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鏈佈局發力,上海電氣新型工業化未來可期
發佈時間:2024-11-29 10:38:17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吳一凡綠色低碳是新型工業化的生態底色。國家有關部委今年以來持續加強相關政策供給。今年2月,七部門聯合發佈《加快推動製造業綠色化發展的指導意見》。10月,工業和資訊化部新聞發言人稱,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工業綠色低碳發展取得積極進展。
綠色産業蔚然成風,相關企業也揚帆前行。上海電氣近期發佈的“綠色甲醇整合化裝備系統解決方案”“全球最大容量海上浮式平臺用發電機”“燃機大數據中心暨Ai+SIMPLE智慧運維平臺”“環保新冷媒R290高效新能源車用電動壓縮機”等産品,就是行業代表性成果。
近年來,上海電氣在“雙碳”目標指引下,推動風能、太陽能、氫能等清潔能源裝備以及智慧製造、軌道交通等工業裝備的技術創新和産業升級,並且持續深耕海陸空網産業鏈佈局,為助力新型工業化發展提供産品和方案。
生産車間實現低碳化運作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健全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體制機制,對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出明確要求。業內專家認為,綠色發展應成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普遍形態,從而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工業化體系。
逐“綠”前行,成為行業趨勢。這不僅要求企業在技術上實現跨越式發展,更需要企業整個生産鏈向更加綠色、高品質的方向邁進。
上海電氣集團旗下的上海汽輪機廠,已經在生産經營流程、設備能源精細化管理、綠色供應鏈體系等方面實現低碳化運作。該廠負責人舉例説,在生産經營流程方面,該廠通過廣泛應用數字化系統和先進技術,顯著提升設備運作能效及工廠整體産能和資源利用效率。以試點的智慧化車間為例,目前已實現無紙化生産,産能提升25%,部分加工道序時間縮短40%-50%。
傳統産業向綠色化轉型過程中,遇到的普遍性難題是綠色能源不易獲取。如綠色甲醇具有較高的能量密度和低碳屬性,是理想的綠色能源,但是實現規模化生産難度較大。上海電氣目前可以通過風光綠電制氫耦合生物質氣化生産出符合歐盟認證標準的綠色甲醇,從而打造出可大規模複製的“綠色能源+綠色化工”新産業鏈。目前該技術的示範項目正在吉林洮南建設,將於2025年開始批量産出綠色甲醇。
傳統工業向智慧化升級
人工智慧時代,數字化、智慧化在産業升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工業和資訊化部黨組書記、部長金壯龍,今年10月初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説,要推動人工智慧賦能新型工業化;推廣智慧化軟體應用,促進消費終端向強智慧升級。
今年9月份,上海電氣發佈了其全要素多態協同數字供應鏈平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星雲智匯”5.0。該平臺立足於能源和工業兩大陣地,為風、光、火、儲、海、陸、空、網等行業用戶提供更綠色的數字化解決方案,目前已連接了近百萬台設備、産品。
作為老牌國民性企業,上海電氣積累了多年數據資源。如何將過去經驗和新技術結合起來?上海電氣在産品後服務領域,將機理模型與聚類、回歸、卷積等演算法進行融合訓練,來提升産品狀態監測和性能優化的精度與可靠性,去分析設備的運作數據,降低維護産生額外的成本或損失,既為企業節約成本,又能為客戶提供更精準的服務。
在傳統工業改造層面,上海電氣推動産業鏈各環節的數字化、智慧化轉型。具有110年曆史的上海人民電器廠,其生産模式已由智慧産線替代,比傳統生産模式提高了幾倍的效率。智慧産線全部由上海人民電器廠智慧製造團隊主導設計,充分考慮到企業的運用實際和柔性生産。廠長徐瑞忠説,智慧産線的應用,降低了勞動強度、釋放了勞動力,這不僅讓技術工人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新技能,也提升了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企業推進“海陸空網”産業鏈佈局
多産業鏈協同發展是不少大企業的特色。有專業人士指出,産業鏈現代化的進程是一場全方位、深層次的變革,不僅要聚焦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與短板補齊,還應關注價值鏈各環節的價值增值。
作為具有代表性的綜合性高端裝備製造企業,上海電氣不僅在傳統能源裝備領域持續鞏固優勢,更在核電裝備製造産業鏈、船舶工業産業鏈、陸上交通産業鏈、航空航太産業鏈、智慧電網産業鏈等多個關鍵産業鏈上取得顯著突破,有力驅動産業經濟新增長。
近年來,上海電氣全面佈局了智慧電網、新能源汽車和軌道交通板塊;還通過提供自動化鑽鉚系統、複合材料系統等關鍵産品及整合服務,積極參與飛機製造過程。此外,上海電氣還涉足飛機重要子系統及零部件的製造,以及航太專用設備的研發與生産,助力中國航空航太工業蓄勢騰飛。
除了在海陸空網産業鏈的積極佈局,上海電氣還擁有國內配套最全的核電裝備製造産業鏈,其核電産品既包括核島主要裝備,也包含常規島等主要裝備,例如汽輪機、發電機、大型鑄鍛件、儀控儀錶、備品備件等。
上海電氣集團副總裁賈廷綱表示,面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上海電氣堅持走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之路,在能源裝備領域加快推動煤燃和風光儲氫等綠色高效發展的步伐。在工業裝備領域,深化自動化裝備、化工裝備、工業基礎件等産業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轉型,推進海、陸、空、網等産業鏈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