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市赫山區新市渡鎮:插上電商“翅膀”,涼蓆産業再次騰飛
發佈時間:2024-07-19 16:06:3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趙茜伴著機器轟鳴,工人緊盯著一塊塊竹片,認真篩選;坐在桌子前,手腳麻利的婦女熟練地穿針引線,把竹片穿成一張張涼蓆;對照電腦上密密麻麻的訂單資訊,發貨員有條不紊地檢驗商品、打包、發貨……夏日炎炎,正是涼蓆銷售的旺季,7月16日,走進赫山區新市渡鎮歐公店村、高衝村等地,記者見到了涼蓆廠家加足馬力生産、爭分奪秒銷售的火熱場景。
“借助電商銷售渠道,我們今年的銷售額已經突破了2000萬元。”“90後”返鄉創業大學生劉潤聰是竹郎竹製品公司的負責人,談起今年的銷售情況,他滿面笑容。
時間拉回到四五年前,也就是劉潤聰剛從父輩手裏接過“衣缽”的時候,這位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年輕人,對家鄉涼蓆産業的發展前景並不如現在這樣樂觀,甚至一度陷入了迷茫。
迷茫的不止劉潤聰一人,可以説當時整個涼蓆産業的從業人員都陷入了“陣痛期”。“以前都是粗放型發展,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很少考慮生産環節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新市渡鎮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辦公室副主任羅聲明介紹,在鼎盛時期,全鎮涼蓆生産經營戶有1200多家,其中規模加工廠近40家,從事涼蓆生産的工作人員超過1.2萬人,年産值達4億元。可當時大家的環保意識不強,污水直排是常態,對環境造成了影響。所以當政府開展環保集中整治工作後,無法達標的小作坊逐漸被淘汰,全鎮從事涼蓆生産和加工的企業從1200多家銳減至100多家。
羅聲明告訴記者,為助力涼蓆産業轉型升級,鎮裏牽頭建起了涼蓆産業園,要求全鎮涼蓆生産企業把有污染的“濕拋”環節放在産業園。為集中處理污水,産業園還配套建設了污水處理廠,確保污水不外排,並得到迴圈利用。産業園負責人符大宏表示,園區每天能加工近3萬公斤涼蓆竹片,加上機械化生産,企業的産能得到了很大提升。
“産量上升了,利潤空間卻下降了。”做了20多年涼蓆生意的李定牛算了一筆賬,以前涼蓆産業的利潤有50%,隨著人工、加工、運輸、物流等成本的上漲,産業利潤只剩10%左右。“利潤下降,就只能‘薄利多銷’,拓展銷售渠道是關鍵。”在這樣的情況下,為突破發展瓶頸,劉潤聰等人率先探索電商銷售模式。
早在2016年,劉潤聰便在淘寶上註冊了玉蘭涼蓆與竹郎竹業兩家店舖,利用電商平臺銷售涼蓆産品。當時,新市渡鎮涼蓆銷售模式單一,通過電商售賣是一種全新的嘗試。“那時候,家裏的臥室就是辦公室,客廳當倉庫。經常是天微亮就要起來運營網店,維持店舖瀏覽量、下單率、好評率等,晚上整理好訂單,馬不停蹄發貨。”開闢新賽道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擴展公司業務,2017年開始,劉潤聰打破原有涼蓆品種單一的局限,新增了麻將涼蓆抱枕套、枕頭套等新産品,根據客戶需求不斷更新款式。考慮到涼蓆産業的季節性特點,為滿足工廠全年不停産,工人有事做,劉潤聰在下半年新增了冬季産品,如烤火罩、桌罩等。隨著産品不斷豐富,銷售渠道進一步拓展,公司2020年的銷售額突破了1000萬元。
在劉潤聰的影響帶動下,同鎮的不少企業紛紛前來學習“取經”,跟著做起了淘寶、抖音直播等。電商渠道打開以後,該鎮不斷豐富産品種類,生産床舖涼蓆、辦公室座椅墊、沙發墊、汽車坐墊等,曾經“遇冷”的傳統産業再次實現了騰飛。據統計,今年全鎮涼蓆總産值將突破2億元。(吳玲、曹燦、張亞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