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武岡市實驗小學老師袁嬋:春風化雨育桃李 不悔丹心為教育

發佈時間:2024-07-18 16:53:0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郭頂

二十余個春秋,在平凡的教師崗位上,她默默付出,辛勤耕耘;二十余載光陰,在普通的政教管理中,她盡職盡責,不求名利,她就是湖南省武岡市實驗小學政教副主任兼二支部書記——袁嬋。

在從教的27年間,在工作中她嚴於律己,真抓實幹,在生活中,她樂於助人、誠信友善。她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同時積極探索適合新時代學生的教學方式,探尋新路徑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行為規範教育,主教的數學學科,班級及格率常年保持在達98%以上,班級綜合排名在校名列前茅。

做教育道路上的“指明燈”

“愛是人類最美的語言,教師的職業是愛的事業。”談起自身的教育理念,這是袁嬋常挂在嘴邊的話,她秉持著“不放棄每一位學生”的理念,不僅在思想上、學習上和生活上對學生給予關心和愛護,而且會盡最大的努力去栽培學生、愛護學生和感化學生。

回想起印象最深刻的一名學生,那時袁嬋從四年級開始臨時接手,她發現班上原本成績名列前茅的李同學成績突然一落千丈,並多次與同學打鬧,以強欺弱,多次教育沒有明顯的改變。考慮到學生自尊心問題,袁嬋多次以課後輔導為由與學生單獨談話並了解事因,在發現是因為家庭原因後,她又主動聯繫家長化解矛盾。“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有一個叛逆期,這個時候不能以打壓或者管束的方式去和孩子相處,要學會理解,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這是很多家長必須要知道的。”袁嬋表示,了解學生喜好後,她鼓勵同學參與班幹部選拔,並參加班級管理工作過程中,改變過程中來自同學們和老師認可讓李同學們信心倍增,不自覺的也承擔起了班級“領頭人”的身份,開始學會主動參加校園活動,成績也逐步穩定。

“後來他初中考進了自己心儀的學校,還時不時給我發資訊和我聊天呢。”袁嬋笑著説道。

做堅守教育的“追夢人”

從事教育行業多年,在課堂教學方面,袁嬋也有自己的“想法”,她不斷探索創新教學方法,從不唯分數論英雄,注重培養學和生的創新思維實踐能力,並對學生實施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在教學工作中,袁嬋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探索答案,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探索和實踐過程中找到學習的樂趣,

“教育,不僅是傳授課程知識,更是培養身心。”談起教育教學,袁嬋如數家珍。在她主導的數學和科學兩門學科中,她因材施教把課堂當成經驗分享,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探究,讓他們親身體驗科學的樂趣和奧秘,還組織開展數學閱讀活動,時不時進行一些數學競賽,自費準備禮品為所有參加活動的學生舉辦小型頒獎儀式進行頒獎,鼓勵成績不理想同學奮起直追,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培養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image.png

袁嬋給學生舉行小型頒獎(受訪者供圖)

袁嬋還積極參與教學研究,不斷探索教學改革的新路徑。她主持參與了多項課題研究,並撰寫了多篇教學論文,在教學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袁老師倡導的數學課堂的‘儀式感’和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讓我受益匪淺,我看著孩子們在她的課堂上仰著頭認真聽講,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心裏真是由衷地佩服”,參加完袁嬋的公開課後,她的同事周老師臉上滿是讚許,“袁老師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教學經驗,她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image.png

袁嬋帶領老師檢查消防設備(受訪者供圖)

做為人民服務的“領頭人”

在學校的政教管理工作,袁嬋德育為先,志存高遠。她通過開展主題班會、講座等形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她還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通過制定規章制度、加強監督檢查等方式,規範學生的行為舉止。在她的努力下,學校的校風校紀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得到了顯著提高。

此外,作為黨員,袁嬋常説“學生安全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必要條件,也是創造良好學習環境的必然要求。”因此,袁嬋積極配合學校安全部門,加強校園安全管理,確保學生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她以身作則,邀請全校黨員組織學生開展安全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她還主動參與到防溺水、食品安全、利劍護蕾工作中,主動作為,帶著黨員開展志願活動,在任教的27年中,每年平均開展志願活動上百次,累計開展常態化巡邏、家訪上千戶。

image.png

袁嬋帶領組織志願服務活動(受訪者供圖)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袁嬋的工作得到了學校領導和同事的高度評價,也贏得了學生和家長的信任和尊重。她先後獲得了“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優秀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學品質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並被評為武岡市“骨幹教師”。

image.png

袁嬋榮獲“教育教學品質先進個人”(受訪者供圖)

而談到下一步履職,袁嬋告訴筆者,她將繼續把學習放在首位,不斷提升專業能力,持續提高教學品質,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當好群眾的貼心人,積極為推動教育高品質發展貢獻屬於自己的力量。(通訊員:周旭芳 鄧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