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轉,早年稱“蹦蹦”,是隨著東北地區關內移民的逐漸增多及各民族文化不斷的滲透、融匯。在東北大秧歌、東北民歌、東北大鼓的基礎上,吸收河北梆子、蓮花落、驢皮影、太平鼓、霸王鞭、雜技、武術、笑話等多種民間藝術元素而産生的極具東北地域風格的民間曲種,形成了“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嗨嗨”豐富的唱腔與幽默、詼諧、自然、樸實的表演形式,唱詞通俗易懂、貼近百姓生活,以“説、唱、扮、舞、絕”為主要藝術特徵。在吉林省東遼縣,一代代民間二人轉藝人從利用農閒時節“撂地攤兒”開始,一年四季活躍在田間地頭;接著走向專業藝術大舞臺有著三百年悠久歷史的東遼二人轉藝術形式,集東遼河流域各民族先民大智慧之所成,兼收其他地方藝術形式之精華,至今已經傳承到第19代,現約有專業從事二人轉藝術的傳人200多人。
具有濃郁地方風格的東遼二人轉,記錄了東遼河源頭流域各民族先民燦爛的民俗文化的發展脈絡,民俗文化的特色鮮明;她兼收其他戲劇、曲藝等藝術形式之所長,是研究東遼河源頭流域各民族文化藝術在滲透、交融、互補、創新中演變、進化的“活教材”。如今,東遼縣分別於2004年、2008年被原文化部命名為全國唯一一個“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二人轉)之鄉”。
(編輯:趙岩 責任編輯:邢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