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和社區|“綠色同行 變廢為寶”激活生態可持續新引擎
發佈時間:2024-07-19 16:01:0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郭頂社區是生活垃圾分類的最後一米,每一戶都是實施垃圾分類的主陣地。聚和社區作為承載著深厚農耕文化底蘊與現代化城市生活交融的典型涉農社區,隨著近年來城鎮化步伐的加快,社區居民的生活方式亦悄然變遷,傳統生活習慣與現代環保理念的碰撞,使得部分居民在垃圾分類認知與實踐上存在短板。
自《成都市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于2021年3月頒布實施以來,聚和社區積極響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號召,圍繞生態環境保護與高品質發展戰略,全面推廣垃圾分類。旨在通過做好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和分類投放工作,加強宣傳教育,提升環保意識,引導居民跨越從農村到城市生活方式轉變中的環保認知鴻溝,共同構建綠色低碳的社區環境。
建立環保隊伍,保障綠色行動持續
在倡導垃圾分類工作中,核心點是“人”,關鍵點在於“人的垃圾分類意識”。為了打好垃圾分類這場拉鋸戰,社區堅持黨建引領社區發展治理,以社區廚余果蔬垃圾的資源化處理為切入口,挖掘熱心居民參與到垃圾分類工作的宣傳和倡導中,推動了社區“變廢為寶”健康環保隊的成立和發展。
社區環保隊最初由2020年成立的天悅環保隊和2023年山水四季城環保隊合併而來,自其出現便一直活躍在社區垃圾分類的“最前線”。隨著該隊伍活動的不斷開展,以及凈水行動、空氣凈化行動等活動規模的不斷擴大,他們逐漸成為社區垃圾分類工作開展的中堅力量。環保隊成員結構多樣,涵蓋了社區原有居民、退休人員及新市民共140人,其中包含20名黨員群眾與120名普通居民,充分彰顯了社區多元參與的活力。此外,為加強隊伍行動的續航能力,隊伍還創新施行“每週服務1小時,最暖是聚和”服務回饋機制,實現製作、分享-積分-兌換的三個閉環,有效激發了社區內垃圾分類工作內生動力。
創新分類模式,實現資源迴圈不息
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是地球上唯一一種不斷增長、永不枯竭的資源。“變廢為寶”健康環保隊成立之初就立足於“變廢為寶廚房裏的公益”這一核心內涵,將探索垃圾分類過程中的資源迴圈利用新模式作為主要工作方向。
基於這一理念,社區環保隊將“垃圾分類之環保酵素篇”作為活動主線,開啟了以“環保酵素”為代表的低碳環保健康新風尚。一方面,他們引導生活在附近的居民們主動將餐前廚余垃圾進行分類投放,再將這些垃圾進行集中處理。另一方面,又常態化邀請居民們一起參與酵素製作、分享經驗,以及開展宣傳環保酵素製作及應用、噴灑環保酵素稀釋液凈化空氣、凈化下水道、下雨天凈化雨水道、製作土肥皂和手工皂等多種類型垃圾分類主題活動。通過日積月累的引導和實踐,聚和社區把廚余垃圾這件“小事”變成了趣事,讓垃圾分類成為居民的一種生活習慣。目前,該團隊已經通過公益微創投方式不定期開展了“把手共建綠色美好家園”“環保酵素製作·助力‘四美’聚和”等30余場活動,拓展了垃圾分類的廣度與深度,為共建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基礎。
構建激勵機制,確保分類動力永續
面對複雜的垃圾分類精準投放知識,以及長期性的垃圾分類推動工作,如何保障垃圾分類工作的可持續開展一直是困擾社區的難題。經過多次沙龍討論會的開展,社區環保隊決定發揮居民主觀能動性,通過建立垃圾分類的積分獎勵系統、引入社區參與的模式,激發更多居民關注和參與社區環境治理。通過這個制度,社區居民可以在日常垃圾分類和參與社區環保自組織隊伍製作肥皂活動中獲得積分,當積分經過一定積累後即可兌換領取到相應的物資。這種以垃圾換資源的形式,極大程度提升了居民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同時也讓他們在垃圾分類的過程中從配合者角色逐步轉化為推進者。
在環保隊長久以來的辛勤努力下,原本在涉農社區屬於陌生概念的垃圾分類,如今已在聚和社區蔚然成風,不僅極大地提升了社區的人居環境品質,還促進了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下一步,聚和社區還將繼續以垃圾分類為引領,深化探索生活垃圾“就地處理、變廢為寶、綠色迴圈”的新場景新模式,不斷扮靚公園城市風景線,進一步詮釋新時代下的生態文明建設,共繪生態文明建設的美好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