂春》《人面桃花》等。他的猴戲《無底洞》《鬧天宮》等更是獨具匠心。
為模倣體驗猴的動態、動相特點,舉手投足和喜怒表情,他將生活中的猴相昇華為舞臺藝術形象,研究出一套表演方式,叫“四法三功一扮”,即身、手、步、棍法,唱念、筋斗、做功,扮相,根據劇情需要靈活展現。那是翻打精巧,棍花華麗,猴相是美、媚、活。
這猴啊,真是讓他演活了,演遍了東北各地,大家稱他“東北活猴”。1953年,李岱到瀋陽大舞臺,邀請楊月樵加入遼源市京劇團,楊月樵從瀋陽帶來20名各種行當演員,充實了遼源市京劇團的班底,四梁八柱得以齊全,遼源市京劇團有了楊月樵的加入,在關東一帶負有盛名。
1957年,遼源市京劇團根據《林海雪原》小説改編了京劇《智擒慣匪座山雕》,楊月樵演楊子榮,他是全國扮演塑造楊子榮英雄形象的第一人。
1975年3月,楊月樵因病去世,享年63歲。
李岱、筱蘭芝和楊月樵是遼源最傑出的文藝人,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精神和藝術財富。
(編輯:趙岩 責任編輯:邢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