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師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00後”大學生築愛助殘 讓愛無“礙”
發佈時間:2024-07-16 14:51:56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郭頂“有一顆感恩的心很重要,對兒童特別是孤兒和殘疾兒童全社會都要有仁愛之心、關愛之情,共同努力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在這個炎炎夏日,就有這樣一群來自於河南師範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00後”大學生,他們走出自己的“舒適圈”,來到新鄉市流浪未成年人保護中心,用行動踐行青春應有的責任和擔當。
讓愛無“礙”:一個簡單持久的成立初衷
“助力殘障兒童成長的想法由來已久,成立這支實踐團隊的初衷,就是想讓這群“00後”大學生既知人間冷暖、幸福不易,又要發揮專業特長為殘障兒童提供些許幫助”,該學院黨總支副書記董長雨説道。據統計,我國共有0-14歲的殘障兒童817萬人,佔兒童總數的2.67%。也就是每100名兒童中,至少有2名殘障兒童。而他們因為自身的缺陷,不常出現在常人的視野裏,他們更多時候生活在孤兒院、福利院,局限在一塊小小的院子中。而這群由12名“00後”大學生組成的“材料暖人心,關愛無障礙”社會實踐團隊,從無到有,經過一個多月細緻的前期調研和精心籌備,團隊于7月8日至14日走進河南省新鄉市流浪未成年人保護中心,開啟了一場築愛助殘,讓愛無“礙”的守護之旅。
(圖為團隊成員合照)
讓愛無“礙”:一次充滿關愛的溫暖之旅
“每一個生命都是一個獨特的存在,每一個生命都應該得到關心、關愛、關懷,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團隊指導老師劉松表示,“隊員選拔除了要具備一定的組織能力和科學素養外,更重要的是要有發自內心的熱愛和堅持”。為了精準把握殘障兒童的實際需求,知曉他們的具體情況,成員們在活動初期多次前往新鄉市流浪未成年人保護中心實地調研,認真觀察殘障兒童的日常生活起居,為這些孩子量身定做實踐方案。
在活動過程中,團隊成員與小朋友們進行了友好的互動。為了讓孩子們進一步拓展視野,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我們進行了一場生動有趣的水的幻覺實驗。團隊成員曲子健説:“在箭頭翻轉遊戲中,小朋友們都能聽從團隊成員的講解並完成操作,有些孩子雖經歷多次失敗,但他們在隊員們的鼓勵下反覆嘗試最終取得了成功。孩子們在親眼見證了箭頭在水面下的神奇翻轉現象後,極大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團隊成員利用這個機會,不僅向孩子們解釋了光的折射原理,以及這種現象背後的科學道理,更直觀的實驗展示和淺顯易懂的講解,讓他們學會了如何用科學的眼光去觀察世界。
(圖為團隊成員在為小朋友們做實驗示範)
在創意手工——“水彩迷你小漆扇”製作的遊戲中,經過隊員的親自示範後,小朋友們便迫不及待地拿起畫筆開始進行操作,他們選出自己喜歡的顏色,開始在水杯中點點畫畫。伴隨著一聲聲“你好棒、你成功了”的鼓勵,小朋友們從開始的膽怯到後來的自信滿滿,他們逐漸放開了心扉,開始嘗試著去觸摸那些五彩斑斕的材料,去創作屬於自己的小小藝術品。“趁此機會,我們向孩子們講解了水彩顏料在扇面上擴散和滲透的物理過程。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他們驚訝地發現,原來自己手中的小小藝術品背後竟然隱藏著如此豐富的科學知識。”團隊成員張言晴也興奮地表示。
“這些孩子平時都是很乖的。”流浪未成年人保護中心的老師説道,“有些孩子被父母棄養,有的孩子是孤兒或者流浪兒童,後被政府工作人員送來,他們大多數從出生就被檢查出來存在智力缺陷,政府和我們中心的每一個人都在盡最大努力給他們創造環境,感受家的溫暖,使他們不與社會脫節。”讓團隊成員感慨的是,這群小朋友在進行遊戲時並沒有大吵大鬧,更有不少小朋友在遊戲中相互協作,互相幫助。
團隊成員王燁燁在幫助一位手部畸形的孩子完成漆扇的製作之後説:“即使身體有缺陷,但是他們儘自己最大努力拿起畫筆,繪出他們眼中五彩斑斕的世界。”
(圖為團隊成員為孩子們講解實驗)
讓愛無“礙”:一場互助成長的雙向奔赴
“能夠把自己的專業所學,作為科普內容講給孩子們聽,我感覺很有意義。”團隊成員高宋冰説,“身為材料專業的學生,我們可以嘗試用所學專業知識,為社會弱勢群體貢獻我們的力量,當我看到孩子們眼裏閃著求知的光時,我覺得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團隊成員王美琳對這次活動感觸頗深:“這次社會實踐讓我看到了很多書本上看不到的知識,相比這些孩子的境遇,也讓我體會到了很多我停留在我身邊,而我一直都沒有意識到的幸福。”
“特殊教育學校的課程跟普通學校有類似但也有區別。”董長雨説,“其中一項差異,就是與科學相關的課程,如物理、化學,在普通學校是必修課,但在特殊教育學校只是興趣拓展課,配套的教學資源比較少。有這樣的活動,能讓不普通的孩子同樣能像普通的孩子一樣開拓視野,接觸到多元化的科技實驗,有更多的探索和思考,我們希望通過持續性開展這項活動,能夠發掘一些孩子的優勢和閃光點,甚至有一天能讓一些孩子成為不凡的人才和專才!”
這條路很長,但河南師範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每一個學生將堅持造福社會的初心,繼續發揮專業優勢,通過科普活動為更多的孩子們打開一扇通向科學世界的大門。同學們也能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拓寬自身的科研視野,把論文寫在大地上。(辛丙全 通訊員 王慶一 張梓儀)