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田野綻生機——從農文旅融合樣本看鄉村振興的新實踐

時間:2021-09-09來源 : 吉林日報作者 : 李樊

綠水青山做幕,松遼沃野為席。

松林、流水、花海、人家,星空露營、農事體驗、非遺研學、舌尖盛宴……煥新的村莊、新穎的業態、新鮮的體驗,美了遊客、富了鄉親,勾勒出一幅幅以農文旅深度融合實踐帶動鄉村振興發展的靈動畫卷。

“種”下好風景 育出豐收“田”

近日,長春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在勸農山鎮打造的花海景觀帶進入盛花期,“十里觀花風景路,千畝花田大地景”的美景吸引了絡繹不絕的遊客。

“我們的花海大道總面積約為34公頃,連片種植了近200種花卉,免費向遊人開放。花期預計可持續到10月中旬。”蓮花山林園局園林綠化科張澤偉介紹。

聞訊而來的遊客帶來了新商機。“遊人多的時候,我家的香瓜和葡萄一天能賣兩三百斤。”九台區上河灣鎮樺樹村村民吳麗影樂呵呵地説,旅遊項目提升了田園風貌,也拓展了鄉親們的增收渠道。

走進位於吉林市豐滿區江南鄉阿什村的富饒農場,形態迥異的熔岩景觀、流光溢彩的燈光特效和香氣撲鼻的關東特色美食,讓人流連忘返。董事長李小龍介紹,作為當地的招商引資項目,農場從起初幫助村民修繕豬舍,一步步發展到目前的集觀光休閒、農事研學、餐飲民宿于一體的旅遊打卡地,每年可帶動周邊村民200余人就業。

鄉村旅遊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旅遊憑藉強有力的創新性、融合性和跨産業聯結性,開展諸如創意農業、休閒康養、民俗娛樂、教育培訓、野外拓展等個性化活動,也催生出鄉村民宿設計、融資運管、餐飲住宿、線上預訂、物流等多種關聯業態,發揮出“吸引核+聚集核+地産延伸”的作用。

植入新業態 按下轉型“快進鍵”

曲徑嗅花香,穿林聞鳥鳴。

初秋時節,延邊州龍井市智新鎮明東村裏遊客來來往往,村口停車場裏停滿了小汽車。

蜿蜒的村路兩側,是一棟棟木板籬笆環繞著黛瓦白墻的朝鮮族庭院。往裏走,尹東柱故居、朝鮮族體育運動場、明東學校“吉林印記”鄉村博物館、玻璃陽光房內的時尚咖啡廳、叢林帳篷露營地漸次映入眼簾。不大的小村子,宛如一個花園式小區,傳統文化與現代休閒度假元素交織融合,移步異景的獨特氣韻撲面而來。

從圖們市來到明東村開辦咖啡屋的金香花告訴記者,山清水秀的明東村契合了都市消費者遠離喧囂、親近自然、尋味鄉愁的美好追求,旅遊業越來越火,已經成為她和家人創業興業的寶地。

在我省,立足生産、生活、生態“三生同步”,圍繞農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以鄉村旅遊的快速發展推動一二三産相互滲透、互促共榮的鄉村還有很多。

9月初,集安市太王鎮錢灣村果香四溢,摘桃子、嘗李子的遊客三五成群。説到再過個把月,山地蘋果也將迎來盛果期,年過七十的村民孫北鎖打開話匣子:“俺家的蘋果除了賣鮮果到農貿市場,還能供遊客採摘、在網上銷售、做成果幹,不愁賣!”

鄉親們致富的底氣,源自當地持續將傳統産業與新業態深度融合的實踐。青山環繞、溪水潺潺的錢灣村,在做優水果品質的同時,採取政府引導、黨員帶頭、群眾自願參與的原則,大力發展以民宿、農家樂、採摘、藝術創作、露營基地等多層次沉浸式體驗為吸引核的鄉村旅遊。短短幾年時間,山溝溝裏的錢灣村已經密集打造了50多家採摘園、80多家民宿。2020年,錢灣村共接待遊客2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10萬元。

近年來,我省根據當地的歷史文化和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地培育了以安圖縣和臨江市為代表的資源依託型、吉林市豐滿區為代表的區位依託型、四平市鐵西區為代表的政府推動型、長春市雙陽區為代表的市場依託型和長春市九台區為代表的産業依託型發展模式。

全省鄉村旅遊初具規模,形成了特色,積蓄了潛力。截至目前,白山市長白縣馬鹿溝鎮果園民俗村、通化市東昌區金廠鎮夾皮溝村、白城市通榆縣向海蒙古族鄉向海村等33個鄉村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延邊州敦化市雁鳴湖鎮等3個鎮躋身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鎮(鄉)名單。

匯聚多方力量 邁向鄉村旅遊“升級版”

雖然藏在大山之中,但白山市撫松縣萬良人參小鎮在業內可是聞名遐邇。在當地全域旅遊全産業鏈發展佈局中,萬良人參小鎮當仁不讓地成為最具特色的消費街區之一。

走進萬良人參小鎮,遊客可在長白山野山參博物館一睹“參王”風采,選購人參香皂、面膜等土特産,還能在林林總總的人參宴飯店裏大快朵頤。

“撫松縣的林下經濟資源豐富;貫穿全年的避暑、冰雪旅遊業也為我們帶來源源不斷的客源。我們在實體經營的基礎上,入駐電商平臺,多渠道打開家鄉物産的市場。”2016年從深圳返鄉創業的馬曉彤和邵小偉夫婦,現已摸索出前店後廠、線上線下銷售相結合的發展模式。“就拿藍莓幹這個單品來説,我家日均銷量在3000多單。其中,遊客的復購率很高。”邵小偉説。

不久前,參加“非遺點亮童年”第一期活動的孩子們,來到省級非遺項目“關東泥人張”代表性傳承人張金東的泥塑工作室。展架上,擺滿查幹湖冬捕、關東八大怪等東北民俗題材的泥塑作品。張金東一邊講著民俗故事,一邊細心地教小朋友們用泥巴捏小兔子、小娃娃,現場歡聲笑語不斷。

“我們聚焦非遺等資源,為不同年齡段的消費者設計出體驗草編、捏泥人、面塑、製作中國結、扎染等手藝的文旅産品,希望用實際行動來弘揚傳統文化。”省旅遊協會研學與親子旅遊分會秘書長張競慧説,深入挖掘黑土地上原汁原味的鄉土生活,以農文旅融合的體驗展現白山松水日新月異的變化,是發展鄉村旅遊不可或缺的。

近年來,我省根植特色資源優勢,初步形成以冰雪旅遊為代表的“白色”、以農耕文化為依託的“黑色”、以生態旅遊為基調的“綠色”、以豐收時節為特徵的“金色”、以弘揚抗聯精神為主要文化內涵的“紅色”“五色”鄉村旅遊産品體系。

作為全省旅遊業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旅遊從産品到業態不斷創新擴容,成為疫情後我省恢復最快、首個實現正增長的産品業態,有力拉動了經濟增長。截至7月,全省高等級鄉村旅遊經營單位接待遊客525.50萬人次,同比增長70.54%;總收入2.01億元,同比增長71.66%。

(編輯:徐政煜  責任編輯:邢程)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