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在稻田安家,吉林鎮賚這個地方的“生態農業”有點意思!

時間:2021-08-06來源 : 環球網作者 : 侯佳欣

7月份的吉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為炎熱的時節,也是地裏的莊稼長勢向好的重要階段。

7月21日,“保衛黑土地築牢大糧倉”網路主題活動採訪團走進吉林省白城市鎮賚縣,沿途,地裏的玉米已經一人多高,長勢喜人。而最讓採訪團眼前的一亮的,則是一旁屬於白城市好雨現代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的一處水稻基地。

向前往去,一塊標有“稻蟹共生”文字的大牌子格外醒目。稻田裏,一隻只還沒有手掌大的小螃蟹正在努力找尋著最舒適的“棲息地”,發出陣陣“窸窣聲”,一陣暖風吹過,水稻葉也跟著微微顫動,伴隨著“窸窣聲”形成了一種和諧的生態農業畫卷。

“簡單説,這就是一種‘稻蟹共生’的生産模式,通過養殖螃蟹改變稻田的生態環境。”吉林省好雨現代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土地管理部經理邊忠和介紹説,河蟹能為水稻松土、除草、捉蟲、施肥,而水稻也為河蟹凈化了生存環境。

同時,據記者了解,經過精心培育的蟹田米口感軟糯、氣味香甜,更重要的,這種模式還為種植戶每畝地帶來400-600元收入,實現了共生雙豐收。

與此同時,2015年,該公司引進了直升飛機進行預防稻瘟病、葉枯病等植保作業。

“這種植保作業一天有效噴施基本在15000-20000畝,每畝地用藥和水約在500ml,大大節省、節約了人力和水資源,並且還能有效防治水稻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提高水稻産量。”吉林省好雨現代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産技術部經理龔福鵬介紹説,通過植保飛機作業,近幾年沒有稻瘟病發生,水稻每公頃也增産了1000斤-1500斤。

同時,為實現水稻生産全程機械化,該公司研究團隊針對水稻浸種、催芽生産過程中機械化程度低、勞動強度大、生産標準不規範等情況,建設了100噸/批次智慧化催芽車間兩座,能同時浸種、催芽200噸,可為50000畝地提供芽種要求。

如今,吉林黑土地上不僅有“傳統的”土地保護性耕作,更有“科技量十足”的現代農業的強勢注入,一幅幅如“稻蟹共生”的生態農業美卷,正在眼前的這片黑土地上徐徐展開。(記者侯佳欣 )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