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鬢傾情書絳帳,莘莘學子綻芬芳
發佈時間:2024-11-19 15:20:55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吳一凡——記湖南省新寧縣第一中學化學老師鄧青華
初冬清晨的湖南省新寧縣第一中學校園裏,沒有一絲寒意,師生早早就開展起來的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讓校園“熱鬧”得更有溫度。在九年級創新班教室裏,學生們埋頭認真地寫著作業,筆尖在作業本上“沙沙”作響,如同行雲流水。班主任鄧青華老師看著學生們勤奮上進的模樣,幸福地笑了。
(圖為鄧青華老師在輔導學生學習)
鄧青華,一位化學教師。自2004年于湖南科技大學化學系畢業進入新寧縣第一中學任教至今,她已在這裡工作了整整20年。“能在一所學校從一而終耕耘不輟,對一門課程苦心孤詣研習到老,無疑是一件特別美妙的事情。”鄧青華説,于她而言,與教育的相遇,是一次最美的相遇;與新寧第一中學的相識,是一場最美的愛戀;與無數莘莘學子的書林漫步、學海遨遊是一生有緣的相聚。相遇、相識、相聚經由歲月生命便有了厚度,一切便有了光彩。
以學為舟,永做志在遠航的“新人”
鄧青華深知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要想讓孩子得到一碗水,自己必須是一片廣袤的深海。因此,在教育的道路上,鄧青華非常注重與時俱進,從未停止過學習和探索的腳步,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準。
在工作中,鄧老師秉持謙遜好學的態度,向身邊所有的老師學習,揚長補短,促進自己教育素養的不斷發展。在實際教學中,她認真思考每一個教學環節,不斷探索更適合中學生的教學方法。她總是以“我可不是什麼資深教師,我是一個新人”這樣的心態來對待自己的教學工作。在每次教學交流活動時,都能以新人求學的心態積極準備、認真參與。通過一次次的自我反思、推敲實踐,她的教學水準始終出類拔萃。
在業餘時間,鄧青華老師也沒有放鬆自己的學習,她還常常會去圖書館翻閱有關資料,上網搜尋參考一些優秀教師的案例,並汲取他們好的教育教學方法,融入到自己的教學中,力求讓每一堂課都充滿趣味性和實效性。
正是因為鄧青華老師這種以學為舟,不斷探索、永做志在遠航的“新人”精神,使她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越走越寬,讓她才能夠在多次教學比賽中脫穎而出,獲得邵陽市賽課多次一等獎、邵陽市實驗技能大賽一等獎等榮譽稱號。同時,她所帶出的學生也屢屢斬獲各類競賽大獎,為學校爭得了榮譽。
以信為橋,喚醒“刺頭班”的希望
在難得的休憩時間裏,鄧青華老師最愛做的事情,就是翻開辦公室抽屜,輕輕地拿出一疊保存完好的信件,逐一抽出展閱。這些信件,如同她教學生涯中的一串串珍珠,記錄著她與學生之間的深厚情誼和感人故事。
2023年上學期,鄧青華老師臨危受命,接手了初三46班這個出了名的“刺頭班”。這個班級的狀況令人堪憂,學習成績差、思想滑坡嚴重,打架鬥毆、頂撞老師、課堂紀律混亂等問題層出不窮,整個班級仿佛陷入了“集體躺平”的泥沼。
然而,鄧青華老師並沒有像前任班主任那樣感到無可奈何,她有著自己獨特的教育智慧,以一種獨特而溫情的方式開啟了對這個班級的拯救之旅。在接手後的第一週,鄧老師沒有選擇批評與責罵,而是通過細心的觀察,不動聲色地給全班同學每人寫了一封誠摯的信。這些信就像是一把把精準的鑰匙,針對每個同學的具體情況進行了細緻的“號脈與診斷”。在信中,她擺事實、講道理,並且因人而異開出了最溫和的“處方”。
寫信的時候,鄧老師或許並沒有期待會有回信,畢竟這個班級的情況如此特殊。但令人驚喜的是,她最終收到了56封回信,全班同學無一遺漏。孩子們在展閱信件後,被老師的真誠所打動,紛紛拿起筆,用最傳統的方式表達了對老師最質樸也最崇高的尊重。這種尊重源於鄧老師對他們的用心,以心換心的力量在這一刻得到了最完美的詮釋。這56封回信,不僅僅是簡單的紙張,還是孩子們內心深處被觸動後的回應,更是師生之間心靈溝通的橋梁。
以心換心的力量是巨大的。經過僅僅兩周的沉澱整頓,這個班級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孩子們像是脫胎換骨一般,以前的陋習減少了,對學習的熱忱也與日俱增。在中考中,班上有七八位同學成功逆襲,考上了一中的高中部,而其餘的同學在結束初中生涯時,也用堅定的眼神向鄧老師傳達了“請放心,我們未來不會放棄”的信念。鄧青華老師用她的愛與耐心,如春風化雨般滋潤了這些曾經“乾涸”的心田,讓希望在這個班級重新生根發芽。
以愛為燈,照亮學生成長之路
自踏上三尺講臺的那一刻起,鄧青華老師就深刻地意識到自己肩負著雙重的擔子,一頭是義務,一頭是責任。她的心中裝著兩樣東西,一個是良心,一個是愛心。在鄧青華的教育理念中,“嚴師、慈母、摯友”是她一直秉持的原則。在班級管理中,鄧青華既是一位嚴師,又是一位慈母。她對學生的要求十分嚴格,無論是學習還是紀律,都容不得半點馬虎。但同時,她又像一位慈母一樣,關心著學生們的生活和情感。每當有學生遇到困難或挫折時,她都會第一時間給予他們溫暖和關懷。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她始終以良心為準則,以愛心為動力,用心去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並給予他們充分的肯定和鼓勵。此外,鄧青華還是學生們的摯友。她總是能夠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想法和需求。她善於傾聽學生的心聲,與他們分享生活的點滴。在她的陪伴下,學生們不僅學到了知識,更學會了如何做人、如何處事。
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人都知道,後進生是“最難啃的硬骨頭”。鄧老師深知,“後進生”並非真正的差,很多時候是外界因素或者缺乏正確引導導致他們暫時迷失。在她眼裏,成績差且“有問題”的後進生,就像迷失在黑暗中的孤雁,更需要老師的鼓勵和培養。從教二十年,鄧青華老師始終將目光聚焦在後進生身上,滿懷激情面對這項充滿挑戰卻又意義非凡的“搶救性”工作。“毫不諱言,這是一項真正的技術活,需要老師拋棄膚淺的情感立場和輕率的價值判斷,去敏銳地捕捉那些隱藏在他們身上如同火山熔岩般翻涌噴薄的潛力。”鄧青華一臉嚴肅地説道。她接著講述了自己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如何在後進生的心田裏播撒下希望的種子,用耐心和愛心去澆灌,靜待花開的小故事。
曾經高二有一位叫小宇的男生,他幾乎每科都不及格,還沾染了抽煙喝酒、打架鬥毆的惡習,並且經常對老師頂嘴。這樣一個在很多人眼中已經“無藥可救”的學生,在鄧老師眼中卻是一個有著無限可能的孩子。鄧老師沒有看輕他,而是放低姿態與他深入交流。她一針見血地指出小宇內心深處的自卑,以郭敬明為例,告訴他即使身體瘦小、成績不好,只要心理強大,不放棄夢想,同樣可以在其他領域取得成功。這一番話猶如一道光照進了小宇黑暗的內心世界。此後,鄧老師每晚都把小宇叫到辦公室,耐心地幫他輔導作文、講解數學難題、背誦政治、歷史。在鄧老師的悉心教導下,小宇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最終在高考中以606分的優異成績順利升入重點大學。
班上還有一位女生,家庭的不幸讓她成為了“棄兒”。父母離異後各自重新組建家庭,她只能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家庭經濟困難使她自暴自棄,成績也處於班上倒數水準。鄧老師在了解情況後,積極為她在學校申請助學金,還多次自掏腰包接濟她的生活費。同時,鄧老師不斷地開導她,告訴她貧困不是自卑自棄的理由,鼓勵她要努力改變現狀,不要讓現在的生活成為未來孩子的復刻。在鄧老師的關心和幫助下,這個女生逐漸走出了陰霾,性格變得開朗起來,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正是因為鄧老師這種真誠的付出,她與學生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紐帶,也讓她在學生們心中有著極高的威望和地位。每當她嗓子嘶啞時,總會有學生偷偷地放幾顆潤喉片在她的桌上;當她難過時,細心的學生都能發現,並寫小紙條、畫畫來安慰她;當她生日時,即使已經畢業的學生,也會用最質樸的方式,帶給她各種意外的驚喜。這種師生之間的深厚情誼,是鄧老師多年來用心經營教育的最好回報,也是她教育理念成功的生動體現。
鄧師壯志育賢良,執鞭只為啟靈光。青鬢傾情書絳帳,莘莘學子綻芬芳。鄧青華老師用智慧與大愛賦能新時代教育事業,用樸實與無華的言行書寫屬於自己的教育篇章,家長有效成長,獲學校、家長和學生交口稱讚。鄧青華先後獲得邵陽市賽課多次獲一等獎、邵陽市實驗技能大賽一等獎、邵陽市優秀青年志願者、新寧縣“骨幹教師”“優秀共産黨員”“師德師風標兵”“禁毒先進個人”“巾幗建功標兵”等榮譽稱號,所帶出的學生也屢屢斬獲各類競賽大獎。
“在這條註定並不平坦的道路上,我願意有所放棄,更願意有所堅守、有所背負。”談到今後的教育之路,鄧青華老師説,她將繼續用自己的愛與智慧在新寧縣第一中學的校園裏,探索教育的真諦,傳遞教育的溫暖與力量,追求更高的教育境界。(陽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