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隨幼兒興趣,尋找遊戲“拐點”

發佈時間:2024-11-22 11:29:57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吳一凡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陳鶴琴的“活教育”告訴我們:教育是一個以興趣為引導而不斷展開的具有生命意義的過程。興趣是物我同化的境界,見物而有所感觸謂之“興”,心嚮往之且景行行之謂之“趣”。在一日生活中,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産生興趣後,課程也就出現了。

重識興趣,探究根源

《幼兒園保育教育品質評估指南》中反覆強調教師要能發現和支援幼兒感興趣的話題,識別幼兒以新的方式主動學習,這些都確認了興趣的重要性,明確它是幼兒獲得發展的有意義學習過程的起點。在一次戶外自主遊戲結束時,幼兒欣欣畫好自己的遊戲故事,來請老師幫忙記錄。欣欣説:我在玩滑滑梯的時候,看見我們幼兒園的樹旁邊有兩個“小怪物”,手拉手,長長彎彎的、在那裏一動不動。説到這裡的時候,很多小朋友圍過來了,對欣欣的這個“小怪物”來了興趣。老師看到孩子們這樣的執著,就隨著孩子們去探個究竟。“這個像一個爪子。”“這個好像是一種蔬菜,叫什麼,我叫不出來。”“這個是葫蘆吧。”……“這個我認識,是老絲瓜。”“不對,絲瓜是綠色的,這是褐色。”“是絲瓜,我家菜園有,嫩時是綠色,現在老了是褐色的,明天我家裏帶一個來。”好,好,好。大家都期待安安明天帶來“小怪物”。

追隨興趣,實踐體驗

興趣是學習者持續學習與探究的動力,為使幼兒在探究“小怪物”這一活動中的探索學習更具內驅力,我們以問題為導向,有條不紊地引導幼兒的興趣和學習向前推進。老師首先從幼兒的自主探究的對話中提煉關於“小怪物”的問題:如“小怪物”真的很怪嗎?為什麼嫩的時候是綠色皮,老了變成褐色?現在還可以吃嗎?看有一個地方脫落了一個塊皮,裏面是一根根的,好像還有一顆黑色的東西。讓幼兒帶著問題,分小組討論自己希望得到的答案,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觀點。其次與幼兒一起梳理探究的思路,不斷調動幼兒積極性與主動性。如“要想探究這一顆顆黑色的是什麼,我們可以怎麼辦?”“有誰知道一根根經絡有什麼用途?”於是第二輪探索激勵地展開。通過解剖絲瓜絡、已有經驗的交流,知道了絲瓜絡可以做藥、可以洗鍋碗等。

延續興趣,拓展探索

幼兒的興趣具有偶發性和不確定性,在遊戲活動中,讓幼兒始終保持興趣,才能深人地探究學習。為此,我們提供給幼兒更多自主探索的材料與空間,讓幼兒不斷地突破自我,尋求到探索的樂趣。現在正值秋季收穫時節,教師敏銳地意識到這次是幼兒了解、掌握植物知識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於是,抓住這一契機,教師在班級的課程微審議後,延續幼兒興趣並提供有效的學習支架,在科學探索區放置了老南瓜、葫蘆、冬瓜、蒲瓜,還放了一些板粟、麻粟、蒼耳等野生果子,讓孩子們去探索更多“小怪物”的秘密。

由此可見,教師從兒童的立場、兒童的興趣架構課程,放手探究並支援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才能讓幼兒的學習看得見、走得遠、習得深。(臨安區大園新城幼兒園 朱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