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是滿族傳統文化中一個重要部分。心靈手巧的滿族民間藝人把見到的、聽説的、喜愛的人物、景物等都剪成作品,裝飾著幸福美滿的生活。滿族剪紙始於明代,由於對嬤嬤神的崇拜,滿族剪紙産生了《嬤嬤人兒》,這種剪紙是滿族剪紙的代表作;由於對動物神靈的崇拜,《狗》、《龜》、《鵲》、《鹿》、《鷹》等剪紙十分多見,常常作為吉祥物貼在墻上。滿族剪紙內容豐富多彩,如《祭祖》、《挂簽》、《野祭》……長白山區至今尚有許多民間剪紙直接表現這種薩滿祭祀的活動,成為反映滿族習俗、透視滿族文化的珍品。 還有許多滿族剪紙表現了長白山區的自然風貌、生産習俗、節令習俗、婚喪習俗及民間傳説。如記述“棒打獐子,瓢舀魚,野雞飛進飯鍋裏”的系列剪紙;如表現“滿族三大怪:窗戶紙糊在外,大姑娘叼個大煙袋,養個孩子吊起來”的《敬煙》、《搖籃兒》……滿族人是浪漫的,因而滿族剪紙也創作了大量的童話故事。《人參姑娘》、《白山狩獵》、《姐妹易容》……剪紙的每一個故事都反映了滿族人樸素善良、耿直純真的道德風貌。
東遼滿族剪紙是東遼縣重要的民間特色文化之一。作品以粗獷、奔放見長,體現了女真時代的藝術古風,地域性民間藝術元素鮮明,滿族民俗文化痕跡清晰,堪稱東遼河畔璀璨的瑰寶。東遼滿族剪紙,是吉林省遼源市東遼縣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品牌,在造型藝術上體現了女真時期的民俗古風,是滿族民俗文化的完美傳承,其代表性的傳承人是安恕鎮農民白崇仁。
白崇仁,男,1949年5月22日出生,滿族,滿洲正黃旗,巴亞拉氏,中共黨員、初中文化、現居住吉林省東遼縣安恕鎮關門村三組,現為遼源市美術家協會理事,東遼縣民間剪紙協會主席,國家人社部人才中心特邀研究員,全國農民書畫研究會會員,吉林省民間藝術家。
白崇仁自幼承襲了先祖粗獷、奔放、豁達的性格特質與藝術遺風,50多年來,他把民間剪紙創作的視角,定位在本民族民俗文化的發展脈絡與家鄉的時事變遷上,使得滿族剪紙這一傳統的民間藝術形式得以較好地傳承與發展,不失為一項跨越時間與空間的歷史工程。
《白崇仁滿族剪紙·滿族民俗》篇目,詳細地記錄了祭祀、嬰兒出生、成長、婚嫁到終老出殯的全部過程以及滿族先民的衣食住行;《五行八作》篇目,局部再現了老關東人的生産、勞動方式;《二十四孝》篇目,強調、宣揚了滿族先民的道德操守、倫理觀念與敬老美德;《遼源百年》篇目,點滴截取了百年遼源文化進步、文明進步與經濟進步的發展片段;《窗花集錦》篇目,折射出幾代東遼河子孫對祥和、富庶、平安、順達、康泰、美滿的祈願與期冀……《白崇仁滿族剪紙》不是一套簡單意義上的民間美術類圖書,不僅僅具有民間美術的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而且具有東遼河流域滿族民俗文化發展、沿革的學術研究價值,同時具有印證東遼縣乃至遼源地區社會發展的歷史研究價值。
自1975年開始從事民間文藝創作,白崇仁的民間滿族剪紙作品曾獲國家、省、市、縣級大獎43次,其中:國家級3次,省級5次;1993年,被國家人社部人才中心聘為特邀研究員,全國農民書畫研究會會員,吉林省民間藝術家。2007年,以白崇仁為代表的東遼滿族剪紙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列入"吉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産";2008年,東遼滿族剪紙被遼源市人民政府列入"遼源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産";2008年,東遼縣被原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剪紙)之鄉"稱號。
(編輯:趙岩 責任編輯:邢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