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農科院王永軍:黑土地需在利用中保護 在保護中發展

時間:2021-08-06來源 : 中國吉林網作者 : 陳志文

“萬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糧”,如今,決定我們飯碗中口糧的黑土地卻正在變薄、變硬、變瘦。如何讓黑土地重生?黑土地保護專家們用上了“黑科技”,用養結合,秸稈成了“香餑餑”,無害處理的垃圾也派上了用場……

“保衛黑土地築牢大糧倉”網路主題活動中,中國吉林網採訪了吉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王永軍,聽他深度解讀對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的思考。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王永軍

中國吉林網:黑土是珍貴的土壤資源,吉林省位於中國東北黑土區的核心地帶,在我國糧食安全生産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當前,吉林省黑土地品質如何,面臨哪些問題?

王永軍:吉林省耕地資源稟賦優越,有機質含量高、土壤肥力好、産出能力強,是黃金玉米帶,商品糧出調率達85%以上,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實現“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是攸關中國人的飯碗能否端在自己手中的頭等大事,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就需要黑土地可持續增産增效綠色發展。

但目前,由於長期重用輕養、掠奪式開發,有機物料補充不足、化肥施用不合理以及小型農機具的大量使用,導致我省黑土地土壤結構變劣,有機質數量減少、品質下降,其含量降至2%左右,土壤酸化趨勢也日漸加重。此外,由於化學投入品用量增加,造成了農業面源污染加重。

黑土地正在變薄、變硬、變瘦,黑土可持續利用面臨嚴峻挑戰。

中國吉林網:黑土地保護和治理尤為緊迫,吉林省探索實施了哪些新舉措,防止黑土地進一步退化,恢復黑土地肥力?

王永軍:黑土地需在利用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才能實現永續利用。“萬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糧”,而我省耕地普遍存在有機質質退量減、耕層結構變差變淺的共性問題。探索實施黑土地保護的主要技術是增施有機料(包括作物秸稈還田和增施有機肥)、因地制宜組合實施深耕與保護性耕作、採用分次施肥減量增效技術。

中國吉林網:黑土地保護的核心是對土壤肥力的保護,下一步,將如何實現黑土地的可持續利用?

王永軍:眾所週知,黑土地保護是個漫長過程,土肥、栽培、植保、農機等學科領域優勢互補,統籌建立完整的黑土地保護與利用體系,才能把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利用好,使之永遠造福人民。

在今後很長時期內,我省還需要不斷推進土地適度規模化經營,探索建立適合不同區域的秸稈還田技術模式,促進黑土地用養結合。

未來,將針對畜禽糞便、生活垃圾等廢棄物無害處理、資源化利用,開發新的生物有機肥配合作物秸稈直接還田技術模式推廣應用,實現農業生産與生態功能的有機統一。

(中國吉林網吉刻APP記者陳志文/文  王永軍提供圖片)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