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重症診治全國重點實驗室:勇立科技創新潮頭

發佈時間:2024-07-23 11:22:05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郭頂

浙江大學傳染病學科帶頭人、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院士參加浙江省委常委(擴大)會議,聆聽學習會議精神,並及時向實驗室傳達,要求全體成員凝心聚力、奮發進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激發創新驅動力。

浙江大學傳染病學科在李蘭娟院士帶領下,以保障人民健康為中心,圍繞重大和新發傳染病防治的國家重大需求,發揮臨床與科研緊密結合的優勢,鑄就了全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協同創新中心、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醫學中心、國家重點學科等感染病領域國家高能級科技創新體系,取得了一系列的理論創新與技術突破,應用於臨床實踐,保障了人民生命健康。在最新公佈的中國醫學院校科技量值排行榜中,學科連續十一年蟬聯榜首,在我國傳染病學科技創新方面持續領航。

一、敢為人先,勇於創新,在攻克病毒性肝炎中取得一系列具有引領性的重大理論突破和技術創新,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創新團隊獎

李蘭娟院士自1986年起艱苦攻關,根據肝衰竭病理生理特性,創新人工肝治療機理,攻克了治療過程中易出血、低血壓、嚴重內環境紊亂等難關,率團隊成功創建了李氏人工肝新技術,確定並不斷拓寬人工肝適應證,優化和標化治療流程。這一中國原創成果得到了國際同行的高度關注和認可,更值得一提的是有效突破了傳感、控制等方面技術,成功研製新一代Li-ALS治療儀,入選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該治療儀已經獲批醫療器械註冊證。

為了挽救更多的肝衰竭患者生命,李蘭娟院士帶領團隊積極推廣Li-ALS至全國31個省市300余家醫院,  為守護人民健康做出了重大貢獻。李蘭娟院士作為我國人工肝事業的開拓者和領軍人,還建立起覆蓋全國的肝衰竭與人工肝臨床、科研協同創新體系與人才團隊;主持制定我國首部《非生物人工肝治療指南》、《肝衰竭診療指南》,規範了全國人工肝治療技術體系;連續主辦13屆國際暨全國肝衰竭與人工肝會議;人工肝研究成果被亞太肝病學會(APASL)納入《慢加急型肝衰竭專家共識》,彰顯了我國在肝衰竭、人工肝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

二、獨闢蹊徑,見微知著,首創感染微生態理論,提出微生態干預保障人體健康新技術新策略,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1994年,李蘭娟院士敏銳發現肝衰竭與腸道微生態失衡密切相關,由此開啟了感染微生態研究的先河。她帶領團隊承擔細菌耐藥和微生態等包括“973”在內的多項科研項目,歷經長達10餘年的研究,將微生態學理論引入感染和肝病研究領域,創建了“感染微生態”新理論。

2002年,李蘭娟主編了首部《感染微生態學》專著,對規範我國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促進微生態製劑的産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更為突出的是,李蘭娟院士首創微生態失衡標準,率先提出維持微生態平衡救治重症感染策略。相關成果在Nature等發表,入選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等獎、創新團隊獎等,而且李蘭娟院士當選國際人體微生物聯盟(IHMC)主席。

浙江大學傳染病學科取得的上述成果不僅是對國家衛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生動注解,更是學科帶頭人李蘭娟院士當好科技前沿的開拓者、重大任務的擔綱者、青年人才成長的引領者、科學家精神的示範者的踐行範例。浙江大學傳染病學科將在教育、科技、人才等方面持續發力,通過引育一批國際一流的人才和創建科技體制機制創新模式,聚焦傳染病重症診治應用基礎與轉化研究,闡明病原體致病規律和重症化機制,研發重症智慧診斷和精準救治新技術新策略,建成體現國家意志、國際領先的重症診治戰略科技力量,持續服務國家醫學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造就大批創新人才,産出更多更好的科技創新成果,提升我國感染性疾病診療水準,為人民健康福祉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