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思政新篇章:外語教育中的思政創新與人才培養
發佈時間:2024-11-25 14:02:41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吳一凡隨著新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中國式現代化不僅為國家的繁榮富強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教育領域,尤其是思政教育的革新與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在這一宏大背景下,外語教育作為連接世界、培育國際化人才的重要橋梁,其地位和作用愈發凸顯。如何在傳授外語知識的同時,有效融入思政元素,培養出既精通外語又具備深厚家國情懷的高素質人才,成為教育領域亟待破解的課題。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交流合作日益頻繁,各種思潮相互碰撞。外語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一方面要滿足學生對多元文化和先進知識的渴望,提升其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要堅守教育的政治屬性和價值導向,確保培養出的人才能夠堅定地維護國家利益和形象。外語教育必須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將思政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使學生在跨文化交流中增強民族自信,在國際舞臺上傳播中國聲音。
一、深植本土文化,築牢外語思政根基
于新時代外語教育的廣袤版圖中,中華傳統文化乃是課程思政建設的穩固基石與源泉。儒家所倡導的仁愛、禮義等核心價值觀念,道家秉持的自然、和諧之哲理思想,以及歷史長河中無數仁人志士所展現出的忠誠、勇敢與智慧等高尚品質,均構成了思政教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珍貴資源寶庫。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與高等院校理應積極作為,引導廣大外語教師深入挖掘並提煉這些思政元素,使其自然且巧妙地融入外語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
借助中外文化的對比剖析,外語教師能夠引領學生深刻領略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從而有效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通過對歷史典故的深入闡釋與解讀,學生倣若穿越時空隧道,與古代先賢展開智慧與情感的深度對話,真切感受其偉大的精神力量;憑藉對經典文學作品的細緻賞析,學生得以在字裏行間品味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深邃內涵。如此教學範式,不僅能夠顯著加深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與理解,使其在內心深處産生強烈的認同感,更為課程思政的紮實推進奠定了堅實厚重的文化底蘊基礎。恰似汩汩清泉,潤澤著學生的家國情懷心田,讓外語課堂煥發出別具一格的生機與活力,閃耀出思政教育的璀璨光芒。
二、營造和諧生態,培育外語思政沃土
思政教育的穩健發展與繁榮興盛,離不開和諧有序、積極向上的教育生態環境的有力支撐。教育管理部門作為教育政策的制定者與引領者,應當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精心制定並出臺一系列旨在促進思政教育高品質發展的政策法規與制度措施,將教師的思政素養納入教師綜合評價體系的關鍵指標範疇。此舉措旨在從制度層面激勵廣大教師高度重視並踴躍投身於思政教育工作實踐,持續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思政素養水準和教學業務能力。
高等院校及其下屬院係在落實思政教育政策過程中,需積極響應號召,通過設立思政教育專項基金項目、提供豐富多元的專業發展培訓機會等方式,為教師思政教學能力的提升提供堅實可靠的物質保障與智力支援。與此同時,高校還應致力於精心打造開放包容、充滿活力的校園文化氛圍環境,大力鼓勵師生之間開展廣泛深入的交流互動與思想碰撞。在這種輕鬆愉悅、自由民主的校園文化氛圍中,思政教育猶如春風化雨般,潛移默化地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實踐之中,逐漸成為學生成長成才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關鍵組成部分,為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與綜合素養提升提供肥沃的土壤與良好的環境。
三、師生互動偕行,共撐外語思政梁柱
課程思政建設的深入推進與成效彰顯,離不開師生之間的緊密協作、共同成長以及相互成就。教師作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與導航者,應當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以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質、嚴謹的治學態度以及規範的言行舉止為學生樹立起光輝的榜樣形象。在開展外語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專注于外語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更要注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擔當精神。
而學生群體則以其獨特新穎的視角、活躍敏捷的思維以及敢於質疑批判的精神特質,持續不斷地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與創新意識,為教師的教學改革與創新實踐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活力。這種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良性迴圈模式,恰似為課程思政建設之大廈築牢了堅實穩固的梁柱框架,有力地支撐起課程思政建設的整體架構和體系。在這一互動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身的觀點見解,勇於提出問題並展開深入探討與挑戰;學生則應秉持虛心求教的態度向教師請教學習,認真汲取新知識、新思想,在師生之間思想火花的頻繁碰撞與深度交融中,共同推動課程思政建設向著更高水準、更深層次邁進。
四、科教相長聯動,催綻外語思政繁花
科研與教學的深度融合互動,乃是提升思政教育品質與效果的關鍵核心所在。外語教師應當善於將自身的科研成果巧妙轉化為生動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教學案例資源,以豐富教學內容和優化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吸引力與感染力,使學生在充滿趣味與啟發性的教學情境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思政教育的熏陶與滋養。
與此同時,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亦為教師科研創新提供了豐富多元的靈感源泉與素材基礎。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所反饋的問題困惑、所提出的觀點見解以及所展現出的質疑挑戰精神,能夠有效促使教師不斷反思教學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進而積極主動地探索改進教學方法與策略,推動教學與科研之間形成良性互動迴圈發展的良好格局。這種科教緊密結合、相互促進的互動模式,不僅能夠切實提升思政教育的實效性與針對性,還能夠為外語教育的創新發展注入動力源泉,為學生營造出一個既能夠習得紮實語言技能,又能夠拓展廣闊思想空間與精神境界的優質教育環境,猶如在教育花園中催綻出絢麗多彩的思政繁花,散發著迷人的芬芳與魅力。
五、構建協同體系,構築外語思政高地
置身於新時代的浪潮之中,面對紛繁複雜的挑戰與前所未有的機遇,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協同機制將成為思政教育創新發展的必然趨勢與戰略選擇。外國語學院與馬克思主義學院之間的深度合作與協同聯動,為思政教育與外語教育的有機融合提供了堅實有力的平臺支撐與資源保障。通過共同組建跨學科教學團隊、聯合製定一體化教學大綱與教案等創新性舉措,能夠充分發揮各自的學科專業優勢與資源特色,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整合與共用互補,提高教學資源的配置效率與利用效益,進而顯著提升教學效果與品質水準,為培育造就一大批兼具國際視野與深厚家國情懷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提供了堅強有力的制度機制保障與人才培養支撐體系。
此外,高等院校還應當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積極尋求與社會各界的廣泛合作交流機會,通過積極引入校外優質教育資源,舉辦各類高水準學術研討會,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等多元化方式途徑,有效拓寬學生的視野格局和社會閱歷,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與個人成長奠定堅實牢固的基礎。在協同機制的強力推動引領下,思政教育不再局限于校園內部的狹小空間範圍,而是實現了與社會大環境的緊密相連、深度互動與協同發展,共同構築起新時代思政教育的新高地與新境界,展現出思政教育的強大生命力與廣闊發展前景。
六、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理念,引領外語思政新航向
在新時代的宏大背景之下,將中國式現代化理唸有機融入課程思政建設體系之中,將成為引領教育改革創新發展的全新方向與重要使命。借助精心設計的案例教學、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等多元化教學方式方法,引導學生深入透徹地領會感悟中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所取得的舉世矚目偉大成就以及蘊含其中的深刻思想內涵與價值理念。通過這些生動鮮活的實踐教學活動,能夠使學生真切感受到國家蓬勃發展的強勁脈搏與日新月異的進步變化,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與民族自豪感,使其自覺將個人的成長髮展與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
與此同時,注重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與實踐操作能力亦是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任務目標之一。通過巧妙引導學生密切關注社會熱點焦點問題、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各類科研項目實踐活動等方式途徑,充分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與創新意識,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水準,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與社會貢獻奠定堅實可靠的基礎。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理念的課程思政教育體系,不僅能夠有力地促進學生家國情懷的培育養成,更能夠為學生成長為具有國際競爭力與影響力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與智力支援,猶如為學生在知識海洋的航行中精準引領了課程思政建設的正確航向,使其能夠在時代的浪潮中乘風破浪、奮勇前行,駛向成功的彼岸。
新時代賦予外語教育培養國際化人才的重大使命與責任擔當。在課程思政理念的引領下,外語教育已然跨越了單純語言技能傳授訓練的傳統範疇,逐步轉型升級為學生思想成長成熟與精神塑造培育的關鍵重要陣地。通過深入挖掘中華本土文化內涵、精心營造和諧教育生態環境、積極推動師生互動協同成長、大力促進科教融合創新發展、著力構建協同育人機制體系以及有機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理念等多維度全方位的努力探索與實踐創新,我們有充分的信心與決心推動思政教育與外語教育實現深度融合發展與創新突破。在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我們致力於培育造就一大批不僅精通外語語言技能,更具備深厚家國情懷、勇於擔當時代重任的高素質公民群體。讓我們攜手並肩、砥礪奮進,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中用心書寫外語教育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發展的嶄新篇章,為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貢獻智慧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有力的人才支撐與智力保障。(南昌工程學院、羅國太)
〔基金項目〕本文為江西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編號:22YB242)的階段性成果。
羅國太,南昌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